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邓乃馨专利>正文

一种婴幼儿使用的输液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36808 阅读:2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婴幼儿使用的输液器,它包括有插瓶针、茂菲氏壶、输液管、控制夹、过滤阀、头皮针,其特征在于: 插瓶针(1)由针头(7)、进气孔(8)、入液孔(9)、圆滑丘形凸起(10)、入液管(11)、进气管(12)组成,进气孔(8)设在针头(7)的上方一侧,入液孔(9)与进气孔(8)相背向开口设在针头(7)的下方另一侧,圆滑丘形凸起(10)设在入液孔(9)下方,入液管(11)一侧分叉设置有进气管(12),在进气管(12)末端开口处设有插针乳头的嘴(13),在入液管(11)上一侧进气管(12)下方连接有固定装置(14),固定装置(14)由圈绳(15)、固定圈(16)组成; 茂菲氏壶(2)为可容5-15ml液体的壶,其上下各设有控制夹(17)、(4),茂菲氏壶(2)加药孔嘴(18)长不大于1cm,孔嘴的盖(19)为内插外套式,并用连接带(20)与加药孔嘴(18)相连; 过滤阀(5)与输液管(3)直径相等; 头皮针(6)为5-51/2#针,其针尾1-5cm处分叉出一等同腔径的气体分流管(21),气体分流管(21)末端开口处设有内插外套式盖(19),并用连接带(20)与气体分流管(21)相连。(*该技术在200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用输液器,尤其婴幼儿使用的输液器。目前,临床所用的输液器及一次性输液器不适宜婴幼儿使用,而且还存在着其他不足之处,一是向瓶及茂菲氏壶内加药不便;二是进气管与入液管位置过近,结合部封闭不严而漏气,使茂菲氏壶及输液管内存不住液体;三是进入管内特别是进入头皮针管内的气体不易排除;四是输液管自药瓶内易滑脱。本技术要解决的任务是提供一种加药使用方便,能有效地防止气体进入静脉,防污染效果好,适宜婴幼儿使用的输液器。为解决上述任务,本技术采用的解决方案是它包括有插瓶针、茂菲氏壶、输液管、控制夹、过滤阀、头皮针,插瓶针由针头、进气孔、入液孔、圆滑丘形凸起、入液管、进气管组成,进气孔设在针头的上方一侧,入液孔与进气孔相背向开口设在针头的下方另一侧,圆滑丘形凸起设在入液孔下方,入液管一侧分叉设置有进气管,在进气管末端开口处设有插针乳头的嘴,在进气管下方入液管一侧连接有固定装置,固定装置由圈绳、固定圈组成;茂菲氏壶为可容5-15ml液体的壶,其上下各设有控制夹,茂菲氏壶加药孔嘴长不大于1CM,孔嘴的盖为内插外套式,并用连接带与加药孔嘴相连;过滤阀与输液管直径相等;头皮针5-5 1/2 #针,其针尾1-5CM处分叉出一等同腔径的气体分流管,气体分流管末端开口处设有内插外套式盖,并用连接带与气体分流管相连。为解决上述任务,本技术还采用的解决方案是进气孔与入液孔相距为1CM;进气管长度为15-25CM;头皮针还可在针嘴前分叉出一等同腔径的气体分流管,气体分流管与输液管夹角应为45-90°间;圆滑丘形凸起为2个,设在入液孔下方一个,另一侧一个;固定装置设在进气管下方与入液管两侧相连接。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可防止气体进入静脉,如有空气被压下,则可经气体分流管排出;过滤阀内微孔滤膜循环管道可自动放气,过滤阀改成与输液管相等同直径,避免了过滤阀大而阔易滞留气体经振动分批进入头皮针及静脉内的毛病;输液管在阀的底部一侧穿过,使气体易积聚于上方而被排出;进气管与入液管分路,进气孔与入液孔相背向开口,避免了气体自进气孔入瓶内形成许多小气泡的毛病。2、茂菲氏壶加大了容量,使加药使用方便,在茂菲氏壶上方加设了一个控制夹,便于加药时卡住管,而不致继续滴漏,造成壶内液满外溢,同时免去了护士将液管反折所造成的反折不严等弊端;孔嘴的盖采用内插外套式并用连接带相连,方便了盖的启闭,避免了用橡胶帽不易启闭,及启后在手里握持易掉落无菌效果差的弊端。3、加强了无菌效果,插瓶针入液孔在针头的下方,使液体不直接进入输液管,避免了液内杂质异物等直接进入输液管,同时可使液体有一个缓冲的作用;入液管与进气管采取一体化,减少了手续,方便了换瓶,易学好掌握,减少了瓶塞的孔眼,防止液体滴漏,避免了因先插入液管尚未插进气管时,由于瓶内负压作用,将静脉血液抽吸到输液管内的弊端。4、采用较小号头皮针适宜婴幼儿使用,减少了痛苦和不班配的毛病。5、插瓶针上圆滑丘形凸起及固定装置的设置,防止了因婴幼儿易动插瓶针滑脱出瓶外被污染的毛病。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附图说明图1是一种婴幼儿使用的输液器结构示意图;图2是内插外套式盖结构示意图;图3是插瓶针结构示意图。实施例1,如图1、图3所示,它包括插瓶针1、茂菲氏壶2、输液管3、控制夹4、过滤阀5、头皮针6,插瓶针1由针头7、进气孔8、入液孔9、圆滑丘形凸起10、入液管11、进气管12组成,进气孔8设在针头7的上方一侧,入液孔9与进气孔8相背向开口设在针头7的下方另一侧,进气孔8与入液孔9相距为1CM,圆滑丘形凸起10为一个,设在入液孔9下方,入液管11一侧分叉设置有进气管12,进气管12长为15CM,在进气管12末端开口处设有插针乳头的嘴13,在入液管11上一侧进气管12下方连接有固定装置14,固定装置14由圈绳15、固定圈16组成;茂菲氏壶2为可容5ML液体的壶,其上下各设有控制夹17、4,茂菲氏壶2加药孔嘴18长为0.9CM,孔嘴的盖19如图2所示的内插外套式盖,并用连接带20与加药孔嘴18相连;过滤阀5与输液管3直径相等;头皮针6为5#针,其针尾1-5CM处分叉出一等同腔径的气体分流管21,气体分流管21与输液管3夹角为45°,气体分流管21末端开口处设有如图2所示的内插外套式盖19,并用连接带20与气体分流管21相连。在使用时,首先将输液器固定装置14的固定圈16套卡在瓶颈上,再将插瓶针1插入输液瓶中即可。其他同普通输液器用法。实施例2,如图1、图3所示,它包括有插瓶针1、茂菲氏壶2、输液管3、控制夹4、过滤阀5、头皮针6,插瓶针1由针头7、进气孔8、入液孔9、圆滑丘形凸起10、入液管11、进气管12组成,进气孔8设在针头7的上方一侧,入液孔9与进气孔8相背向开口设在针头7的下方另一侧,进气孔8与入液孔9相距为1CM,圆滑丘形凸起10为两个,设在入液孔9下方一个,另一侧一个,入液管11一侧分叉设置有进气管12,进气管12长为25CM,在进气管12末端开口处设插针乳头的嘴13,在进气管12下方与入液管12两侧相连接有固定装置14,固定装置14由圈绳15、固定圈16组成;茂菲氏壶2为可容15ML液体的壶,其上下各设有控制夹17、4,茂菲氏壶2加药孔嘴18长为0.9CM,孔嘴的盖19如图2所示的内插外套式盖,并用连接带20与加药孔嘴18相连;过滤阀5与输液管3直径相等;头皮针为5 1/2 #针,在其针嘴前分叉出一等同腔径的气体分流管21,气体分流管21与输液管3夹角为90°,气体分流管21末端开口处设有如图2所示的内插外套式盖19,并用连接带20与气体分流管21相连。使用方法同实施例1。权利要求1.一种婴幼儿使用的输液器,它包括有插瓶针、茂菲氏壶、输液管、控制夹、过滤阀、头皮针,其特征在于插瓶针(1)由针头(7)、进气孔(8)、入液孔(9)、圆滑丘形凸起(10)、入液管(11)、进气管(12)组成,进气孔(8)设在针头(7)的上方一侧,入液孔(9)与进气孔(8)相背向开口设在针头(7)的下方另一侧,圆滑丘形凸起(10)设在入液孔(9)下方,入液管(11)一侧分叉设置有进气管(12),在进气管(12)末端开口处设有插针乳头的嘴(13),在入液管(11)上一侧进气管(12)下方连接有固定装置(14),固定装置(14)由圈绳(15)、固定圈(16)组成;茂菲氏壶(2)为可容5-15ml液体的壶,其上下各设有控制夹(17)、(4),茂菲氏壶(2)加药孔嘴(18)长不大于1cm,孔嘴的盖(19)为内插外套式,并用连接带(20)与加药孔嘴(18)相连;过滤阀(5)与输液管(3)直径相等;头皮针(6)为5-5 1/2 "针,其针尾1-5cm处分叉出一等同腔径的气体分流管(21),气体分流管(21)末端开口处设有内插外套式盖(19),并用连接带(20)与气体分流管(21)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液器,其特征在于进气孔(8)与入液孔(9)相距为1C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液器,其特征在于进气管(12)长度为15-25C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液器,其特征在于头皮针(6)在针嘴前分叉出一等同腔径的气体分流管(21),气体分流管(21)与输液管(3)夹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乃馨宫兆华刘卫国邓婉秋朱国英李月芬
申请(专利权)人:邓乃馨宫兆华刘卫国邓婉秋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