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速播种插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357349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7-17 04: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快速播种插秧装置,包括筒身,所述筒身的底部连通设有导入管,所述导入管为上大下小的圆台形结构,所述筒身内设有一根内径与秧苗匹配的入秧管,所述入秧管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延伸至筒身的顶部和导入管的底部,所述导入管的底部摆动连接有铲刀,所述铲刀设有多片,并且依次拼接成与导入管匹配的锥形结构,所述筒身的侧壁位于顶部位置处对称设有扶手杆,其中一根扶手杆的下方摆动连接有操作杆,所述操作杆通过传动装置与铲刀传动连接。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可知,通过入秧管使得秧苗在进入筒身并下落之铲刀位置处的时候都能保证秧苗的竖直方向,保证插秧之后秧苗的姿势符合种植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种植插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快速播种插秧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手工播种器,只能用来播种,不能用来插秧,故其功能比较单一,不符合手工作业的需要。目前市面上出现了类似专利申请号为:2015109121519的插秧产品,解决了上述技术问题,不仅能够适用于播种,而且还适用于插秧,并且播种插秧的时候,操作者无需弯腰操作,省时省力,还保护了操作者的腰部。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发现,在应用于插秧的时候,由于秧苗插入田地之后对于秧苗的姿势有一定的标准,但是由于种植筒的内径太大,导致秧苗会在种植筒内下落的时候倾斜、甚至歪倒,导致插入田地中的秧苗不符合规范;另外由于铲刀面积太大,所以导致操作的时候,操作者需要克服较大的土地阻力,操作者特别费力,从而降低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快速播种插秧装置,通过入秧管使得秧苗在进入筒身并下落之铲刀位置处的时候都能保证秧苗的竖直方向,保证插秧之后秧苗的姿势符合种植要求;通过铲刀的外侧边与相邻铲刀的内侧边包覆贴合形成花瓣结构,从而保证铲刀插入泥土时,不会有泥土进入铲刀内,保证开孔效果;铲刀通过导入管与筒身连接,使得产道的面积减小,降低了打开铲刀时泥土对铲刀的阻力,降低了操作者的劳动强度;将弹簧与拉杆A设在操作杆的外端,从而可以提高滑套的滑动行程,进而增加了产道的摆动范围,保证秧苗在落入泥土的时候不会受到铲刀的影响。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快速播种插秧装置,包括筒身,所述筒身的底部连通设有导入管,所述导入管为上大下小的圆台形结构,所述筒身内设有一根内径与秧苗匹配的入秧管,所述入秧管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延伸至筒身的顶部和导入管的底部,所述导入管的底部摆动连接有铲刀,所述铲刀设有多片,并且依次拼接成与导入管匹配的锥形结构,所述筒身的侧壁位于顶部位置处对称设有扶手杆,其中一根扶手杆的下方摆动连接有操作杆,所述操作杆通过传动装置与铲刀传动连接。本技术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传动装置包括套置于筒身的滑套,以及摆动连接于导入管的侧壁底部的摆动件,所述铲刀分别固定于对应的摆动件,所述操作杆通过弹簧与扶手杆连接,滑套与操作杆通过拉杆A传动连接,滑套与摆动件通过拉杆B传动连接。本技术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弹簧与操作杆的连接处位于操作杆的外端,拉杆A与操作杆的连接处位于操作杆的外端。本技术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操作杆与筒身之间、操作杆与拉杆A之间、拉杆A与滑套之间、滑套与拉杆B之间、拉杆B与摆动件之间、摆动件与筒身之间均通过销轴座摆动连接。本技术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每一片的所述铲刀两侧边沿分别为外侧边和内侧边,铲刀的外侧边包覆贴合在相邻铲刀的内侧边,形成花瓣结构。本技术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入秧管的顶部连通设有入料扩口装置,所述入料扩口装置与筒身固定。本技术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铲刀拼接成的锥形结构与导入管连接处的内径与入秧管的直径匹配。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第一、本技术的一种快速播种插秧装置,通过入秧管使得秧苗在进入筒身并下落之铲刀位置处的时候都能保证秧苗的竖直方向,保证插秧之后秧苗的姿势符合种植要求。第二、本技术的一种快速播种插秧装置,通过铲刀的外侧边与相邻铲刀的内侧边包覆贴合形成花瓣结构,从而保证铲刀插入泥土时,不会有泥土进入铲刀内,保证开孔效果。第三、本技术的一种快速播种插秧装置,铲刀通过导入管与筒身连接,使得产道的面积减小,降低了打开铲刀时泥土对铲刀的阻力,降低了操作者的劳动强度。第四、本技术的一种快速播种插秧装置,将弹簧与拉杆A设在操作杆的外端,从而可以提高滑套的滑动行程,进而增加了产道的摆动范围,保证秧苗在落入泥土的时候不会受到铲刀的影响。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主视剖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包括筒身1,所述筒身1的底部连通设有导入管3,所述导入管3为上大下小的圆台形结构,所述筒身1内设有一根内径与秧苗匹配的入秧管2,所述入秧管2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延伸至筒身1的顶部和导入管3的底部,所述导入管3的底部摆动连接有铲刀4,所述铲刀4设有多片,并且依次拼接成与导入管3匹配的锥形结构,所述筒身1的侧壁位于顶部位置处对称设有扶手杆5,其中一根扶手杆5的下方摆动连接有操作杆6,所述操作杆6通过传动装置与铲刀4传动连接;所述传动装置包括套置于筒身1的滑套7,以及摆动连接于导入管3的侧壁底部的摆动件8,所述铲刀4分别固定于对应的摆动件8,所述操作杆6通过弹簧9与扶手杆5连接,滑套7与操作杆6通过拉杆A10传动连接,滑套7与摆动件8通过拉杆B11传动连接;所述弹簧9与操作杆6的连接处位于操作杆6的外端,拉杆A10与操作杆6的连接处位于操作杆6的外端;所述操作杆6与筒身1之间、操作杆6与拉杆A10之间、拉杆A10与滑套7之间、滑套7与拉杆B11之间、拉杆B11与摆动件8之间、摆动件8与筒身1之间均通过销轴座12摆动连接;每一片的所述铲刀4两侧边沿分别为外侧边13和内侧边14,铲刀4的外侧边13包覆贴合在相邻铲刀4的内侧边14,形成花瓣结构;所述入秧管2的顶部连通设有入料扩口装置15,所述入料扩口装置15与筒身1固定;所述铲刀4拼接成的锥形结构与导入管3连接处的内径与入秧管2的直径匹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快速播种插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筒身(1),所述筒身(1)的底部连通设有导入管(3),所述导入管(3)为上大下小的圆台形结构,所述筒身(1)内设有一根内径与秧苗匹配的入秧管(2),所述入秧管(2)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延伸至筒身(1)的顶部和导入管(3)的底部,所述导入管(3)的底部摆动连接有铲刀(4),所述铲刀(4)设有多片,并且依次拼接成与导入管(3)匹配的锥形结构,所述筒身(1)的侧壁位于顶部位置处对称设有扶手杆(5),其中一根扶手杆(5)的下方摆动连接有操作杆(6),所述操作杆(6)通过传动装置与铲刀(4)传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快速播种插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筒身(1),所述筒身(1)的底部连通设有导入管(3),所述导入管(3)为上大下小的圆台形结构,所述筒身(1)内设有一根内径与秧苗匹配的入秧管(2),所述入秧管(2)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延伸至筒身(1)的顶部和导入管(3)的底部,所述导入管(3)的底部摆动连接有铲刀(4),所述铲刀(4)设有多片,并且依次拼接成与导入管(3)匹配的锥形结构,所述筒身(1)的侧壁位于顶部位置处对称设有扶手杆(5),其中一根扶手杆(5)的下方摆动连接有操作杆(6),所述操作杆(6)通过传动装置与铲刀(4)传动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播种插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装置包括套置于筒身(1)的滑套(7),以及摆动连接于导入管(3)的侧壁底部的摆动件(8),所述铲刀(4)分别固定于对应的摆动件(8),所述操作杆(6)通过弹簧(9)与扶手杆(5)连接,滑套(7)与操作杆(6)通过拉杆A(10)传动连接,滑套(7)与摆动件(8)通过拉杆B(11)传动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快速播种插秧装置,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纪力邵文奇庄春孙春梅钟平陈川石彦兵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