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彭毅专利>正文

一种自排式防回缩胆道内置引流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37219 阅读:1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自排式防回缩胆道内置引流管,包括管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的一端设置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倒勾,其中所述的倒勾方向朝向另一端并呈放射状排列。(*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胆道内置引流装置,尤其是一种自排式可防回缩的胆道内置引流管。
技术介绍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症是我国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剖腹胆囊切除术、胆总管切开取石及“T”管引流术。1991年Fletcher、Stock以及Phillip等分别报道了腹腔镜经胆囊管途径胆总管探查术及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并T型管引流术,标志着腹腔镜治疗由单一的胆囊切除深入到肝内外胆管领域内的治疗。目前采用腹腔镜技术来处理肝内外胆道结石常用以下几种方式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放置T型管引流术此方法虽无开腹对机体的侵袭和骚扰,术后可利用T管检察胆道结石和/或处理残余结石,但留置T管的创伤和其所致的并发症依然存在,尤其是因腹腔镜手术对腹内脏器骚扰轻微,术后T管窦道形成时间明显长于开腹手术,患者常需带T管一个月以上如同开腹手术,并无法避免T管所致的问题,因而失去了“微创”的意义。此方法不甚理想。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后不置T型管、一期缝合是近几年国内开展起来的新术式,此法创伤小,但适应范围极为狭小,仅适用于结石体积小,胆总管炎症反应轻或胆总管探查阴性的病人。其虽然避免了T管所致的问题,但问题是胆总管切开缝合处有狭窄的可能;另外,由于此术式在理论上还存在着因胆总管探查后的Oddi(奥狄)括约肌痉挛导致胆道高压,从而出现术后胆漏的问题,因此临床推广应用较为困难。胆总管内放置支撑管或术前经口、鼻腔内镜放置胆管内支撑管引流,胆总管切开取石后一期缝合。此法减少了胆管狭窄、漏胆汁的几率,且创伤较小,也避免了T管所致的问题。但因术前、术后需用特殊贵重的经十二指肠镜放置和取出胆总管内支撑管,增加了受术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相比较以上几种方式,“T”管引流是经典方法,效果较好且满意,但缺点是长期带管,给患者造成生活和护理的不便,且不可避免地丢失胆汁。而胆总管探查术后不放置引流而一期缝合,事实上仍旧无法避免因胆道探查术后十二指肠乳头水肿或Oddi(奥狄)括约肌痉挛造成的胆道高压而致胆汁渗漏的问题,为解决既一期缝合胆总管,又同时有效引流胆道,自1996年开始,国外进行了各种方式胆液内引流术,如引进美国COOK公司生产的双向结构内置引流管等,但由于这种内引流管多需术后再次以十二指肠镜取出,增加了病人的痛苦,并且这些引流管多需配置特殊贵重的仪器同时使用,无形中给病患还带来了一定的经济负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要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尤其是“T”型管的缺陷,提供了一种自排式可防回缩胆道内置引流管。本技术提出的技术方案为自排式防回缩胆道内置引流管,包括管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的一端设置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倒勾,其中所述的倒勾方向朝向另一端并呈放射状排列;所述的倒勾长为4-8mm,分布在离端部0.4-5cm以内;所述的管体长为15-30cm,外径为4-8mm,其中管体上标示有长度刻度;所述的管体上分布有一个以上的卵圆型孔,孔径为1-3mm;所述的管体材料为硅胶或聚四氟乙烯、聚安酯,管内置有不透放射线的材质。本技术自排式防回缩胆道内置引流管,其作用一是防止内置管自行回缩到胆总管内成为异物,二是其上所设单向倒勾在十二指肠蠕动和食物的牵引下,在术后Oddi(奥狄)括约肌功能恢复舒张的情况下,自行滑落入十二指肠,后随大便排出,无需术后再次经十二指肠镜拔除引流管;自排式防回缩胆道内置引流管必须穿过Oddi(奥狄)括约肌置于胆总管和十二指肠之间,其作用既引流胆总管胆汁又减少术后胆道高压,还可避免丢失胆汁、促进肠蠕动恢复,并起支撑管作用,防止胆总管下端狭窄;借助术后Oddi(奥狄)括约肌痉挛所造成的环状压力,固定内置管,无需手术固定引流管,简化手术操作;可一期缝合胆总管,免除长期带“T”管的痛苦;借助内置引流管的管体和管体上的侧孔进行引流胆汁作用,可避免术后胆漏的发生。另外,管体上所设尺度可便于手术操作者知晓管体的插入深度,管体上小孔的设置是一旦管口阻塞便于胆汁的引流。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之T型引流管; 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二。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的附图来具体详细说明本技术。图1为现有技术之T型引流管;图2、3分别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二。如图1所示,现有的引流管为T形状,手术中把T型内置胆道内,手术后T型管管体1的另一端需要引出体外,腹腔镜手术后放置T管虽无开腹对机体的侵袭和骚扰,术后可利用T管检查胆道结石和/或处理残余结石,但留置T管的创伤和其所致的并发症依然存在,尤其是因腹腔镜手术对腹内脏器官骚扰轻微,术后T管窦道形成时间明显长于开腹手术,患者常需带T管一个月以上如同开腹手术,并无法避免T管所致的问题,因而丧失了“微创”的意义,此方法不甚理想。而如图2、3,把自排式防回缩胆道内置引流管管头做成尖头状,这样可方便手术中把自排式防回缩胆道内置引流管管体1中有单向倒勾2的一端穿过Oddi(奥狄)括约肌置于胆总管和十二指肠之间,其作用既引流胆总管内胆汁,减少术后胆道高压,又避免丢失胆汁,促进肠蠕动恢复,还起支撑管作用,防止胆总管下端狭窄;而单向倒勾2则可以卡在Oddi(奥狄)括约肌以下防止内置管回缩入胆总管成为异物,在术后Oddi(奥狄)括约肌功能恢复的情况下,自排式防回缩胆道内置引流管在十二指肠蠕动和食物的牵引下,自行滑落于十二指肠内随大便排出,无需术后再次经十二指肠镜拔除引流管;管体1上的侧孔3则是一旦在内置引流管的端口被阻塞时,胆汁还可以由孔3引流;至于内置引流管管体1上的尺度4则是为了方便手术时了解置入的深度而设置,当手术的时候如果再用尺子去度量需要置入Oddi(奥狄)括约肌的长度则浪费了很多时间,这时候手术医生只需要根据管体1上的尺度2就可以衡量置入Oddi(奥狄)括约肌内长度,而且管体1上的单向倒勾2一般都是在刻度0.4-5cm以内。本技术的中管体长为15-30cm,外径为4-8mm,倒勾长为4-8mm;卵圆型侧孔径为1-3mm;管体材料为硅胶或聚四氟乙烯、聚安酯,管内置有不透放射线的材质。此外,图2和图3种的形态一个为直,一个为有单向倒勾2的一段有一定的弯度,这个为使用状态时候因病患的生理机能决定,由硅胶或聚四氟乙烯、聚安酯做成的管体1都可以根据患者的胆道生理结构而把端头做成直的或者是弯的。采用了本技术而进行的手术,手术后有以下优点 1、胆总管内置引流管,胆汁按生理流程进入消化系统,不丢失胆汁,不引起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及消化不良,因而减少输液量和/或输液时间。2、患者腹部无T管留置,可早期下床活动、腹胀减轻,避免了胃、十二指肠高压的发生,使胆道内压力随之减轻,减少胆总管切口处的张力,渗、漏胆汁的几率明显降低,也可减少因卧床引起的并发症。无T管引流,无T管滑脱之虑,可避免T管逆行感染及沿T管渗出胆汁的机会。3、内置管的留置阻止因Oddi(奥狄)括约肌痉挛性收缩而视其紧闭十二指肠乳头的作用,留有通道有利于肝内胆管结石或胆总管内残余小结石、血块、絮状物术后的排出,避免术后因胆总管残余小结石、T管不能拔出的情况发生。4、内置管的留置适合于有乳头病变的胆总管探查者探查胆总管,常会使Oddi(奥狄)括约肌痉挛水肿,造成胆管内压升高,而内引流管能起着支撑、扩张、引流的作用,又防止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毅
申请(专利权)人:彭毅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