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兰胜才专利>正文

冠状动脉窦导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32651 阅读:1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冠状动脉窦导管涉及一种冠状动脉导管的改进。它主要由吻合器、直导管等组成,直导管一端连接着吻合器,另一端为弯曲,其头端“?”状,并开有侧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等特点,是一种新型的冠状动脉窦治疗器具。(*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冠状动脉导管的改进,临床主要用于冠状动脉造影(适合于基层医院无压力监测系统时开展工作,以及冠状动脉主干病变患者的造影检查)和急性心肌梗塞紧急溶栓。以往冠状动脉造影采用左右冠状动脉导管,需要昂贵的压力监测系统及技术高超的介入班子。不适合于基层医院工作开展。特别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不能争取到宝贵的时间。对冠状动脉左主干有严重病变者。造影时易诱发急性心肌梗塞和致命性心律失常等意外。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左右冠状动脉造影或者注入溶栓剂的新型冠状动脉窦导管。冠状动脉窦导管由吻合器、直导管、管端弯曲部、“?”状头端、侧孔等组成。吻合器结构与一般输液针头之尾端相同,以便与注射器衔接。直导管为连接吻合器和管端弯曲部的部分,弯曲部根据主动脉弓形状和左右冠状动脉窦的解剖位置而设计。以利于使导管迅速到达需要的部位。右冠状动脉窦导管弯曲约30度,左冠状动脉窦弯曲约180度。“?”状头端是最头端5cm自行卷曲成“?”状,并开有侧孔。管尖有端孔,以利于造影剂及溶栓剂均匀集中左右冠状动脉口周围。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易于推广,在普通带电视荧光屏的X光机下便可进行心脏冠状动脉造影。与主动脉根部造影相比减少造影剂的用量。造影成像质量提高。特别是开展冠状主动脉窦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使治疗时间缩短,溶栓药物剂量明显减少。附附图说明图1 左冠状动脉窦导管主视图附图2 左冠状动脉窦导管侧视图附图3 左冠状动脉窦导管俯视图附图4 右冠状动脉窦导管主视图附图5 右冠状动脉窦导管侧视图附图6 右冠状动脉窦导管俯视图附图7 右冠状动脉“?”状头端剖视图附图8 左冠状动脉窦导管使用示意图附图9 右冠状动脉窦导管使用示意图1、吻合器 2、直导管 3、管端弯曲部4、“?”状头端 5、侧孔实施例下面对照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的描述。冠状动脉窦导管由聚乙稀或聚氨脂制成,具有适当的硬度、弹性和扭力。有可塑性。它由吻合器1、直导管2、管端弯曲部3、“?”状头端4和侧孔5等组成。直导管2左侧与吻合器1相连,右侧与管端弯曲部3相连,管端弯曲部右侧与“?”状头端4相连。在头端有非对称8个侧孔。采用Seldinger技术将导管自股动脉送至主动脉水平。吻合器1与注射器相连,造影剂、抗凝剂或溶栓剂从此处被注入。然后利用导管的弹性,扭力和特殊弯曲很易将导管送至左、右冠状动脉相应部位。使左右冠状动脉开口恰好位于“?”状头端中央,当自吻合器处向导管内注入造影剂或药物时,造影剂或药物从侧孔均匀溢出而在冠状动脉口周围形成高浓度。从而使冠状动脉内造影剂或药物浓度增加,提高造影质量,并减少直接导管内操作的并发症。权利要求1.一种冠状动脉窦导管,包括吻合器、直导管,其特征在于直导管一端连接吻合器,另一端进行弯曲,其头端为“?”状,“?”状头端开有多个侧孔。专利摘要冠状动脉窦导管涉及一种冠状动脉导管的改进。它主要由吻合器、直导管等组成,直导管一端连接着吻合器,另一端为弯曲,其头端“ ”状,并开有侧孔。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等特点,是一种新型的冠状动脉窦治疗器具。文档编号A61M25/00GK2339238SQ9822187公开日1999年9月22日 申请日期1998年7月17日 优先权日1998年7月17日专利技术者兰胜才, 于瑞花, 宋吉法 申请人:兰胜才, 于瑞花, 宋吉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冠状动脉窦导管,包括吻合器、直导管,其特征在于直导管一端连接吻合器,另一端进行弯曲,其头端为“?”状,“?”状头端开有多个侧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兰胜才于瑞花宋吉法
申请(专利权)人:兰胜才于瑞花宋吉法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