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无线接收电力的系统(100)包括第一电极(101)和第二电极(102),其中在它们之间夹有分散在基质(104)中的至少一个负载模块(103)。其中至少基质(104)以湿润形式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湿法处理的电子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无线供电系统的领域,更具体地涉及制造例如照明器产品的电容供电系统的高效方式。
技术介绍
在无线电力输送系统中,能量可以从电源传送至负载而不需要二者之间的电气接触。可能的应用是电子设备的充电,而且例如实现光照面板。电容或电感技术是用于无线电力输送的可能实现方式。在无线电力输送中,功率效率是非常重要的参数。对于当今的基于发光二极管(LED)源的大面积光照发射表面,要求诸如大片柔性衬底上的2D贴附、并联组合多个LED条带等之类的技术。WO2013/024406描述了一种透明电容无线供电系统,其可以例如用于为诸如LED、LED串、灯等之类的照明元件供电。所公开的系统包括通过电感器连接到负载的接收器电极对,以及至少具有耦合到彼此的第一层非导电透明材料和第二层导电透明材料的透明基本结构。第二层布置成形成传送器电极对,其中接收器电极对从第二层解耦,从而形成传送器电极对与接收器电极对之间的电容性阻抗。当电力信号的频率基本上匹配第一电感器和电容性阻抗的串联谐振频率时,由驱动器生成的电力信号从传送器电极对无线输送至接收器电极对以便为负载供电。仍旧存在创建自由形式(在大小和表面形貌两个方面)大面积光照产品中的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用于电容性电力输送的易于制造的自由形式系统。以上目的通过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方法和设备实现。在第一方面中,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无线接收电力的系统。系统包括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以及夹在第一与第二电极之间的基质中的至少一个负载模块。第一电极、基质中的负载模块以及第二电极形成电容器叠层。在该叠层中,至少基质以湿润形式应用,但是可选地,第一和/或第二电极也可以以湿润形式应用。以湿润形式应用具有一个或多个负载模块的基质以及可选地还有第一和第二电极允许制作新形状因子的电气产品,诸如例如照明产品。如果不仅基质而且至少一个电极(至少远离系统制造到其上的衬底定位的那个电极),优选地两个电极,以湿润形式应用,则特别有利。基质具有多个功能:嵌入一个或多个模块并且机械稳定化这些模块,例如在分布式图案中。另外,基质形成并且保持叠层机械稳定,甚至在竖直构造中。基质可以形成但是不需要形成一个或多个模块与第一和第二电极之间的电介质隔离。可替换地,该隔离功能可以合并到负载模块自身中。当前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优点在于提供自由形式(也称为奇怪形状)的系统;自由形式意味着大小和表面形貌二者可以是任意的。例如,当应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方法时,制造照明墙或自由形式、奇怪形状的照明器成为可能。当前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优点在于可以提供大面积光照产品。所提供的系统可以是柔性系统,例如多层箔系统。这样的柔性系统可以提供有远离基质的第一或第二电极的面处的粘附层,使得提供可以粘附到支撑表面的系统,比如贴纸。当前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优点在于系统可以使用电容供电原理来驱动。这是由于提供了具有底部和顶部导体以及具有分散的(多个)负载模块的中间基质的电容器叠层所致。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系统可以包括分布在基质中的一个或多个(优选地多个)负载模块。提供多个负载模块允许增加系统的功能和/或效率。如果例如负载模块是LED模块,则增加负载模块的数目允许增加的光输出。基于根据规则或非规则图案分布在基质中的大数目的负载模块,自由形式、奇怪形状的系统因而可以依照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来获得。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系统中,至少一个负载模块可以包括发光二极管。尽管不限于此,但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系统特别适合用于发光产品,以用于光照。鉴于其低功耗,LED是特别有用的发光负载模块。模块可以例如是双LED封装。这样的LED封装包括以反并联配置的两个LED管芯。它们典型地具有薄/平形状因子,其中厚度比长度和宽度小得多。这样的封装的厚度可以例如是几百微米,而其长度和宽度可以是几毫米。当前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优点在于系统可以用作发光设备。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LED可以用作光照源。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系统中,第一和第二电极中的一个可以是反射性的并且第一和第二电极中的另一个可以是透明的或光学活性的。当前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优点在于由光照源(例如LED)发射的光可以在系统的一侧上反射并且系统的另一侧对于由光照源(例如LED)发射的光是透明的。透明电极允许穿过其发射辐射,特别地例如可见光。因而,即使这样的电极覆盖用于传送电力的完整表面,其也不干扰模块的光照性质。透明电极可以由透明导电膜制作,诸如透明导电氧化物(TCO),例如掺杂的氧化锡(诸如氧化铟锡(ITO))、掺杂的氧化锌(诸如铝掺杂的氧化锌(AZO)、铟掺杂的氧化锌(IZO))或铟掺杂的氧化镉。另一方面,反射电极允许电路在其后面被覆盖,因而使其对于外部世界不可见,而同时朝向透明电极反射辐射(例如可见光),因而通过反射原本将丢失的辐射部分来增加辐射输出。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系统中,第一和/或第二电极可以包括包含金属叶片的涂层。典型地,包含金属叶片的涂层可以应用在非常薄的层中,例如几微米厚度的层。然而,这样的薄层提供极其良好的导电性。薄层允许覆盖任何底层自由形式和表面粗糙度。其还允许最终设备具有某种柔性。这样的涂层的一个示例是leitsilber中的银片。Leitsilber是具有低电阻的快干导电银粘固粉。一旦干燥,其就具有平坦表面纹理。其易于在室温与大约120℃之间的温度处通过刷涂、滴落或喷涂来应用,并且仅要求在20℃处大约10分钟的干燥时间。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系统中,第一和/或第二电极是氧化铟锡层。氧化铟锡或锡掺杂的氧化铟(ITO)当前是最佳已知的且最广泛使用的透明导电氧化物。其由于可以沉积为薄膜的简易性而广泛分布。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可替换实施例的系统中,第一和/或第二电极可以包括银纳米线和/或碳纳米管和/或石墨烯或者由其构成,例如涂敷在柔性箔上。当前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优点在于银纳米线、碳纳米管和石墨烯可以作为湿润涂层来应用,在于它们是透明的,并且在于它们没有例如锡掺杂的氧化铟易碎。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系统中,基质可以包括至少第一层和第二层电介质材料,至少一个负载模块触碰第一层电介质材料并且嵌入在第二层中。如果第一电介质层提供在第一电极和一个或多个模块之间,则模块自身不需要被隔离,例如不需要提供有例如集成在负载模块(例如LED模块、封装)中的辅助绝缘层。如果第一电介质层提供在第一电极和一个或多个模块之间,则可以在负载模块与第一电极之间获得预确定的(例如固定的)距离以及因而预确定的(例如固定的)电容。该固定电容的优化在第一电极与一个或多个负载模块之间的电力的无线(例如电容性)传送中具有其重要性。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基质可以是透明或半透明的聚合物基质。这样的透明或半透明基质对于照明应用特别有用。其允许由一个或多个模块生成的光(例如可见光)在从一个或多个照明模块(例如LED模块)的发射之后朝向外部世界分布。合适聚合物基质的示例有丙烯酸、环氧树脂、聚氨酯、硅树脂。这样的聚合物基质的优点在于该模块不沉淀。另外,这样的材料的粘性适合于以湿润形式的应用,诸如例如,但不限于此,刷涂、滚涂、丝网印刷、刮涂。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系统可以包括用于将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连接到驱动电路的连接器。这样的连接器允许获得功能设备。其允许将第一和第二电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无线接收电力的系统(100),所述系统(100)包括:‑ 第一电极(101)和第二电极(102),‑ 夹在第一与第二电极之间的基质(104)中的至少一个负载模块(103);第一电极(101)、基质(104)中的负载模块(103)以及第二电极(102)形成电容器叠层,其中至少基质(104)以湿润形式应用,并且其中相比于负载模块(103)夹在两个电极(101,102)之间的区域中而言,第一和第二电极(101,102)之间的距离在没有负载模块(103)夹在两个电极(101,102)之间的区域中更大。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3.09.24 EP 13185734.41.一种用于无线接收电力的系统(100),所述系统(100)包括:-第一电极(101)和第二电极(102),-夹在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的基质(104)中的至少一个负载模块(103);第一电极(101)、基质(104)中的负载模块(103)以及第二电极(102)形成电容器叠层,其中至少基质(104)以湿润形式应用,并且其中相比于负载模块(103)夹在第一电极(101)和第二电极(102)之间的区域中而言,第一电极(101)和第二电极(102)之间的距离在没有负载模块(103)夹在第一电极(101)和第二电极(102)之间的区域中更大。2.根据权利要求1的系统(100),其中至少一个负载模块(103)包括发光二极管。3.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系统(100),其中第一电极(101)和第二电极(102)中的一个是反射性的并且第一电极(101)和第二电极(102)中的另一个是透明的或光学活性的。4.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系统(100),其中基质(104)是透明或半透明的聚合物基质。5.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系统(100),包括用于将第一电极(101)和第二电极(102)连接到驱动电路(106)的连接器(105)。6.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系统(100),其中系统(100)在没有负载模块(103)夹在第一电极(101)和第二电极(102)之间的区域中缺少第一电极(101)和第二电极(102)中的导电材料。7.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系统(100),第一电极(101)和第二电极(102)各自包括一个或多个导电条带,其中第一电极(101)的一个或多个导电条带与第二电极(102)中的一个或多个导电条带不同地取向,以便形成具有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的至少一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MA德桑伯,AWM德拉亚特,EAWG詹斯森,JFM西尔勒斯森,ER贾科布斯,A森佩,TJP范登比格拉亚尔,BR德荣格,
申请(专利权)人:飞利浦灯具控股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荷兰;NL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