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倾覆三维隔震支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357477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7-17 04: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倾覆三维隔震支座,包括上支座板、下支座板及底板,在所述上支座板与下支座板之间从上而下还依次设置有第二摩擦层、第一摩擦层、可扭转连接板、转动半槽和连接板;所述可扭转连接板上的滑动面材料与转动半槽的凹面对齐,紧贴在一起;所述转动半槽与连接板通过连接固定螺栓固定;所述可扭转连接板在支座受弯矩作用时能够自由转动;底盘具有一活动腔,连接板可滑动设置于活动腔,且连接板与活动腔底面间设有平滑板;下支座板与底板之间设有减震橡胶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实现水平和竖向减震功能,同时解决了减震橡胶板承受弯矩扭转导致破坏的问题,保证了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隔震耗能装置,属于抗震、减震
,尤其设计一种抗倾覆三维隔震支座。
技术介绍
地震发生时,地面震动通过上部结构的支座传递到结构中,引起结构的振动,过大的振动会使结构产生破坏,影响结构的安全性及适用性。因此,进行有效的隔震减震设计,是保证地震时上部结构安全性的关键。对于同时隔离地震的三维隔震装置,由于水平和竖向振动作用的耦联,使得该隔震装置成为难题;目前工程中多使用天然橡胶作为隔震介质,上述减震橡胶板不能承受弯矩作用,当受到弯矩作用时,板两端会产生拉压不等的情况,造成支座破坏,工程应用不太方便。如何设计一个抗倾覆的三维隔震支座,使其可提供水平及竖向的抗震减震功能,同时可承受一定的扭转弯矩作用,一直是一个难以解决的工程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倾覆三维隔震支座,旨在避免减震橡胶板受拉破坏以及解决现有的减震隔震支座只能减弱水平方向的动能,不能吸收或减弱竖直方向的动能的问题,从而充分发挥装置的隔震耗能作用。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抗倾覆三维隔震支座,包括上支座板(1)、下支座板(901)及底板(11),在所述上支座板(1)与下支座板(901)之间从上而下还依次设置有第二摩擦层(3)、第一摩擦层(2)、可扭转连接板(4)、转动半槽(6)和连接板(7);所述可扭转连接板(4)上的滑动面材料(5)与转动半槽(6)的凹面对齐,紧贴在一起;所述转动半槽(6)与连接板(7)通过连接固定螺栓(14)固定;所述可扭转连接板(4)在支座受弯矩作用时能够自由转动;底盘(9)具有一活动腔,连接板(7)可滑动设置于活动腔,且连接板(7)与活动腔底面间设有平滑板(8);下支座板(901)与底板(11)之间设有减震橡胶板(10)。所述的抗倾覆三维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扭转连接板(4)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一摩擦层(2),上支座板(1)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二摩擦层(3)。所述的抗倾覆三维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半槽(6)和可扭转连接板(4)的滑动接触面做抛光处理,使用滑动面材料(5)。所述的抗倾覆三维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半槽(6)的凹面和可扭转连接板(4)的凸面曲率半径相同。所述的抗倾覆三维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面材料(5)为聚四氟乙烯板。所述的抗倾覆三维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限位板(16),所述限位板(16)设在所述可扭转连接板(4)的外部,且所述限位板(16)的上端与所述上支座板(1)固定连接。所述的抗倾覆三维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9)包括下支座板(901)及限位围板(902),所述限位围板(902)垂直固定于所述下支座板(901)上以限定出所述活动腔,所述限位围板上(902)端具有向内侧凸出的限位边沿(903),所述连接板(7)上设有被挡止在所述限位边沿(903)下方的台阶。所述的抗倾覆三维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橡胶板(10)由天然橡胶制成。所述的抗倾覆三维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橡胶板(10)外侧包裹有轻质聚合物(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地震级较小时,支座受到的水平外力作用较小,上支座板(1)和可扭转连接板(4)发生水平相对运动,通过设置于可扭转连接板(4)上表面的第一摩擦层(2)及上支座板(1)下表面的第二摩擦层(3)进行耗能,可有效的减小震动能量;在地震级更大时,上支座板(1)与连接板(7)整体可在底盘(9)内滑动,如此,起到抵抗水平地震的作用;在底板(11)与下支座板(901)间设置有减震橡胶板(10),利用橡胶板的弹性,吸收地震时的竖向动能,将其转化为自身的势能,该减震橡胶板(10)根据竖向承载力的变化而产生不同的压缩变形量,降低了支座部件的硬冲击;在受到扭转弯矩时,可扭转连接板(4)与转动半槽(6)在滑动面材料(5)作为介质下互相扭转转动,使橡胶隔震板(10)承受弯矩导致破坏的情况得以解决,充分发挥支座的隔震耗能作用,保证了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为抗倾覆三维隔震支座结构示意图。图2为抗倾覆三维隔震支座受弯矩作用扭转状态结构示意图。图3为抗倾覆三维隔震支座俯视示意图。附图标记:上支座板固定螺栓12;上支座板1;第二摩擦层3;第一摩擦层2;可扭转连接板4;滑动面材料5;转动半槽6;连接板7;平滑板8;底盘9;下支座板901;限位围板902;限位围板边沿903;减震橡胶板10;底板11;底板固定螺栓13;连接固定螺栓14;轻质聚合物15;限位板16。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一种抗倾覆三维隔震支座,包括上支座板(1)、下支座板(901)及底板(11),在所述上支座板(1)与下支座板(901)之间从上而下还依次设置有第二摩擦层(3)、第一摩擦层(2)、可扭转连接板(4)、转动半槽(6)和连接板(7);所述可扭转连接板(4)上的滑动面材料(5)与转动半槽(6)的凹面对齐,紧贴在一起;所述转动半槽(6)与连接板(7)通过连接固定螺栓(14)固定;所述可扭转连接板(4)在支座受弯矩作用时能够自由转动;底盘(9)具有一活动腔,连接板(7)可滑动设置于活动腔,且连接板(7)与活动腔底面间设有平滑板(8);下支座板(901)与底板(11)之间设有减震橡胶板(10)。结合图1所示,本技术通过上支座板固定螺栓(12)及底板固定螺栓(13)将上支座板(1)固定在上部结构上,将底板(11)固定在基础上。正常工作状态,或地震未达到一定强度时,在限位板(16)的限制作用下,上支座板(1)和可扭转连接板(4)发生水平相对运动,此时,通过设置于可扭转连接板(4)上表面的第一摩擦层(2)及上支座板(1)下表面的第二摩擦层(3)的相互滑动摩擦进行耗能,可有效的减小震动能量;在底板(11)与下支座板(901)间设置有减震橡胶板(10),利用橡胶板的弹性,吸收地震时的竖向动能,将其转化为自身的势能。地震超过一定强度时,上支座板(1)与连接板(7)可整体在底盘(9)内滑动,如此,起到抵抗水平地震的作用。位于下支座板(901)和底板(11)间的减震橡胶板(10)根据竖向承载力的变化可产生不同的压缩变形量,降低了支座部件的硬冲击。结合图2所述,当抗倾覆三维隔震支座受到扭转弯矩时,可扭转连接板(4)沿转动半槽(6)的内凹滑动面发生转动,避免橡胶隔震板(10)出现拉应力导致破坏,充分发挥支座的隔震耗能作用,保证了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抗倾覆三维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支座板(1)、下支座板(901)及底板(11),在所述上支座板(1)与下支座板(901)之间从上而下还依次设置有第二摩擦层(3)、第一摩擦层(2)、可扭转连接板(4)、转动半槽(6)和连接板(7);所述可扭转连接板(4)上的滑动面材料(5)与转动半槽(6)的凹面对齐,紧贴在一起;所述转动半槽(6)与连接板(7)通过连接固定螺栓(14)固定;所述可扭转连接板(4)在支座受弯矩作用时能够自由转动;底盘(9)具有一活动腔,连接板(7)可滑动设置于活动腔,且连接板(7)与活动腔底面间设有平滑板(8);下支座板(901)与底板(11)之间设有减震橡胶板(1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倾覆三维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支座板(1)、下支座板(901)及底板(11),在所述上支座板(1)与下支座板(901)之间从上而下还依次设置有第二摩擦层(3)、第一摩擦层(2)、可扭转连接板(4)、转动半槽(6)和连接板(7);所述可扭转连接板(4)上的滑动面材料(5)与转动半槽(6)的凹面对齐,紧贴在一起;所述转动半槽(6)与连接板(7)通过连接固定螺栓(14)固定;所述可扭转连接板(4)在支座受弯矩作用时能够自由转动;底盘(9)具有一活动腔,连接板(7)可滑动设置于活动腔,且连接板(7)与活动腔底面间设有平滑板(8);下支座板(901)与底板(11)之间设有减震橡胶板(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倾覆三维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扭转连接板(4)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一摩擦层(2),上支座板(1)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二摩擦层(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倾覆三维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半槽(6)和可扭转连接板(4)的滑动接触面做抛光处理,使用滑动面材料(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金鑫陈晓宇张恒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