一种吸痰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40348 阅读:1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吸痰管属医用制品。该吸痰管除具有吸痰管腔外,还具有与吸痰管呈旁路联通设置的给水管腔构造,由于本吸痰管为双腔构造,可实现持续吸痰,可简化吸痰过程,提高工作效率,操作简便易掌握,可制成一次性产品,造价低廉,使用安全可靠。(*该技术在200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的吸痰管属医用制品。目前临床普遍应用的吸痰管因其仅有一个吸痰管腔,用之具有不能连续吸痰的缺陷。使用时须将吸痰管从忠者呼吸道中退出。再吸水将粘滞吸痰管腔内以至堵塞的痰液冲刷至吸引瓶中以保障吸痰管的通畅。医用负压吸引器与吸痰管接头处最易堵塞,需多次反复吸水冲洗,以保证吸痰管道的畅通,这就导致了吸痰时间较长,反复进出呼吸道增加了患者痛苦,乃至可危及重患者(有大量的痰液或出血者)的生命。本技术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吸痰管,克服公用吸痰管之缺陷,进一步目的是提高吸痰管之功效,提高吸痰效率,使吸痰更为迅速、方便、减轻患者痛苦。达到上述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这种新型吸痰管除具有吸痰管腔外,还具有与吸痰管腔呈旁路联通设置的给水管腔,从而构成本双管腔构造的吸痰管。附图给出了本技术实施例。附图说明图1为本吸痰管的构造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向剖视图。图3为图1的B-B向剖视图。如附图所示,本吸痰管(1)具有吸痰管腔(2)及给水管腔(3)双腔构造。给水管腔(3)与吸痰管腔(2)为旁路联通设置,给水管腔一端与吸痰管腔相贯联通,另一端具有可与给水装置的给水管连接的管接头a构造。吸痰管(1)可选用医用无毒透明塑料制成。应用本吸痰管时,将吸痰管(1)的b端接医用负压引器,吸痰管(1)的a端经给水装置的给水管(医用输液胶管)接水瓶。吸痰时将吸痰管(1)的c端送入患者呼吸道,启动负压吸引器抽吸痰液,当发现或感觉痰液粘附或堵塞吸痰管时,打开设置在给水装置上的给水控制器(选用输液夹即可),冲洗水经由吸痰管(1)的给水管腔(3)进入吸痰管腔(2)冲洗痰液,以保持管道通畅,为节约用水,冲洗完毕后可将给水控制器关闭。按上述技术方案及实施例提供的吸痰管具有如下优点,由于本吸痰管为双腔构造,配以负压吸引器及给水装置可实现持续吸痰,不需反复进出呼吸道,特别是在痰多及危重情况下更能显示其高速功效;用本吸痰管可简化吸痰过程,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劳动强度,本吸痰管结构简单,操作简便易掌握,可制成一次性产品,造价低廉,使用本吸痰管安全可靠,因水流靠负压吸引进入吸痰管,如负压停止或吸痰管完全堵塞时,给水管无主动上水功能,水流不会进入吸痰管头端,从而不能使水流入气管或肺内而引起一系列并发症。权利要求1.一种吸痰管,具有吸痰管腔,其特征在于还具有与吸痰管腔呈旁路联通设置的给水管腔构造。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的吸痰管属医用制品。该吸痰管除具有吸痰管腔外,还具有与吸痰管呈旁路联通设置的给水管腔构造,由于本吸痰管为双腔构造,可实现持续吸痰,可简化吸痰过程,提高工作效率,操作简便易掌握,可制成一次性产品,造价低廉,使用安全可靠。文档编号A61M25/00GK2155232SQ93209269公开日1994年2月9日 申请日期1993年4月9日 优先权日1993年4月9日专利技术者金立地, 王殿柱, 张万福, 梅继文, 刘凤莲 申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吉林医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吸痰管,具有吸痰管腔,其特征在于:还具有与吸痰管腔呈旁路联通设置的给水管腔构造。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立地王殿柱张万福梅继文刘凤莲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吉林医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22[中国|吉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