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传信专利>正文

一次性输液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36747 阅读:1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一次性输液器,涉及将介质输入人体内的器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特征是,通气管(2)穿过瓶塞(3)插入液瓶(1)内,通气管(2)的长度大于液瓶(1)倒置后瓶塞(3)与液面(8)之间距离,滴管(5)上设有上液面限制标线(6)、下液面限制标线(7)。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用于高压氧舱内进行人体输液操作。(*该技术在200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将介质输入人体内的器械,具体地说是一种一次性输液器。目前高压氧舱正在各大中医院推广,但舱内输液问题尚未得到圆满解决,仍然采用普及型输液器,加长穿刺针,这种输液器不但使用不方便,并且不安全,浪费液体,更由于长穿刺针反复使用,达不到一次性使用的目的,易造成交叉感染。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在高压氧舱内安全、方便使用,并且还可作为普通输液器的一次性输液器。本技术可通过如下措施来实现,通气管穿过瓶塞插入液瓶内,通气管的长度大于液瓶倒置后瓶塞与液面之间的距离,滴管的长度大于液瓶倒置后瓶塞与液面之间的距离。滴管上设有上下两条液面限制标线。本技术可以方便、安全地在高压氧舱内使用,并且还可作为普通型输液器使用。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其中,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次性输液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液瓶1为玻璃瓶,瓶塞3为橡胶塞,通气管2采用硬塑料管,其穿过瓶塞3插入液瓶1内,通气管2的长度大于液瓶1倒置后瓶塞3与液面8之间的距离,通气管2另一端置于瓶塞3外,软管4一端与液瓶1内液体相通连,另一端与滴管5相连接,滴管5上设有用以提醒限制液面的上液面限制标线6、下液面限制标线7,在人体进入高压舱前使滴管5内的液面处于上液面限制标线6、下液面限制标线7之间,滴管5下端也连有软塑料管,软塑料管上卡有限制流速的流量控制器。本技术通过通气管2保证液瓶1内空气自由进出,从而达到随环境压强(高压氧舱内压强)的增减而同步增减。同时,由于人体的自身调节作用,人体血液的静水压亦随环境压力的增减同步变化,这样依靠液体的自身重力完成输液过程。另外,在加压过程中,因气体压缩液面上升,为防止液面过高影响观察,故设上液面限制标线6,在减压过程中,因气体膨胀液面下降,为防止液面过低,故设下液面限制标线7。权利要求1.一种一次性输液器,设有液瓶、瓶塞、软管、滴管,其特征在于,通气管穿过瓶塞插入液瓶内,通气管的长度大于液瓶倒置后瓶塞与液面之间的距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输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滴管上设有上下两条液面限制标线。专利摘要一种一次性输液器,涉及将介质输入人体内的器械。本技术的特征是,通气管(2)穿过瓶塞(3)插入液瓶(1)内,通气管(2)的长度大于液瓶(1)倒置后瓶塞(3)与液面(8)之间距离,滴管(5)上设有上液面限制标线(6)、下液面限制标线(7)。本技术可用于高压氧舱内进行人体输液操作。文档编号A61M5/14GK2179144SQ9323262公开日1994年10月12日 申请日期1993年12月25日 优先权日1993年12月25日专利技术者陈传信 申请人:陈传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一次性输液器,设有液瓶、瓶塞、软管、滴管,其特征在于,通气管穿过瓶塞插入液瓶内,通气管的长度大于液瓶倒置后瓶塞与液面之间的距离。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传信
申请(专利权)人:陈传信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