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曹浩明专利>正文

安全输液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34148 阅读:1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供病人静脉输液用的安全输液器。现有技术中的输液器当输完液体后输液通道不会关闭、空气易进入静脉造成意外事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外壳及盖组成,并在输液器中设置有沉浮阀,从而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输完液后输液通道会自动关闭、空气不会进入人体静脉、制造、使用方便、可靠等优点。(*该技术在200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疗器械,特别是一种供病人静脉输液用的安全输液器,它适用于所有可输液的病人。现有技术中的输液器,当输液完后,输液通道不会关闭,仍然开通,这时空气便会进入输液管,甚至静脉血会倒流入输液管内,形成血栓,不慎易形成血管栓塞,造成意外。目前,为解决这一问题,医院大都由病人家属监视输液过程,当快要输完液时,由家属去唤护士来处理,但这种办法往往会因为家属的一时疏忽(尤其是夜间输液)而发生药液滴完未发现的情况出现,由此造成意外事故。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输完液后输液通道会自动关闭、空气不会进入静脉的安全输液器。本技术所提出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该安全输液器由外壳及盖组成,并在输液器中设置有沉浮圈。 附图说明如下图1为本技术在滴液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滴完液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沉浮阀的横剖面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各种沉浮阀的横剖面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使用状态图。图6为本技术的另一种结构在滴液时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另一种结构在滴完液时的示意图。下面本技术将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来进一步详述参见图1、图2、图3,该安全输液器由滴液器Ⅰ、盖6、外壳7、沉浮阀3组成,盖6可卡盖在外壳上,进液管口1设置在滴液器Ⅰ的盖6上,在滴液器Ⅰ内还设置沉浮阀3,沉浮阀3由浮阀10中心连杆9和活塞4组成,浮阀10为一中空而密闭的气腔。盖6上有一限浮圈8,限浮圈8起限定沉浮阀3上浮的高度。使用时,液体通过进液管口1进入滴液器Ⅰ,沉浮阀3上浮,进行输液,当液体滴完,则沉浮阀3下沉,活塞4堵住出液管口5,此时输液停止。参见图4,沉浮阀3中的浮阀10可做成如图所示的其它形状。参见图5,下面叙述安全输液器在整个输液过程中的工作情况。当输液时盐水瓶11中的液体通过进液管口1进入滴液器Ⅰ,沉浮阀3中的浮阀10上浮,使活塞4上提液体从滴液器Ⅰ的底部出液管口5流出,经针状12输入病人体内,调速器13用以调节液体的滴速。当液体逐渐滴完时,浮阀3随液面的下降而下降,活塞4便堵住滴液器Ⅰ底部的出液管口5,输液停止,此时,空气不会通过滴液器Ⅰ向进入人体静脉;若要继续输液,只需更换盐水瓶11或加入液体,输液通道即开通。安全输液器中的滴液器Ⅰ可作为一个输液的安全器(如虚线所示),在其下面连接一普通输液器。参见图6、图7,在沉浮阀3中也可加一个沉阀14,沉阀14为一开顶碗状的容器。当滴体完时,有利于活塞4更紧地堵住出液管口。此外,也可在安全输液器的滴液器外壳上夹持一个光控开关,外接一报警器即可用来报警。浮阀用不透气的材料制成,由于滴液器中沉浮阀的上下浮动,启动光控开关,从而使报警器报警。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当输完液体后,输液通道会自动关闭,空气不会进入人体静脉,从而避免了许多意外事故的发生,使病人的输液安全性大大提高,同时,其制造及使用方便,成本低,且使用可靠。权利要求1.一种安全输液器,其特征在于它由外壳(7)及盖(6)组成,并在输液器(Ⅰ)中设置有沉浮阀(3)。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输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沉浮阀(3)由浮阀(10)、中心连杆(9)和活塞(4)组成,中心连杆(9)的一端与浮阀(10)连接,另一端与活塞(4)连接。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供病人静脉输液用的安全输液器。现有技术中的输液器当输完液体后输液通道不会关闭、空气易进入静脉造成意外事故。本技术由外壳及盖组成,并在输液器中设置有沉浮阀,从而使本技术具有输完液后输液通道会自动关闭、空气不会进入人体静脉、制造、使用方便、可靠等优点。文档编号A61M5/36GK2181946SQ9420449公开日1994年11月9日 申请日期1994年2月18日 优先权日1994年2月18日专利技术者曹浩明 申请人:曹浩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安全输液器,其特征在于:它由外壳(7)及盖(6)组成,并在输液器(Ⅰ)中设置有沉浮阀(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浩明
申请(专利权)人:曹浩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