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兰胜才专利>正文

便携式气胸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32536 阅读:3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便携式气胸箱,其克服了现有装置使用不便、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其设有气胸箱主体、两级排气部、导引管、开关、流量表、杀菌过滤网,排气部设有进气口、排气部顶盖、密封片、弹簧、空心座垫、中心轴杆、出气口,两级排气部连接排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广泛用于气胸排气引流。(*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手术器械,具体说是一种便携式气胸箱
技术介绍
以往,对气胸做胸腔引流术,多采用水封瓶引流。其缺点是(1)病人需卧床保持一定体位,活动不便。(2)水封瓶多用玻璃品,易破碎,不易搬动,特别不适合长途转运或战地救护。(3)水封瓶放置位置不佳时,液体倒流,导致胸内感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就是为克服现有装置使用不便、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而专利技术的,其设有气胸箱主体,该装置还设有两级排气部、导引管、开关、流量表、杀菌过滤网,排气部设有进气口、排气部顶盖、密封片、弹簧、空心座垫、中心轴杆、出气口,两级排气部连接排列。两级排气部排列连接使用,起到双密封作用,以防止体外空气倒流引起胸腔内感染。开关用以控制气体流量。流量表计算排出气体的数量。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便于携带,特别适合于战地救护及转院。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结构使用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图2,本技术设有第一级排气部3、第二级排气部12、气胸箱主体6,导引管10、开关11、流量表13、第二级排气部出口14、杀菌过滤网15。第一级排气部3设有进气口1、排气部顶盖2、密封片4、弹簧5、空心座垫7、中心轴杆8、第一级排气部出气口9。第一级排气部3与第二级排气部12之间由导引管连接。第一级排气部进气口1在排气部顶盖2中间与排气部密切相接。弹簧5与密封片4及空心座垫7相连,中间有中心轴杆8。第二级排气部12和第一级排气部3结构相同。便携式气胸箱使用方便,胸腔穿制针穿刺或外科手术放置导管成功后,将连接管与气胸箱第一组排气部进气口相连即可。气胸时胸腔内正压气体通过第一级排气部进气口进入,密封片下移,气体自第一级排气部出气口通过导引管进入第二级排气部进气口,密封片下移,气体从第二级排气部出气口经过容量表排出气胸箱外。当胸腔内压力与大气压相等时,密封片在弹黄弹力作用下迅速将进气口密封,第二级排气部出气口处有杀菌过滤网起到静化空气作用。本技术可广泛用于气胸排气引流。权利要求1.一种便携式气胸箱,其设有气胸箱主体,其特征是该装置还设有两级排气部、导引管、开关、流量表、杀菌过滤网,排气部设有进气口、排气部顶盖、密封片、弹簧、空心座垫、中心轴杆、出气口,两级排气部连接排列。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便携式气胸箱,其克服了现有装置使用不便、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其设有气胸箱主体、两级排气部、导引管、开关、流量表、杀菌过滤网,排气部设有进气口、排气部顶盖、密封片、弹簧、空心座垫、中心轴杆、出气口,两级排气部连接排列,本技术可广泛用于气胸排气引流。文档编号A61M1/04GK2628059SQ0321548公开日2004年7月28日 申请日期2003年3月3日 优先权日2003年3月3日专利技术者兰胜才, 林书武, 于瑞花 申请人:兰胜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便携式气胸箱,其设有气胸箱主体,其特征是该装置还设有两级排气部、导引管、开关、流量表、杀菌过滤网,排气部设有进气口、排气部顶盖、密封片、弹簧、空心座垫、中心轴杆、出气口,两级排气部连接排列。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兰胜才林书武于瑞花
申请(专利权)人:兰胜才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