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工程领域自动抓取功能施工的作业设备,尤其是涉及用于摆放和回收交通锥的自动收放车的抓锥装置。
技术介绍
高速公路或城市街道路面在进行维修保养施工时,先期由施工人员在特定的维修保养路线进行交通锥的摆放布置,维修保养后期对既定的路线摆放的交通锥回收作业。这些工作往往由2至3名施工人员人工作业方式完成,作业速度缓慢、作业危险性高,尤其在高速路上施工,上述问题体现得更为明显。目前,国内的一些企业着手对交通自动缩回装备进行试探性研究,但起步较晚,受制于在交通自动回收装备这方面的技术实力薄弱,导致开发产品仅处于半自动化状态,仍需要部分人工作业。欧美等国外的交通自动回收装备起步较早,全自动化设备作业方式已逐步替代人工施工作业的原始模式;交通锥自动收放车抓锥装置是实现交通自动回收车全自动化功能重要部件,但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的交通锥自动收放车抓锥装置。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交通锥自动收放车抓锥装置,包括横梁、前夹紧板、后夹紧板、液压缸、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和交通锥插柱,所述液压缸水平安装在横梁的正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交通锥自动收放车抓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横梁(1)、前夹紧板(2)、后夹紧板(3)、液压缸(4)、第一连接板(5)、第二连接板(6)和交通锥插柱(7),所述液压缸(4)水平安装在横梁(1)的正上方,后夹紧板(3)的顶端通过第一铰轴(A)铰接在横梁(1)的正下方,所述液压缸(4)的活塞杆位于液压缸(4)的缸体前方,且活塞杆的端头通过第二铰轴(B)与前夹紧板(2)的顶端铰接,所述交通锥插柱(7)固设在后夹紧板(3)下部的正前方,所述第一连接板(5)一端通过第三铰轴(C)铰接在液压缸(4)的缸体前方,且第三铰轴(C)位于液压缸(4)的活塞杆的正下方,第一连接板(5)的另一端 ...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计京宝,文杰,王鸿举,张国强,杜治云,余智云,毛盛敏,李新德,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凯瑞特种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8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