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应装置及其具有感应装置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345166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7-14 13: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感应装置及其具有感应装置的可携式电子装置。感应装置用于可携式电子装置内。可携式电子装置包括基板,基板具有天线模组设置区。感应装置包括第一感应金属元件、第二感应金属元件及信号处理模组。第一感应金属元件设置于基板上并位于天线模组设置区的第一侧,用以感应第一接近信号。第二感应金属元件设置于基板上并位于天线模组设置区的第二侧,用以感应第二接近信号;其中第一侧及第二侧分别位于天线模组设置区的相对两侧。信号处理模组电连接第一及第二感应金属元件,用以接收并处理第一及第二接近信号。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达到降低感应人体是否靠近的误判断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感应装置及其具有感应装置的可携式电子装置
本专利技术关于一种感应装置及其具有感应装置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特别是一种可降低误判断的感应装置及其具有感应装置的可携式电子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的可携式电子装置,例如智能手机或是平板电脑等功能已经日益强大,且提供了各式的应用程序(APP)来供使用者使用。可携式电子装置除了拨打电话之外,许多的程序也需要利用无线网路的功能。但是当可携式电子装置使用无线通讯时,其产生的电磁波会对人体有影响,所以于现有技术中,已经发展出一种利用接近度传感器的技术。接近度传感器可以借由金属元件来感应人体是否靠近,可携式电子装置可以进一步调整发出的无线信号的功率。然而现有技术中,接近度传感器通常是利用弹片或导电泡棉来接触设置于可携式电子装置的背板上的铝箔,借此来感应人体是否靠近。但可携式电子装置的背板经常受到外界外力的作用,而导致接近度传感器判断错误。此外,弹片或导电泡棉也很容易造成型变。因此,有必要专利技术一种新的感应装置及其具有感应装置的可携式电子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的缺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感应装置,其具有可降低误判断的效果。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上述装置的可携式电子装置。为达成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感应装置用于可携式电子装置内。可携式电子装置包括基板,基板具有天线模组设置区。感应装置包括第一感应金属元件、第二感应金属元件及信号处理模组。第一感应金属元件设置于基板上并位于天线模组设置区的第一侧,用以感应第一接近信号。第二感应金属元件设置于基板上并位于天线模组设置区的第二侧,用以感应第二接近信号;其中第一侧及第二侧分别位于天线模组设置区的相对两侧。信号处理模组电连接第一感应金属元件及第二感应金属元件,用以接收并处理第一感应金属元件及第二感应金属元件所感应的第一接近信号及第二接近信号。本专利技术的具有感应装置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包括基板及感应装置。基板具有天线模组设置区,用以供设置天线模组。感应装置包括第一感应金属元件、第二感应金属元件及信号处理模组。第一感应金属元件设置于基板上并位于天线模组设置区的第一侧,用以感应第一接近信号。第二感应金属元件设置于基板上并位于天线模组设置区的第二侧,用以感应第二接近信号;其中第一侧及第二侧分别位于天线模组设置区的相对两侧。信号处理模组电连接第一感应金属元件及第二感应金属元件,用以接收并处理第一感应金属元件及第二感应金属元件所感应的第一接近信号及第二接近信号。综上所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感应装置及具有感应装置的可携式电子装置能够感应多个方向靠近电子装置的接近信号,能够降低感应人体是否靠近的误判断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具有感应装置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架构示意图。图2A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感应金属元件的第一实施例的正面外观示意图。图2B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感应金属元件的第一实施例的反面外观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感应金属元件的第二实施例的反面外观示意图。附图符号说明:可携式电子装置1感应装置10第一感应金属元件11第一平面111第二平面112第三平面113第四平面114第二感应金属元件12信号处理模组13基板20天线模组设置区21第一侧211第二侧212方向X、Y、Z具体实施方式为能让贵审查员能更了解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特举较佳具体实施例说明如下。以下请先参考图1,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具有感应装置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架构示意图。本专利技术的可携式电子装置1可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装置,但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此。由于可携式电子装置1的主要作用方式并非本案所要改进的重点所在,故在此不再赘述可携式电子装置1的作用原理,图1中的示意图也仅显示可携式电子装置1的部分模组。本专利技术的可携式电子装置1可包括感应装置10及基板20。基板20可以为印刷电路板(Printedcircuitboard,PCB),用以布局不同的模组。基板20具有天线模组设置区21,天线模组设置区21用以供设置一天线模组(图未示),让可携式电子装置1具有无线通讯的功能。由于可携式电子装置1的无线通讯的方式并非本案保护的重点所在,故在此不再赘述天线模组的作用。本专利技术的感应装置10可为接近度传感器(ProximitySensor),例如磁感应器式和振荡器式等类型的感应器,用以感应人体的接近,本专利技术并不限制接近度传感器的种类。感应装置10包括第一感应金属元件11、第二感应金属元件12及信号处理模组13。第一感应金属元件11及第二感应金属元件12的最大平面的尺寸可以为15乘15mm,但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此。第一感应金属元件11设置于该基板20上并位于该天线模组设置区21的第一侧211,第二感应金属元件12则同样设置于该基板20上,但位于天线模组设置区21的第二侧212。第一侧211及第二侧212分别位于天线模组设置区21的相对两侧,借此第一感应金属元件11可以感应靠近第一侧211的第一接近信号,例如人体自X方向接近的信号。第二感应金属元件12则可以感应靠近第二侧212的第二接近信号,例如人体自X方向的相反方向接近的信号。信号处理模组13电连接第一感应金属元件11及第二感应金属元件12,用以接收并处理第一感应金属元件11及第二感应金属元件12所感应的第一接近信号及第二接近信号,借此得知是否有人体靠近。接着请同时参考图2A及图2B,图2A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感应金属元件的第一实施例的正面外观示意图及图2B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感应金属元件的第一实施例的反面外观示意图。第一感应金属元件11及第二感应金属元件12可以具有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在此以第一感应金属元件11为例进行说明。第一感应金属元件11包括第一平面111、第二平面112及第三平面113。第一平面111可面朝向Z方向,第二平面112可面朝向X方向的反方向,而第三平面113可面朝向Y方向。第二平面112垂直连接于第一平面111。第三平面113也垂直连接于第一平面111,且与第二平面112互相垂直。借此感应装置10可以感应不同方向的接近信号。最后请参考图3,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感应金属元件的第二实施例的反面外观示意图。于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中,第一感应金属元件11可以还包括一第四平面114。第四平面114垂直连接于第二平面112,并与第一平面111互相平行,也就是第四平面114朝向Z方向的反方向。如此一来,感应装置10即可以额外感应到从Z方向的反方向靠近的接近信号。上述各个模组除可配置为硬件装置、软件程序、韧体或其组合外,亦可借电路回路或其他适当型式配置;并且,各个模组除可以单独的型式配置外,亦可以结合的型式配置。此外,本实施方式仅例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为避免赘述,并未详加记载所有可能的变化组合。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可理解,上述各模组或元件未必皆为必要。且为实施本专利技术,亦可能包含其他较细节的现有模组或元件。各模组或元件皆可能视需求加以省略或修改,且任两模组间未必不存在其他模组或元件。借由本案的第一感应金属元件11及第二感应金属元件12的架构,即可增加感应的方向性,也可以降低感应装置10误动作的情形发生。需注意的是,上述仅为实施例,而非限制于实施例。譬如,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基本架构情况下,皆应为本专利所主张的权利范围,而应以权利要求范围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一可携式电子装置内,该可携式电子装置包括一基板,该基板具有一天线模组设置区,该感应装置包括:一第一感应金属元件,设置于该基板上并位于该天线模组设置区的一第一侧,用以感应一第一接近信号;一第二感应金属元件,设置于该基板上并位于该天线模组设置区的一第二侧,用以感应一第二接近信号;其中该第一侧及该第二侧分别位于该天线模组设置区的相对两侧;以及一信号处理模组,电连接该第一感应金属元件及该第二感应金属元件,用以接收并处理该第一感应金属元件及该第二感应金属元件所感应的该第一接近信号及该第二接近信号。

【技术特征摘要】
2014.11.28 TW 1031413201.一种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一可携式电子装置内,该可携式电子装置包括一基板,该基板具有一天线模组设置区,该感应装置包括:一第一感应金属元件,设置于该基板上并位于该天线模组设置区的一第一侧,用以感应一第一接近信号;一第二感应金属元件,设置于该基板上并位于该天线模组设置区的一第二侧,用以感应一第二接近信号;其中该第一侧及该第二侧分别位于该天线模组设置区的相对两侧;以及一信号处理模组,电连接该第一感应金属元件及该第二感应金属元件,用以接收并处理该第一感应金属元件及该第二感应金属元件所感应的该第一接近信号及该第二接近信号;该第一感应金属元件及该第二感应金属元件包括:一第一平面;一第二平面,垂直连接于该第一平面;以及一第三平面,垂直连接于该第一平面,且与该第二平面互相垂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感应金属元件及该第二感应金属元件还包括一第四平面,垂直连接于该第二平面,并与该第一平面互相平行。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感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文阜詹侑峻
申请(专利权)人: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