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伟专利>正文

一种装有导丝的导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37137 阅读:1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装有导丝的导管装置,其支架为一段圆管,套在窄口半封闭式外层导管外,该导管还套有一封闭式内层导管,封闭式内层导管一段封闭,其内带有一段导丝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便于施放深入至病变狭窄的部位,封闭的导管可防止导丝接触血液及生物体组织,并可有效地防止血管性管腔再狭窄,使用安全可靠。(*该技术在200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医学临床实践中,对人体血管及其他管腔的狭窄性病变,采用支架留置术一扩张支撑管腔的治疗方法。在目前,这是一种疗效显著、患者痛苦小的先进疗法。但是,在初中中发现,有相当的患者(血管腔支架留置术可达30%~50%),经过放置支架治疗一段时间后,发生了管腔再狭窄。研究发现血管性管腔再狭窄的发生原因是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爬行所至;非血管性管腔再狭窄的发生原因是肿瘤细胞的增生所至。再狭窄的发生不仅给患者造成身体、精神上的痛苦,物质上的损失,也大量地浪费了社会财富,更加严重的是为进一步治疗造成了被动的势态。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防止血管性管腔再狭窄的装有导丝的导管装置。本技术是通过如下方式实现的该导管装置由支架(1)、窄口半封闭式外层导管(2)、封闭式内层导管(3)、导丝段(4)和临床实践中所用导丝(6)组成,其中支架(1)为一段圆管,套在窄口半封闭式外层导管(2)外,该导管内还套有一封闭式内层导管(3),封闭式内层导管(3)一端封闭,其内带有临床实践中所用导丝(6),该导丝上带有与支架位置相同、长度相同的一段导丝段(4)。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该装置便于施放深入至病变狭窄的部位,封闭的导管可防止导丝接触血液及生物体组织,并可有效地防止血管性管腔再狭窄,使用方便,安全可靠。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主视图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在图1中(1)支架;(2)窄口半封闭式外层导管;(3)封闭式层导管;(4)导丝段;(5)血管的管腔壁;(6)临床实践中所用导丝;(7)血管腔。导丝配套导管系统封闭式内层导管在临床上所用各种型号导管,封闭其一端,适配相应直径的导丝,以防止导丝接触血液及生物体组织。。内径0.5mm-30mm,外径1mm-30mm,长度30cm-300cm。窄端半封闭式外层导管,在临床上所用各种型号导管的基础上,使其一端狭窄,使体液可通过,又可起到限制内层导管脱出的作用。内径1mm-30mm,外径1mm-35mm,长度30cm-300cm。权利要求1.一种装有导丝的导管装置,由支架(1)、窄口半封闭式外层导管(2)、封闭式内层导管(3)、导丝段(4)和临床实践中所用导丝(6)组成,其特征在于支架(1)为一段圆管,套在窄口半封闭式外层导管(2)外,该导管内还套有一封闭式内层导管(3),封闭式内层导管(3)一端封闭,其内带有临床实践中所用导丝(6),该导丝带有与支架位置相同,长度相同的一段导丝段(4)。专利摘要一种装有导丝的导管装置,其支架为一段圆管,套在窄口半封闭式外层导管外,该导管还套有一封闭式内层导管,封闭式内层导管一段封闭,其内带有一段导丝段,本技术便于施放深入至病变狭窄的部位,封闭的导管可防止导丝接触血液及生物体组织,并可有效地防止血管性管腔再狭窄,使用安全可靠。文档编号A61M25/00GK2295498SQ97218490公开日1998年10月28日 申请日期1997年6月17日 优先权日1997年6月17日专利技术者张伟, 李建宇, 马大海 申请人:张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装有导丝的导管装置,由支架(1)、窄口半封闭式外层导管(2)、封闭式内层导管(3)、导丝段(4)和临床实践中所用导丝(6)组成,其特征在于:支架(1)为一段圆管,套在窄口半封闭式外层导管(2)外,该导管内还套有一封闭式内层导管(3),封闭式内层导管(3)一端封闭,其内带有临床实践中所用导丝(6),该导丝带有与支架位置相同,长度相同的一段导丝段(4)。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伟李建宇马大海
申请(专利权)人:张伟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