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引导下可三维调整的穿刺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330745 阅读: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7-11 21: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CT引导下可三维调整的穿刺固定装置,包括支架、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支架上的竖杆、一侧与所述竖杆下端铰接的角度板和设置在所述角度板另一侧的用于固定穿刺针的定位块,在竖杆上开有一通槽,所述角度板与竖杆铰接一侧设置有垂直于角度板的调节板,所述调节板随角度板转动时可插入所述通槽内,并通过一调节螺栓固定在竖杆上,所述定位块可绕角度板的圆心转动,并通过一紧固螺栓进行转动锁定。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改变角度板、调节板及其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和转动下杆体,可使穿刺针在角度板的垂直平面内进行摆动,从而实现精确定位、降低并发症的风险,同时方便医生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一种CT引导下可三维调整的穿刺固定装置,属于医疗器械

技术介绍
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广泛应用于临床,极大提高了占位性疾病的确诊率。传统的方法是在CT扫描后确定穿刺点,医生凭经验用手调节穿刺针方向进针,这种方法无法精确定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现有的定位装置,大多数都包含了一个可调的角度仪,能在横断面内调整穿刺针。但在长期的应用中我们发现,有些胸部的病灶离体表较深、又靠近大血管、可能还存在肋骨遮挡,除了在横断面调整穿刺针的角度及深度外、还需在矢状面进行微调;有些腹部的病灶、穿刺时需绕开前方重要脏器,在确定穿刺点后、应在矢状面调整穿刺针的角度及深度、甚至还需在横断面进行微调。再使用这种二维的定位装置可能会出现无法精确定位、以致反复穿刺、引起气胸、出血、损伤重要脏器等诸多并发症;此外,现有技术穿刺针穿刺深度无法固定、会出现在医生的操作中滑动,增加了发生并发症的风险。因此,急需一种能够三维调整进针角度、固定进针深度的定位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CT引导下可三维调整的穿刺固定装置,通过使穿刺针在角度板的垂直平面内摆动和增加调节穿刺针穿刺深度的调节装置,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CT引导下可三维调整的穿刺固定装置可以实现精确定位、降低并发症的风险,同时方便医生操作。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CT引导下可三维调整的穿刺固定装置,包括支架、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支架上的竖杆、一侧与所述竖杆下端铰接的角度板和设置在所述角度板另一侧的用于固定穿刺针的定位块,在竖杆上开有一通槽,所述角度板与竖杆铰接一侧的上端设置有垂直于角度板的调节板,所述调节板随角度板转动时可插入所述通槽内,并通过一调节螺栓固定在竖杆上,所述定位块可绕角度板的圆心转动,并通过一紧固螺栓进行转动锁定。进一步地,所述竖杆包括与角度板铰接的水平杆段和与水平杆段连接的竖直杆段,所述水平杆段可绕其中心线转动;沿所述角度板的周向均匀开有多个定位孔,所述调节板通过穿过所述定位孔的第一定位螺栓与角度板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竖杆包括与支架连接的上杆体和转动套设在所述上杆体下端的下杆体。进一步地,在所述上杆体与下杆体的连接处设置有使下杆体单方向转动的棘轮机构。进一步地,所述定位块设置有一可使穿刺针针管穿过的调节块,在所述调节块上设有用于限制穿刺针针管沿其轴线方向移动的调节装置。进一步地,所述调节装置包括一端穿过所述调节块且与调节块螺纹配合的调节管和沿所述调节管另一端周向均匀设置的多个夹爪,所述夹爪外侧具有圆锥面,穿刺针针管穿过调节管,当调节管转动时,夹爪外侧的圆锥面受调节块的挤压使夹爪向内收缩,从而夹紧穿刺针针管。进一步地,所述支架包括架框、平行设置在所述架框上端的两根导轨和两端分别与两根所述导轨滑动套接的横杆,所述横杆与上杆体的上端滑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上杆体上端通过一十字滑块与横杆滑动连接,上杆体与十字滑块在竖直方向内滑动配合,并通过第二定位螺栓进行滑动锁定。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CT引导下可三维调整的穿刺固定装置,包括支架、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支架上的竖杆、一侧与所述竖杆下端铰接的角度板和设置在所述角度板另一侧的用于固定穿刺针的定位块,在竖杆上开有一通槽,所述角度板与竖杆铰接一侧设置有垂直于角度板的调节板,所述调节板随角度板转动时可插入所述通槽内,并通过一调节螺栓固定在竖杆上,所述定位块可绕角度板的圆心转动,并通过一紧固螺栓进行转动锁定。本专利技术通过改变角度板、调节板及其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和转动下杆体,可使穿刺针在角度板的垂直平面内进行摆动,从而实现精确定位、降低并发症的风险,同时方便医生操作。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为图1中的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的左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下杆体与水平杆段连接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上杆体与下杆体通过棘轮机构连接在一起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棘轮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角度板与定位块连接在一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中插入穿刺针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调节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请参阅图1至图9,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CT引导下可三维调整的穿刺固定装置,包括支架、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支架上的竖杆、一侧与所述竖杆下端铰接的角度板11和设置在所述角度板11另一侧的用于固定穿刺针17的定位块12,在竖杆上开有一通槽6a,所述角度板11与竖杆铰接一侧设置有垂直于角度板11的调节板10,所述调节板10呈90°,可随角度板11转动时可插入所述通槽6a内,并通过一调节螺栓8固定在竖杆上,所述定位块12可绕角度板11的圆心转动,并通过一紧固螺栓16进行转动锁定。支架固定在CT床上,竖杆在支架上可沿CT床的长度和宽度方向移动,角度板11为半圆形板,其上设置有刻度,调节板10为以角度板与竖杆的铰接中心为圆心的弧形板,并设置在角度板11一侧的上端,通槽6a相应地设置为弧形,定位块12呈L型,紧固螺栓16设置在L型定位块12的短边上,并施加紧固力于角度板11的半圆周面上,从而使定位块12固定。调节螺栓8对调节板10的固定部位不同,就可以使角度板11在其垂直平面内进行摆动,从而提高了穿刺的精准度,降低因反复穿刺而引起气胸、出血等诸多并发症的风险。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竖杆包括与角度板11铰接的水平杆段9和与水平杆段9连接的竖直杆段,所述水平杆段9可绕其中心线转动,所述竖直杆段上端为圆柱形,下端为方形,便于水平杆段9绕其中心线转动地连接到竖直杆段上;沿所述角度板11的周向均匀开有多个定位孔11a,所述调节板10通过穿过所述定位孔11a的第一定位螺栓18与角度板11连接。当需要对病人的身体侧面进行穿刺时,转动水平杆段9,角度板11随之一起转动,然后再通过第一定位螺栓19将其与调节板10固定,再改变调节板10的固定位置,进行穿刺部位的调整。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竖杆包括与支架连接的上杆体5和转动套设在所述上杆体5下端的下杆体6。由于角度板11向偏离下杆体6的一侧偏转时,可以获得更大的偏转角度,向靠近下杆体6的一侧偏转时,因下杆体6的阻挡,只能获得较小的偏转角度,因此上述设置使得在转动下杆体6时,可以使穿刺针17有更大的调整范围,更利于医生的操作。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上杆体5与下杆体6的连接处设置有使下杆体6单方向转动的棘轮机构7,这样设置下杆体6不容易发生转动,当医生确定穿刺角度后,下杆体6在轻微的接触、碰撞下不会发生转动,只有当医生手动转动下杆体6时,下杆体6才会转动。调整棘轮机构7的棘爪簧,可以调节下杆体6转动的难易程度。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定位块12设置有一可使穿刺针17针管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CT引导下可三维调整的穿刺固定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CT引导下可三维调整的穿刺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支架上的竖杆、一侧与所述竖杆下端铰接的角度板(11)和设置在所述角度板(11)另一侧的用于固定穿刺针(17)的定位块(12),在竖杆上开有一通槽(6a),所述角度板(11)与竖杆铰接一侧设置有垂直于角度板(11)的调节板(10),所述调节板(10)随角度板(11)转动时可插入所述通槽(6a)内,并通过一调节螺栓(8)固定在竖杆上,所述定位块(12)可绕角度板(11)的圆心转动,并通过一紧固螺栓(16)进行转动锁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CT引导下可三维调整的穿刺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支架上的竖杆、一侧与所述竖杆下端铰接的角度板(11)和设置在所述角度板(11)另一侧的用于固定穿刺针(17)的定位块(12),在竖杆上开有一通槽(6a),所述角度板(11)与竖杆铰接一侧设置有垂直于角度板(11)的调节板(10),所述调节板(10)随角度板(11)转动时可插入所述通槽(6a)内,并通过一调节螺栓(8)固定在竖杆上,所述定位块(12)可绕角度板(11)的圆心转动,并通过一紧固螺栓(16)进行转动锁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CT引导下可三维调整的穿刺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竖杆包括与角度板(11)铰接的水平杆段(9)和与水平杆段(9)连接的竖直杆段,所述水平杆段(9)可绕其中心线转动;沿所述角度板(11)的周向均匀开有多个定位孔(11a),所述调节板(10)通过穿过所述定位孔(11a)的第一定位螺栓(19)与角度板(11)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CT引导下可三维调整的穿刺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杆段包括与支架连接的上杆体(5)和转动套设在所述上杆体(5)下端的下杆体(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CT引导下可三维调整的穿刺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杆体(5)与下杆体(6)的连接处设置有使下杆体(6)单方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封明霞孙芬芬何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8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