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吕健专利>正文

一种防止空气误入式输液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34420 阅读:1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防止空气误入式输液器,主要由穿刺针、连接管道、滴壶、过滤器和接头组成,其特征是:滴壶内置有由高分子材料或不锈钢金属材料制成的安全阀。(*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说明 一、
本技术属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到输液用的一种防止空气误入式输液器。二
技术介绍
医院在为患者提供输液治疗时,一直采用普通一次性使用输液器。由于该种输液器结构简单,无相应的保护装置,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常常因为误操作或输液换瓶时,使空气直接进入输液器导管中,给临床操作带来极大的不便。特别是有时导管内空气随液体进入人体静脉血管,造成空气栓塞,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更为严重的是,此类输液器与中心静脉导管直接连接时,空气进入中心静脉不能被人体吸收,造成空气栓塞,将会危及到患者的生命。鉴于以上原因,希望能研制一种防止空气误入式输液器,防止输液过程中空气误入人体静脉血管,保障输液治疗的安全。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为了在输液治疗过程中防止空气误入人体静脉血管,避免患者在输液治疗时造成不必要的伤害。保障输液治疗的安全。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止空气误入式输液器,主要由穿刺针、连接管道、过滤器、滴壶和接头组成。其特征在于,滴壶进液端、出液端分别与连接管道粘接。所采用的滴壶内加装一个安全阀,当滴壶内液面低于安全值时,安全阀自动关闭,防止空气误入输液管中。所述自动安全阀可采用医用高分子材料制成,也可采用不锈钢金属材料制成。安全阀结构为阀门、阀芯均采用相同圆锥体配合,阀芯上端还带有圆柱体或圆锥体浮筒,浮筒上均布有不小于Φ1mm通液孔若干。使用过程中,液体进入滴壶时,当液面高于安全值时,安全阀阀芯自动浮起,阀门打开,进行正常输液;当液面低于安全值时,安全阀阀芯在重力作用下关闭阀门,防止空气误入输液管道,保障输液的安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它与现有的技术相比,该输液器防止了误操作或换瓶输液过程中空气误入输液管道而进入人体静脉中,避免患者在输液治疗时不必要的伤害,保证输液的安全。四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外形及连接关系图图2为本技术滴壶安全阀的结构示意图。五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其中1为输液器穿刺针,它与输液瓶或输液袋连接;2为输液管,分别与穿刺针下端、滴壶3上端粘接;4为输液管,分别与滴壶3下端和过滤器6的进液端粘接,输液管4上加装了流量调节器5;7为输液管,分别与过滤器6出液端和6100外圆锥接头8上端粘接;外圆锥接头8与静脉输液针等连接。参照图2,滴壶由医用高分子材料ABS制成的滴壶盖1、医用高分子材料或不锈钢金属材料制成的浮筒式阀芯2和医用高分子材料PVC制成的滴壶体3组成。其浮筒式阀芯2的阀芯锥度与滴壶体3的阀门锥度一致。权利要求1.一种防止空气误入式输液器,主要由穿刺针、连接管道、滴壶、过滤器和接头组成,其特征是滴壶内置有由高分子材料或不锈钢金属材料制成的安全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防止空气误入式输液器,其特征在于安全阀阀芯、阀门均采用相同圆锥体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防止空气误入式输液器,其特征在于安全阀阀芯上端带有圆柱体或圆锥体浮筒,浮筒上均布有不小于Φ1mm通液孔若干。专利摘要一种防止空气误入式输液器属医疗器械领域,主要由穿刺针、连接管道、滴壶、过滤器和接头组成,其滴壶内置有由高分子材料或不锈钢金属材料制成的安全阀。使用时,若液面低于安全值,安全阀自动关闭,防止空气误入人体静脉血管,保障输液治疗的安全。文档编号A61M5/36GK2618613SQ0325427公开日2004年6月2日 申请日期2003年6月2日 优先权日2003年6月2日专利技术者邓胜平, 吕健, 华莎, 张瞿璐, 孙淑华 申请人:吕健, 邓胜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胜平吕健华莎张瞿璐孙淑华
申请(专利权)人:吕健邓胜平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