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长江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提高水稻整精米率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3377811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7-21 04:04
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种提高水稻整精米率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①、试验田的选取与划分;②、选种;③、试验田土壤全硒含量的测定;④、水稻品种的种植;⑤、田间管理;⑥、对水稻整精米率的测定。其优点是:选取试验田块分为若干等分,在土壤背景及管理环境一致的前提下,梯度增硒种植水稻,采用选取最佳硒施用量的方法,使水稻在获得较高产量的同时,能够通过整精米率的提高,增加单位面积水稻精米的产量;同时,增加的精米产量是在不增加种植面积的前提下进行的,通过增施硒肥,提高了水稻的产值,也增加了稻农及其加工企业收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稻栽培学与耕作学
,具体地说是一种提高水稻整精米率的方法。
技术介绍
水稻整精米率是加工品质(又叫碾磨品质)的一个重要衡量指标。水稻的整精米率高,说明水稻的加工品质好,也说明水稻的稻谷灌浆比较充分,能够经过稻谷碾压加工后存留较高比率的整精米率。这样,单位数量的稻谷就能够生产出较多的整精米,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鉴于整精米率的重要性,研究人员便在作物遗传育种、种植规划、高产栽培等方面进行研究,提高稻米的碾磨品质,也包括提高其整精米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个提高水稻整精米率的方法,为提高水稻生产效益提供参考。本专利技术一种提高水稻整精米率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①、试验田的选取与划分:选取一水稻生产产区,然后在水稻生产产区内选取形状规则的试验田,将试验田隔离为若干等分,每个等分设为一单元区;②、选种:选取符合步骤①适应生产区试验田生长、颗粒饱满、逆性强的水稻品种;③、试验田土壤全硒含量的测定:测定所选定试验田块土壤硒含量,作为试验后对水稻进行增硒干预强度的依据;④、水稻品种的种植:在水稻品种种植期,将步骤②中选取的水稻种植于步骤①设置的单元区内,每个单元区的水稻种植面积、种植密度、施肥条件均相同,且将至少三个单元区作为一个重复组;⑤、田间管理:在水稻生长阶段,对每个重复组人工施加不同量的硒,并进行统一的灌溉、病虫杂草防治处理,且每个重复组的各单元区内的施硒量相同,待水稻成熟后收割;⑥、对水稻整精米率的测定:水稻成熟时,对各重复组进行取样取平均值,测定各重复组的水稻产量与整精米率,并对各重复组的整精米率进行比对分析,判断试验田内各重复组的整精米率产量组合,从而确定步骤①试验田需要施用的含硒量。优选地,所述①中采用塑料薄膜或者玻纤瓦将试验田隔离为若干等分,同时,在塑料薄膜或者玻纤瓦的接头处重复铺置地膜,以防止试验过程中肥料串流,从而影响试验的准确性;优选地,步骤⑤中,当采用基施的方法进行人工增硒时,选用矿肥增硒,且每个重复组的硒量按照递增的方式施加;优选地,采用基施的方式人工增硒时,硒量按照0kg/667m2、10kg/667m2、20kg/667m2、30kg/667m2、40kg/667m2、50kg/667m2、60kg/667m2的增施梯度进行;优选地,当采用根外喷施的方法进行人工增硒时,选用亚硒酸钠或者含硒制品增硒,且按照每个重复组硒量递增的方式施加;优选地,硒量按照0g/667m2、0.5g/667m2、1g/667m2、1.5g/667m2、2g/667m2、2.5g/667m2、3g/667m2的增施梯度进行;其中,基施中按照0kg/667m2进行增硒试验的重复组作为对照区;根外喷施方法中按照0g/667m2进行增硒试验的重复组作为对照区。优选地,所述根外喷施增硒时间为水稻抽穗前5~7天,且采用叶面喷施法喷施。本专利技术一种提高水稻整精米率的方法,其优点是:选取试验田块分为若干等分,在土壤背景及管理环境一致的前提下,梯度增硒种植水稻,采用选取最佳硒施用量的方法,使水稻在获得较高产量的同时,能够通过整精米率的提高,增加单位面积水稻精米的产量;同时,增加的精米产量是在不增加种植面积的前提下进行的,通过增施硒肥,提高了水稻的产值,也增加了稻农及其加工企业收入。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①、试验田的选取与划分:在湖北荆州选取一水稻生产产区,然后在水稻生产产区内选取长宽比不大于1:4的矩形试验田,采用塑料薄膜将试验田隔离为6等分,每个等分设为一单元区;②、选种:选取符合步骤①适应生产区试验田生长、颗粒饱满、抗逆性强的晚粳品种长农粳1号作为试验品种;③、试验田土壤全硒含量的测定:采用原子荧光法测定试验田块土壤中硒的含量,本试验田检测值为0.28mg/kg;④、水稻品种的种植:在水稻品种种植期,将步骤②中选取的水稻种植于步骤①设置的单元区内,且每个单元区的长农粳1号的种植面积、种植密度均相同;为了保证试验的准确性及以消去地力误差,每三个单元区设为一个重复组,且相邻单元区之间设置地膜间隔,以防止试验过程中肥料串流,从而影响试验的准确性,每个重复组面积为13.2m2;⑤、田间管理:在长农粳1号生长阶段,对各单元区内的水稻进行统一施肥、灌溉、病虫杂草防治处理,且在长农粳1号抽穗前7天,叶面喷施亚硒酸钠,此时叶面积最大,吸收效果好;每个重复组所包含的三个单元区内的亚硒酸钠的施加量相同,且6个重复组亚硒酸钠的施加量依次为0g/667m2、0.5g/667m2、1g/667m2、1.5g/667m2、2g/667m2、2.5g/667m2,将喷施量为0g/667m2的重复组作为对照区,待水稻成熟后收割;⑥、对水稻整精米率的测定:水稻成熟时,测定水稻产量与整精米率,并对各重复组的整精米率进行比对分析,判断试验田内各重复组的整精米率产量组合,从而确定步骤①试验田需要施用的含硒量,具体试验参数如下表:由上表可知,长农粳1号的整精米率与施硒量有关,亚硒酸钠的施加量在0g/667m2~2.0g/667m2的范围内,其相关系数达到极显著水准(Ra=0.935>R0.01),在2.0g/667m2之后,则水稻的整精米率有所下降。这说明在一定范围内,通过增加长农粳1号的硒用量,可增加水稻整精米率,提高水稻效益。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提高水稻整精米率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①、试验田的选取与划分:选取一水稻生产产区,然后在水稻生产产区内选取形状规则的试验田,将试验田隔离为若干等分,每个等分设为一单元区;②、选种:选取符合步骤①适应生产区试验田生长、颗粒饱满、逆性强的水稻品种;③、试验田土壤全硒含量的测定:测定所选定试验田块土壤硒含量,作为试验后对水稻进行增硒干预强度的依据;④、水稻品种的种植:在水稻品种种植期,将步骤②中选取的水稻种植于步骤①设置的单元区内,每个单元区的水稻种植面积、种植密度、施肥条件均相同,且将至少三个单元区作为一个重复组;⑤、田间管理:在水稻生长阶段,对每个重复组人工施加不同量的硒,并进行统一的灌溉、病虫杂草防治处理,且每个重复组的各单元区内的施硒量相同,待水稻成熟后收割;⑥、对水稻整精米率的测定:水稻成熟时,对各重复组进行取样取平均值,测定各重复组的水稻产量与整精米率,并对各重复组的整精米率进行比对分析,判断试验田内各重复组的整精米率产量组合,从而确定步骤①试验田需要施用的含硒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水稻整精米率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①、试验田的选取与划分:选取一水稻生产产区,然后在水稻生
产产区内选取形状规则的试验田,将试验田隔离为若干等分,每个等
分设为一单元区;
②、选种:选取符合步骤①适应生产区试验田生长、颗粒饱满、
逆性强的水稻品种;
③、试验田土壤全硒含量的测定:测定所选定试验田块土壤硒含
量,作为试验后对水稻进行增硒干预强度的依据;
④、水稻品种的种植:在水稻品种种植期,将步骤②中选取的水
稻种植于步骤①设置的单元区内,每个单元区的水稻种植面积、种植
密度、施肥条件均相同,且将至少三个单元区作为一个重复组;
⑤、田间管理:在水稻生长阶段,对每个重复组人工施加不同量
的硒,并进行统一的灌溉、病虫杂草防治处理,且每个重复组的各单
元区内的施硒量相同,待水稻成熟后收割;
⑥、对水稻整精米率的测定:水稻成熟时,对各重复组进行取样
取平均值,测定各重复组的水稻产量与整精米率,并对各重复组的整
精米率进行比对分析,判断试验田内各重复组的整精米率产量组合,
从而确定步骤①试验田需要施用的含硒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水稻整精米率的方法,其
特征在于:所述①中采用塑料薄膜或者玻纤瓦将试验田隔离为若干等
分,同时,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邢丹英杜斌陈火云雷昌云龚双喜徐琴徐建龙金明珠邱先进罗耀美杨隆维石垒王加冕张利荷刘晨
申请(专利权)人:长江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