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型人造柞丝纤维及其制造方法,所述人造柞丝纤维由改性聚酯经熔融纺丝制备形成,所述改性聚酯包括如下重量份的成分: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间苯二甲酸乙二醇酯‑5‑磺酸钠,聚乙二醇,单季戊四醇,二甘醇,抗静电剂,抗氧剂,稳定剂。所述人造柞丝纤维通过化学物理改性法,开发出一种替代天然柞丝纤维的新型纤维材料,既达到保留人造柞丝与天然柞丝纤维及织物具有天然浅黄色彩、珠宝般的光泽、粗犷的外观风格的特点,又克服人造纤维与天然柞丝纤维的“共性缺点”的缺陷,在吸湿透气、抗静电、抗起毛球、柔软膨松、光泽柔和、挺括不易变形等综合性能方面超越天然柞丝纤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人造柞丝纤维。
技术介绍
柞丝,以柞蚕所吐之丝为原料缫制的长丝,亦称为柞蚕丝。柞蚕丝是我国特有的天然纺织原料之一,其丝具有独特的珠宝光泽、天然华贵、滑爽舒适;而苎麻被誉为绿色天然纺织纤维,因强力高、吸湿散热快、粗犷典雅、抑菌防腐、保健等功能,历来作为高档纺织服装。众所周知,天然柞丝纤维具有吸湿、保暖、不易产生静电、柔软舒适等特性。但因其保水率较高,导湿性能较差、弹性差、不抗皱等缺点。而普通合成纤维吸湿、保湿、透气性较差,穿着易贴身,有闷热感,同时易带静电、易沾污灰尘,影响美观和舒适性。随着世界科技的进步和发展以及消费者对化纤新材料的多样化、高档化、舒适性要求的提高,我国聚酯纤维产业生产的绝大多数为涤纶常规品种,以至于常规化产品的发展过度,而大部分化纤企业产品开发与技术创新存在严重不足,产品结构不合理,缺乏国际化经营能力和国际竞争力。近年来,虽然在功能和品种方面有较大发展,但和国外在聚酯纤维的高性能、功能化、舒适型和超天然纤维的功能和品种方面的研究开发仍有很大差距。由于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及纺织产品在功能化、舒适性等特性方面都存在各自的优缺点,无法满足人们对自然、舒适、美观、绿色环保健康的时尚需求。因此,研发各类各种超仿真、功能性和生物质纤维材料已逐渐成为各国化纤行业新品开发的重点,美国杜邦公司开发的十字型加微细沟槽带侧向微孔聚酯纤维,日本东洋纺开发成功的Tfiaetor(Y型截面沟槽)纤维,仪征化纤股份有限公司的Coolbst(H型截面沟槽)纤维。众所周知,天然柞丝纤维具有吸湿、保暖、不易产生静电、柔软舒适等特性。但因其保水率较高,导湿性能较差、弹性差、不抗皱等缺点,而且由于柞丝纤维的原料是柞蚕茧,因其生长地域性的限制,总产量较低,导致价格昂贵,如果在区域内过度放养柞蚕,又破坏自然环境的严重问题。而普通合成纤维吸湿、保湿、透气性较差,穿着易贴身,有闷热感,同时易带静电、易沾污灰尘,影响美观和舒适性。对于人造柞丝纤维,目前国内主要存在如下专利文献:专利公开号:CN102653896A,公开了一种家纺面料及其制备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差异性交络复合纱家纺面料及其制备方法。在熔融纺丝工艺中,喷丝板微孔的截面呈哑铃状;冷却工艺采用侧吹风冷却,侧吹风的风向与喷丝板微孔沿长度方向轴线的夹角呈35~55°,制备人造柞丝纤维,再按一定的质量比将它与天然柞丝纤维交络,得到差异性交络复合纱,按常规纺织织造和后整理工艺,制备家纺面料。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产品克服了涤纶织物和天然柞丝纤维存在的不足,赋予家纺产品超亮光及视觉遮蔽、导湿散湿等功能,达到服用舒适的效果,实现了产品的高功效低成本,高品质和高附加值,性价比优势明显,可广泛应用于服装面料、床上用品、装饰用品等中高端市场,具有良好的前景。该专利中提及了人造柞丝纤维的制备方法,但是其主要成分仍采用单一的聚酯,功能单一,所得人造柞丝纤维还需要与天然柞丝纤维混纺方可达到效果,生产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人造柞丝纤维及其制造方法,所述人造柞丝纤维通过化学物理改性法,开发出一种替代天然柞丝纤维的新型纤维材料,既达到保留人造柞丝与天然柞丝纤维及织物具有天然浅黄色彩、珠宝般的光泽、粗犷的外观风格的特点,又克服人造纤维与天然柞丝纤维的“共性缺点”的缺陷,在吸湿透气、抗静电、抗起毛球、柔软膨松、光泽柔和、挺括不易变形等综合性能方面超越天然柞丝纤维。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人造柞丝纤维,所述人造柞丝纤维由改性聚酯经熔融纺丝制备形成,所述改性聚酯包括如下重量份的成分:对苯二甲酸:30~40份,乙二醇:20~30份,间苯二甲酸乙二醇酯-5-磺酸钠:10~15份,聚乙二醇:5~10份,单季戊四醇:1~5份,二甘醇:1~5份,抗静电剂:0.5~1份,抗氧剂:0.5~1份,稳定剂:0.5~1份。进一步,所述改性聚酯包括如下重量份的成分:对苯二甲酸:35~40份,乙二醇:20~25份,间苯二甲酸乙二醇酯-5-磺酸钠:13~15份,聚乙二醇:7~10份,单季戊四醇:4~5份,二甘醇:1~3份,抗静电剂:0.5~0.8份,抗氧剂:0.7~1份,稳定剂:0.5~0.7份。优选地,所述改性聚酯包括如下重量份的成分:对苯二甲酸:35份,乙二醇:25份,间苯二甲酸乙二醇酯-5-磺酸钠:14份,聚乙二醇:8份,单季戊四醇:5份,二甘醇:2份,抗静电剂:0.7份,抗氧剂:0.8份,稳定剂:0.5份。另,所述抗氧剂为抗氧剂1010或抗氧剂1076。另有,所述抗静电剂为季铵盐粒子表面活性剂。再,所述稳定剂为钙锌稳定剂或有机锡稳定剂。再有,所述人造柞丝纤维横截面为四叶片形,且每相邻两叶片之间形成沟槽。同时,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新型人造柞丝纤维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按照重量份配比取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间苯二甲酸乙二醇酯-5-磺酸钠及聚乙二醇,在常压、180~220℃下进行酯化反应,反应时长5~10h,按重量份配比加入单季戊四醇、二甘醇、抗静电剂、抗氧剂及稳定剂,在250~280℃、真空度为0.05~0.1Kpa下进行缩聚反应,反应时长2~3h,得改性聚酯切片,将切片送至干燥塔内干燥,干燥温度120~150℃,干燥后的改性聚酯切片送入螺杆,螺杆温度270~300℃,加热熔融,混合、计量、过滤后进入纺丝箱体,然后由计量泵进行流量计量进入纺丝组件,纺丝的熔体温度220~280℃,纺丝速度700~800m/min,熔体从喷丝板微孔中喷出,喷丝板微孔形状与人造柞丝纤维横截面相匹配,微孔孔数为35~60个,经在喷丝板的下方安装徐冷吹风冷却装置进行冷却固化,徐冷温度为110~120℃,侧吹风风速为0.2~0.5m/s,风温为15~20℃,经上油、预网络、卷绕成型,卷绕速度控制在500~800m/min,制得所述新颖人造柞丝纤维。另,所述新颖人造柞丝纤维规格为110dtex/36f,断裂强度≥3.35cN/dtex。另有,所述涤纶长丝断裂伸长率≥2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所述人造柞丝纤维是在不大幅降低涤纶物理机械性能和纺织加工性能的条件下,采用物理改性和化学改性技术,使人造柞丝纤维不仅在外观上获得类似天然柞丝纤维截面形态,还要强调在功能、结构、性能及产品风格上追求接近或超越天然柞丝纤维,更重要的是解决纤维的回潮率不能太高,因为太高容易影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人造柞丝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人造柞丝纤维由改性聚酯经熔融纺丝制备形成,所述改性聚酯包括如下重量份的成分:对苯二甲酸:30~40份,乙二醇:20~30份,间苯二甲酸乙二醇酯‑5‑磺酸钠:10~15份,聚乙二醇:5~10份,单季戊四醇:1~5份,二甘醇:1~5份,抗静电剂:0.5~1份,抗氧剂:0.5~1份,稳定剂:0.5~1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人造柞丝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人造柞丝纤维由改性聚酯经熔融纺丝制备形成,所述改性聚酯包括如下重量份的成分:对苯二甲酸:30~40份,乙二醇:20~30份,间苯二甲酸乙二醇酯-5-磺酸钠:10~15份,聚乙二醇:5~10份,单季戊四醇:1~5份,二甘醇:1~5份,抗静电剂:0.5~1份,抗氧剂:0.5~1份,稳定剂:0.5~1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人造柞丝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聚酯包括如下重量份的成分:对苯二甲酸:35~40份,乙二醇:20~25份,间苯二甲酸乙二醇酯-5-磺酸钠:13~15份,聚乙二醇:7~10份,单季戊四醇:4~5份,二甘醇:1~3份,抗静电剂:0.5~0.8份,抗氧剂:0.7~1份,稳定剂:0.5~0.7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人造柞丝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聚酯包括如下重量份的成分:对苯二甲酸:35份,乙二醇:25份,间苯二甲酸乙二醇酯-5-磺酸钠:14份,聚乙二醇:8份,单季戊四醇:5份,二甘醇:2份,抗静电剂:0.7份,抗氧剂:0.8份,稳定剂:0.5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人造柞丝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氧剂为抗氧剂1010或抗氧剂107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人造柞丝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抗静电剂为季铵盐粒子表面活性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人造柞丝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剂为钙锌稳定剂或有机锡稳定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人造柞丝纤维,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忠林,管新海,陈明学,李敏敏,
申请(专利权)人:中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