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东辉专利>正文

结肠三腔引流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37166 阅读:2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结肠三腔引流管,其引流管内设置有注气管、注药管,注气管一端与气囊相通,注药管一端与人体肠腔相通。可在急症结肠切除后直接行结肠一期吻合术,避免了肠外置及二期手术的复杂操作,防止吻合口瘘的发生;还可替代临时结肠造瘘术,避免结肠造瘘术的一些并发症;可有效的预防感染,易于吻合口安全愈合,且结构简单,操作简便,用药方便,安全可靠,术后恢复效果好。(*该技术在200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可在急症结肠切除后直接行结肠一期吻合术,避免了肠外置及二期手术的结肠三腔引流管。急症情况下行结肠切除术,在日常外科工作中并非少见,特别是结肠肿瘤、扭转及其它原因造成的结肠梗阻而致肠坏死,必须行结肠切除术。以往急症结肠切除术均行肠外置,临时造瘘,待二周后,在肠道进行充分准备后行二期结肠吻合术。历来不主张行一期结肠吻合术,深感危险性大,因为在无肠道准备的情况下行一期结肠吻合术,易发生吻合口瘘,危及生命。这种吻合口瘘形成的主要因素有三点;1、结肠内有大量细菌,易造成吻合口感染;2、肠内容物的通过可直接刺激吻合口部,影响吻合口的愈合;3、肠内容物不能及时排出体外,造成肠管胀气,吻合口部胀力过大,影响愈合。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避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外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安全可靠,采用气囊阻挡肠内容物通过吻合口,直接由引流管排出体外,并由注药管定时注药,避免感染,易于吻合口安全愈合的结肠三腔引流管。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结肠三腔引流管,包括引流管、气囊,其中,引流管内设置有注气管、注药管,注气管一端与气囊相通,注药管一端与人体肠腔相通。所述的结肠三腔引流管,其引流管下端设置有侧孔。本技术可在急症结肠切除后直接行结肠一期吻合术,避免了肠外置及二期手术的复杂操作,防止吻合口瘘的发生。还可替代临时结肠造瘘术,避免结肠造瘘术的一些并发症,有效地予防感染及脓肿形成。具有结构简单、操作简便、用药方便、安全、卫生、临床应用效果好等特点。 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图5为本技术临床应用时不同的置管部位。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参阅图1所示,结肠三腔引流管主要是由引流管1、注气管2、注药管8、气囊4等构成的,可采用医用硅橡胶材料制作。其引流管1内设置有注气管2和注药管3;注气管2下端管口与联结在引流管1外部的气囊4相通,注气管2上端管口伸出引流管1并与注气斗9相通,注气斗9上设置有堵气盖8;注药管3下端管口与人体肠腔内相通,注药管3上端管口也伸出引流管1并与注药斗7相通,注药斗7上设置有堵药盖6;引流管1下端设置有数个侧孔5。参阅图2、图3所示,本技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及原理;在急症情况下(无肠道准备的情况下),结肠切除后直接行结肠一期吻合术后,在吻合口上端,沿结肠系带切一小口,小口周围予先缝好二根荷包线10,待引流管1下置肠腔内,用于固定引流管。在引流管相应腹壁处戳孔,将引流管从腹壁孔引了腹腔外,将管的周围肠管与腹壁膜封闭缝合,在直视下,自注气管2上端注气斗9向气囊4中注气,见肠管稍膨胀即可,盖上堵气盖8,形成肠腔人工阻塞,将肠内容物截留在气囊前,由引流管1引出,不再通过吻合口。注意切不可注入气体量过大造成肠管血运障碍。手术中在行一期吻合前反复清洗上下端肠腔,清除粪块和部分细菌,术后由注药管3上端注药斗7定时注入相应抗菌素,直接杀死细菌或抑制细菌的繁殖,避免引流管1穿出部位和吻合口部感染,三日后可放开充气管2,再行间断充气,在病情稳定的情况下,七日后拔管,拔管前放出气囊4内气体,由引流管1注入适量液体石腊,半小时后缓缓将引流管1拔出,避免气囊4与肠粘膜粘连损伤肠管。参阅图4、图5所示,根据人体肠管病变部位,切除部位及范围不同,引流管的置管部位也不同。乙状结肠、降结肠切除可将管置于横结肠;横结肠切除可将管置于升结肠。上述方法,可解决在无肠道准备的情况下行一期结肠吻合术易发生吻合口瘘的难题,因为气囊可阻挡肠内容物通过吻合口,直接由引流管排出体外,既解决了肠管膨胀又解决了肠内容物直接刺激吻合口,保障了肠管在无刺激无胀力的情况下安全愈合。还可替代临时结肠造瘘术,故可避免结肠造瘘术的一些并发症,如瘘口坏死、瘘口回缩、瘘口狭窄、瘘口周围疝、瘘口脱垂等,且手术操作,术后护理都较造瘘术简单、方便。权利要求1.一种结肠三腔引流管,包括引流管、气囊,其特征在于引流管(1)内设置有注气管(2)、注药管(3),注气管(2)一端与气囊(4)相通,注药管(3)一端与人体肠腔相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肠三腔引流管,其特征在于引流管(1)下端设置有侧孔(5)。专利摘要一种结肠三腔引流管,其引流管内设置有注气管、注药管,注气管一端与气囊相通,注药管一端与人体肠腔相通。可在急症结肠切除后直接行结肠一期吻合术,避免了肠外置及二期手术的复杂操作,防止吻合口瘘的发生;还可替代临时结肠造瘘术,避免结肠造瘘术的一些并发症;可有效的预防感染,易于吻合口安全愈合,且结构简单,操作简便,用药方便,安全可靠,术后恢复效果好。文档编号A61M1/00GK2284069SQ97202568公开日1998年6月17日 申请日期1997年3月26日 优先权日1997年3月26日专利技术者李东辉 申请人:李东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结肠三腔引流管,包括引流管、气囊,其特征在于引流管(1),内设置有注气管(2)、注药管(3),注气管(2)一端与气囊(4)相通,注药管(3)一端与人体肠腔相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东辉
申请(专利权)人:李东辉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3[中国|河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