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微胶囊化促进剂的快速固化双组份胶粘剂组合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388800 阅读: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7-22 10: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含微胶囊化促进剂的快速固化双组份胶粘剂组合物,以体积比10:1的主剂和固化剂组成;所述主剂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增强增韧剂5~40份、丙烯酸酯类单体40~80份、丙烯酸酯类预聚物0~40份、胺促进剂0.05~1份、微胶囊化胺促进剂0.1~1份、稳定剂0.01~1份、流变助剂0.1~5份;所述固化剂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有机过氧化物10~40份、增稠剂20~50份、增塑剂20~50份、流变助剂0.1~5份。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含微胶囊化促进剂的快速固化双组份胶粘剂组合物具有热压固化快、长操作时间的效果,适应流水线快速生产的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胶粘剂领域,具体是一种含微胶囊化促进剂的快速固化双组份胶粘剂组合物
技术介绍
丙烯酸酯结构胶属于第二代双组分丙烯酸酯胶(SGA),自上世纪七十年代被专利技术以来,由于具有室温固化且固化速度可调、配比要求不严格、粘接表面可不需要严格处理、粘接强度高、抗冲击、粘接范围广等优点,得到了快速发展,各国竞相开发,一系列具有不同性能用途的产品不断问,如低嗅无味型的、耐高温型的优异产品。进入新世纪,第二代双组分丙烯酸酯胶应用范围更不断扩展,如数码电子行业应用的一种10:1双组分丙烯酸酯结构胶。这种产品包括主剂和固化剂两个组分,主剂包含促进剂,固化剂含有过氧引发剂。当两组分以10:1比例混和时,促进剂和过氧引发剂发生反应产生自由基引发丙烯酸酯单体聚合反应而固化,将被粘物粘接在一起。这种产品应用于手机和电脑外壳组装粘接,其主流的粘接工艺是60~120℃热压20~90S,热压的目的是为了适应高速的生产线要求。具体而言温度越高热压的时间越短,高效的生产要求当然时间越短越好,然而受粘接材料(一般是铝合金和工程塑料)的限制,很少超过100℃的,常在70~80℃范围内。为了快速固化的需求而调节了促进剂或引发剂,又会受到操作时间缩短了的限制,点胶过程的停顿间歇胶枪易堵塞,影响了操作连续性。只能力求在快速固化与长操作时间之间取得一个妥协平衡。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含微胶囊化促进剂的快速固化双组份胶粘剂组合物。本专利技术的关键是将一部分促进剂微胶囊化,用一种不溶于丙烯酸酯类单体的聚合物包裹,以隔绝与主剂中的其他成份的接触。当与固化剂混合时不与过氧引发剂反应,而当热压时受到温度与压力的作用微胶囊壁破裂,释放出促进剂与过氧引发剂发生反应引发快速固化。这样就能既保证了长操作时间又达到了快速固化的要求。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含微胶囊化促进剂的快速固化双组份胶粘剂组合物,以体积比10:1的主剂和固化剂组成;所述主剂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增强增韧剂5~40份、丙烯酸酯类单体40~85份、丙烯酸酯类预聚物0~40份、胺促进剂0.05~1份、微胶囊化胺促进剂0.1~1份、稳定剂0.01~1份、流变助剂0.1~5份;所述固化剂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有机过氧化物10~60份、增稠剂20~50份、增塑剂20~50份、流变助剂0.1~5份。所述主剂优选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增强增韧剂10~20份、丙烯酸酯类单体60~80份、丙烯酸酯类预聚物0~10份、胺促进剂0.1~0.5份、微胶囊化胺促进剂0.1~0.5份、稳定剂0.05~0.2份、流变助剂2~4份。所述固化剂优选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有机过氧化物30~50份、增稠剂20~30份、增塑剂20~30份、流变助剂2~4份。所述增强增韧剂是可溶于丙烯酸酯类单体的橡胶和/或树脂,优选为橡胶和树脂。其中橡胶选自丁腈橡胶、氯丁橡胶、丙烯酸酯橡胶、氯磺化聚乙烯、丁苯橡胶、热塑性橡胶、液体橡胶等中的至少一种。其中树脂选自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等中的至少一种。所述丙烯酸酯类单体为单丙烯酸酯、二丙烯酸酯、多丙烯酸酯、单甲基丙烯酸酯、二甲基丙烯酸酯、多甲基丙烯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具体如丙烯酸羟乙酯、丙烯酸羟丙酯、二乙二醇二丙烯酸酯、2-(2-乙氧基乙氧基)乙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甲基丙烯酸羟丙酯、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三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乙氧化双酚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乙氧化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是具有较强溶解力的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甲基丙烯酸羟丙酯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丙烯酸酯类预聚物是环氧丙烯酸酯、聚氨酯丙烯酸酯、聚酯丙烯酸酯、聚醚丙烯酸酯中的至少一种。其中环氧丙烯酸酯是由环氧树脂和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酯化反应而制得,根据结构类型有双酚A型环氧丙烯酸酯、酚醛环氧丙烯酸酯、改性环氧丙烯酸酯和环氧化油丙烯酸酯。而聚氨酯丙烯酸酯是其分子中含有若干个氨基甲酸甲酯链节,并且至少含有二个以上丙烯酸酯或甲基丙烯酸酯端基,这类物质是由异氰酸酯、长链多元醇、羟基官能化丙烯酸酯合成的,根据所选用的原料和工艺可以在很大范围内调节其性能,如硬度,柔软性,耐受性等。聚酯丙烯酸酯是由二元酸、二元醇、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反应制得的。丙烯酸酯类预聚物非本专利技术必需组分,但适量的添加对稳定性或强韧性有帮助。所述胺促进剂是芳香族叔胺,其结构是有一个叔胺基与苯环相连,另还可以在对位、邻位或间位有取代基。具体为N,N-二甲基苯胺、N,N-二甲基对甲苯胺、N,N-二乙基对甲苯胺、N,N-二羟乙基对甲苯胺、N,N-二羟乙基间甲苯胺、N-甲基-N-羟乙基苯胺、N-甲基-N-羟乙基对甲苯胺、N-甲基-N-羟乙基间甲苯胺、N-乙基-N-羟乙基间甲苯胺等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微胶囊化胺促进剂是指包埋了胺促进剂的微胶囊颗粒,所谓的微胶囊是指一种具有聚合物壁壳和内容物的微型容器或包装物。微胶囊化技术就是将内容物(固体、液体或气体)包埋、封存在一种微型胶囊内成为一种固体微粒产品的技术。这里的微胶囊化胺促进剂的内容物就是上述胺促进剂。包裹胺促进剂内容物的囊壁是一种不溶于丙烯酸酯类单体的聚合物壁,其种类可以是合成高分子材料如环氧树脂、脲醛树脂、三聚氰胺树脂等;也可以是天然或半合成高分子,如明胶、阿拉伯胶、纤维素、石蜡等。可用各种物理或化学方法包裹成囊,例如界面聚合法、原位聚合法、相分离法、复凝聚法、喷雾干燥法、冷冻干燥法、锐孔法等。胶囊的粒径通常在10~100um之间,囊壁需有一定厚度和致密性,以保证内容物不易析出而在一定压力能破裂析出。所述稳定剂是阻聚剂、抗氧化剂、螯合剂中的至少一种。作为阻聚剂和抗氧化剂一般是受阻酚类和醌类等,如对苯二酚、对苯醌、对甲氧基苯酚、BHT等;螯合剂一般是EDTA金属盐,如二钠、四钠盐等。所述有机过氧化物主要是酰基过氧化物,如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月桂酰,2,4-二氯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辛酰等中的至少一种。除了含酰基过氧化物外,所述固化剂中的有机过氧化物还可含有其他过氧化物,如氢过氧化物,过氧酸酯,烷基二过氧化物等中的至少一种,具体如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含微胶囊化促进剂的快速固化双组份胶粘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以体积比10:1的主剂和固化剂组成;所述主剂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增强增韧剂5~40份、丙烯酸酯类单体40~80份、丙烯酸酯类预聚物0~40份、胺促进剂0.05~1份、微胶囊化胺促进剂0.1~1份、稳定剂0.01~1份、流变助剂0.1~5份;所述固化剂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有机过氧化物10~40份、增稠剂20~50份、增塑剂20~50份、流变助剂0.1~5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含微胶囊化促进剂的快速固化双组份胶粘剂组合物,其
特征在于,以体积比10:1的主剂和固化剂组成;
所述主剂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增强增韧剂5~40份、丙烯酸酯
类单体40~80份、丙烯酸酯类预聚物0~40份、胺促进剂0.05~1份、微
胶囊化胺促进剂0.1~1份、稳定剂0.01~1份、流变助剂0.1~5份;
所述固化剂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有机过氧化物10~40份、增
稠剂20~50份、增塑剂20~50份、流变助剂0.1~5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微胶囊化促进剂的快速固化双组份胶
粘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剂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增强增
韧剂15~20份、丙烯酸酯类单体75~80份、丙烯酸酯类预聚物0~10份、
胺促进剂0.1~0.5份、微胶囊化胺促进剂0.1~0.5份、稳定剂0.08~0.12
份、流变助剂2~4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微胶囊化促进剂的快速固化双组份胶
粘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强增韧剂是可溶于丙烯酸酯类单体
的橡胶和树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微胶囊化促进剂的快速固化双组份胶
粘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丙烯酸酯类单体为单丙烯酸酯、二丙
烯酸酯、多丙烯酸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运洪张磊徐廷旺张耀聪张明智龙正宇周为民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恒大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