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斌专利>正文

穿刺引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33085 阅读:1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穿刺引流装置,该引流装置包括穿刺针2、引流管3和穿刺套管1,穿刺套管1可分别与穿刺针2、引流管3配合,穿刺套管1可套装在穿刺针2前部,引流管3可插在穿刺套管1内。使用此种结构的穿刺引流装置病人痛苦小、安全方便。(*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用器械,特别是一种胸腹腔手术中使用的穿刺引流装置
技术介绍
临床上对胸腹疾病患者常需要做胸腹腔的穿刺引流,用来引流胸腹腔中的积液,目前常用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皮肤局部麻醉,用带橡皮管的穿刺针即时抽液,抽液完毕后拔出穿刺针,一种是体腔局部切开贯通,放置引流管留置引流。存在的缺点是第一种方法引流时间短,若发现积液还需要重复操作,给病人增加痛苦,此外抽液过程中病人不能采取自由体位,穿刺针头容易对内脏器官造成损伤;第二种方法步骤复杂,病人痛苦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克服上述缺点、病人痛苦小且使用安全方便的穿刺引流装置。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穿刺引流装置,包括穿刺针、引流管和穿刺套管,穿刺套管可分别与穿刺针、引流管配合,穿刺套管可套装在穿刺针前部,引流管可插在穿刺套管内。本技术的使用过程是先将穿刺套管套在穿刺针上,对选定部位进行穿刺,然后将穿刺针退出,在穿刺套管内插入引流管,再将穿刺套管退出,把引流管固定在皮肤上。使用本装置,在病人的治疗过程中,不需要多次穿刺,留置引流管也不用开刀,病人痛苦小,而且病人在引流过程中,穿刺针头不留置在病人体内,病人活动自由,使用安全方便。附图说明附图为本技术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所示,本装置由三部分组成,穿刺套管1、穿刺针2和引流管3,穿刺套管1的内径与引流管3及穿刺针2前部的外径相对应。穿刺套管1和穿刺针2前端设有相同的斜面形成穿刺尖,并且穿刺套管1套在穿刺针2上时,两者的斜面平齐,为保证定位,穿刺针2中部与穿刺套管1长度一致的位置上设置定位台阶4。使用时,先将穿刺针2插入穿刺套管1内进行穿刺,然后拔出穿刺针2并插入引流管3,再拔出穿刺套管1,固定引流管3,在引流管3后端连接引流袋或者注射器。为方便掌握引流管3进入体腔内的长度,引流管3表面标注刻度5。权利要求1.一种穿刺引流装置,包括穿刺针、引流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穿刺套管(1),穿刺套管(1)可分别与穿刺针(2)、引流管(3)配合,穿刺套管(1)可套装在穿刺针(2)前部,引流管(3)可插在穿刺套管(1)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刺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引流管(3)上标有刻度(5)。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穿刺引流装置,该引流装置包括穿刺针2、引流管3和穿刺套管1,穿刺套管1可分别与穿刺针2、引流管3配合,穿刺套管1可套装在穿刺针2前部,引流管3可插在穿刺套管1内。使用此种结构的穿刺引流装置病人痛苦小、安全方便。文档编号A61M25/095GK2717463SQ20042004070公开日2005年8月17日 申请日期2004年5月21日 优先权日2004年5月21日专利技术者李斌, 亓文峰, 吴志峰, 张兆鹏 申请人:李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穿刺引流装置,包括穿刺针、引流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穿刺套管(1),穿刺套管(1)可分别与穿刺针(2)、引流管(3)配合,穿刺套管(1)可套装在穿刺针(2)前部,引流管(3)可插在穿刺套管(1)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斌亓文峰吴志峰张兆鹏
申请(专利权)人:李斌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