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管柱筒安装调整对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3348809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7-15 02: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钢管柱筒安装调整对准方法,其特征在于,靠塔吊将待安装钢管柱筒吊起至已安装的钢管柱筒上方正对位置;在钢管柱筒外侧面靠近上端和下端处各自具有两条沿周向上相隔四分之一圆的弧度的竖向设置的控制母线,在调整悬空的钢管柱筒位置时,在悬空的钢管柱筒的控制母线外侧下方架设两台经纬仪,通过经纬仪以母线为基准观察当悬空的钢管柱筒外下部的两母线均和下方已安装的钢管柱筒外上部的两母线各自对齐在一条直线上时,判断悬空的钢管柱筒位置已经调平对准。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能更好地利于调节实现安装对准,以提升施工效率,保证施工质量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管柱筒安装调整对准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高层建筑工程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钢管柱筒安装调整对准方法。
技术介绍
核心筒结构,属于高层建筑结构。简单的来讲就是,外围是由梁柱构成的框架受力体系,而中间是筒体(比如电梯井),因为筒体在中间,所以称为核心筒,又名“框架—核心筒结构”。此种结构十分有利于结构受力,并具有极优的抗震性。是国际上超高层建筑广泛采用的主流结构形式。同时,这种结构的优越性还在于可争取尽量宽敞的使用空间,使各种辅助服务性空间向平面的中央集中,使主功能空间占据最佳的采光位置,并达到视线良好、内部交通便捷效果。核心筒结构中,作为主要承力作用的梁柱结构,一般以钢筋混凝土浇筑,同时需要具备较高的强度和承力要求。钢管柱(即钢管混凝土柱)是指,在钢管中填充混凝土而形成、且钢管及其核心混凝土能共同承受外荷载作用的建筑支撑结构构件,按截面形式不同,可分为圆钢管混凝土和方钢管柱等,钢管柱中,钢管对其内部混凝土的约束作用使混凝土处于三向受压状态,提高了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钢管内部的混凝土又可以有效地防止钢管发生局部屈曲。研究表明,钢管柱的承载力高于相应的钢管柱承载力和混凝土柱承载力之和。钢管和混凝土之间的相互作用使钢管内部混凝土的破坏由脆性破坏转变为塑性破坏,构件的延性性能明显改善,耗能能力大大提高,具有优越的抗震性能。由于钢管柱上述优点,故在高层建筑尤其是超高层建筑中核心筒的梁柱结构常常采用钢管柱结构得到。但在高层建筑尤其是超高层建筑中,采用钢管柱的核心筒梁柱结构承力大,且对各方面性能要求高,故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难点。申请人曾申请过的申请号为201410392150.1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大直径钢管柱柱脚安装施工方法,其能够确保钢管柱柱脚施工质量,可以用于核心筒梁柱结构钢管柱的柱脚施工。同时,为了方便施工,申请人考虑将柱脚上方钢管柱结构对应每层建筑楼层均设计一节构成多节单层钢管柱,依次从下到上完成每节单层钢管柱施工,每节单层钢管柱施工时采用外设有牛腿基础的钢管柱筒并完成该层钢管柱上牛腿的施工;牛腿基础包括上下间隔固定焊接在钢管柱筒外表面的两块呈水平设置的环形钢面板,还包括环形钢面板四周方向水平向外焊接固定的一段横截面呈工字的工字型钢,还包括设置在环形钢面板和工字型钢上的梁钢筋、箍筋、腰筋、卡筋和弧形筋等构件。这样,能够方便对各层建筑的施工,同时设置的牛腿基础能够很好地提高钢管柱和横梁连接的节点强度。其中,每层的钢管柱筒具体吊运安装施工时,申请人考虑采用塔吊进行吊运并使得待安装钢管柱筒处于悬空状态,留出焊缝进行焊接安装,但安装时,怎样才能更好地利于调节实现安装对准,以提升施工效率,保证施工质量成为有待进一步考虑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怎样提供一种能更好地利于调节实现安装对准,以提升施工效率,保证施工质量的钢管柱筒安装调整对准方法。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钢管柱筒安装调整对准方法,其特征在于,靠塔吊将待安装钢管柱筒吊起至已安装的钢管柱筒上方正对位置;在钢管柱筒外侧面靠近上端和下端处各自具有两条沿周向上相隔四分之一圆的弧度的竖向设置的控制母线,在调整悬空的钢管柱筒位置时,在悬空的钢管柱筒的控制母线外侧下方架设两台经纬仪,通过经纬仪以母线为基准观察当悬空的钢管柱筒外下部的两母线均和下方已安装的钢管柱筒外上部的两母线各自对齐在一条直线上时,判断悬空的钢管柱筒位置已经调平对准。这样,在钢管柱筒下方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上采用经纬仪观察判断设置的母线是否都在一条直线上来判断上下钢管柱筒是否对准,可以简单快捷且精确地辅助实现对准判断,提高钢管柱筒对准的精确度,保证对接后得到的梁柱轴心线一致,保证梁柱质量。作为优化,在钢管柱筒上下两端靠近端面处各自焊接有沿周向均匀分布的四块水平向外延伸的耳板,位于钢管柱筒上端的四块耳板中,耳板外端还具有竖直向上固定设置的支撑板,支撑板上端超出钢管柱筒上端面位置且超出的部分构成千斤顶水平支撑部;同时在调整悬空的钢管柱筒位置时,将两个竖向设置的千斤顶顶接于悬空钢管柱筒对应倾斜方向两侧的下部的两个耳板和下方已安装钢管柱筒上部各自正对的两个耳板之间,再将两个水平设置的千斤顶沿径向顶接于下方已安装钢管柱筒上部另外两个耳板的支撑板的千斤顶水平支撑部和悬空的钢管柱筒的下部侧表面之间,依靠控制四个千斤顶的伸缩,实现对悬空的钢管柱筒位置的调整实现对准调平。这样,依靠两个竖向设置的千斤顶顶接倾斜方向的上下两对耳板之间,另外的两个千斤顶沿背面位置水平径向顶接在悬空钢管柱下部侧表面,能够方便地通过千斤顶的顶出调整,旋转上方倾斜状态的钢管柱筒使其调整至竖直状态,具有操作简单方便且卡接可靠,调节可控性好的特点。作为优化,当钢管柱筒靠塔吊起吊至已安装的钢管柱筒上方正对位置后,在下方已安装的钢管柱筒外侧面靠近上端位置设置支撑装置,所述支撑装置包括两段弧形的抱箍片,抱箍片弧形和钢管柱筒外侧面弧形一致且抱箍片两端向外延伸形成抱箍连接部,抱箍连接部上设置有螺栓孔并靠连接螺栓对接,两段抱箍片沿周向相对贴紧于钢管柱筒外侧面后,相对的抱箍连接部之间留有小于连接螺栓长度的间隙,并用于靠连接螺栓穿过螺栓孔对接将抱箍片抱紧固定到钢管柱筒外侧面,每段抱箍片外侧面至少固定设置有两个水平向外延伸的水平支撑件。这样,使得操作者能够在安全绳保护下站立支撑装置上进行钢管柱筒调平操作;支撑装置具有结构简单,固定可靠,操作方便的特点。进一步地,水平支撑件为支撑角钢焊接到抱箍片外侧面得到。再进一步地,水平支撑件外端表面具有竖直向上固定设置的安装支柱。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具有能更好地利于调节实现安装对准,以提升施工效率,保证施工质量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一种采用了本专利技术的高层建筑核心筒梁柱结构施工方法中,采用的外设有牛腿基础的钢管柱筒的结构示意简图。图2是一种采用了本专利技术的高层建筑核心筒梁柱结构施工方法中,采用的浇筑辅助装置的结构示意简图。图3是图2的俯视图。图4是一种采用了本专利技术的高层建筑核心筒梁柱结构施工方法中,钢管柱筒吊运对准过程示意图。图5是图4中能够显示钢管柱筒对接位置的吊运对准调整辅助结构的示意图。图6是一种采用了本专利技术的高层建筑核心筒梁柱结构施工方法中,采用的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中单片抱箍片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一种采用了本专利技术的高层建筑核心筒梁柱结构施工方法中,采用的防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8中单独顶面层结构的示意图。图10是图8中单独底面层结构的示意图。图11是一种采用了本专利技术的高层建筑核心筒梁柱结构施工方法中,采用的弧形模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一种采用了本专利技术的高层建筑核心筒梁柱结构施工方法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一种高层建筑核心筒梁柱结构施工方法的最优实施方式,本施工方法包括完成钢管柱的柱脚施工的步骤,其特点在于,将柱脚上方钢管柱结构对应每层建筑楼层均设计一节构成多节单层钢管柱,依次从下到上完成每节单层钢管柱施工,每节单层钢管柱施工时采用外设有牛腿基础的钢管柱筒并完成该层钢管柱上牛腿的施工。这样,在高层建筑核心筒梁柱结构施工时,采用钢管柱的方式构成梁柱结构,能够保证具有较好的结构强度,满足高层建筑承重支撑要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钢管柱筒安装调整对准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钢管柱筒安装调整对准方法,其特征在于,靠塔吊将待安装钢管柱筒吊起至已安装的钢管柱筒上方正对位置;在钢管柱筒外侧面靠近上端和下端处各自具有两条沿周向上相隔四分之一圆的弧度的竖向设置的控制母线,在调整悬空的钢管柱筒位置时,在悬空的钢管柱筒的控制母线外侧下方架设两台经纬仪,通过经纬仪以母线为基准观察当悬空的钢管柱筒外下部的两母线均和下方已安装的钢管柱筒外上部的两母线各自对齐在一条直线上时,判断悬空的钢管柱筒位置已经调平对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管柱筒安装调整对准方法,其特征在于,靠塔吊将待安装钢管柱筒吊起至已安装的钢管柱筒上方正对位置;在钢管柱筒外侧面靠近上端和下端处各自具有两条沿周向上相隔四分之一圆的弧度的竖向设置的控制母线,在调整悬空的钢管柱筒位置时,在悬空的钢管柱筒的控制母线外侧下方架设两台经纬仪,通过经纬仪以控制母线为基准观察当悬空的钢管柱筒外靠近下端的两控制母线均和下方已安装的钢管柱筒外靠近上端的两控制母线各自对齐在一条直线上时,判断悬空的钢管柱筒位置已经调平对准;在钢管柱筒上下两端靠近端面处各自焊接有沿周向均匀分布的四块水平向外延伸的耳板,位于钢管柱筒上端的四块耳板中,耳板外端还具有竖直向上固定设置的支撑板,支撑板上端超出钢管柱筒上端面位置且超出的部分构成千斤顶水平支撑部;同时在调整悬空的钢管柱筒位置时,将两个竖向设置的千斤顶顶接于悬空钢管柱筒对应倾斜方向两侧的下端的两个耳板和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义权张建东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8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