阀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322839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7-11 09:02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阀装置具有:设置于流路块(20)内的凹部(22)、通过覆盖凹部(22)而形成供流体流动的阀室(21)的隔膜、在凹部(22)开口并且使流体流入阀室(21)的流入端口(23)、在凹部(22)开口并且使流体从阀室(21)流出的NC流出端口(24)以及NO流出端口(25),通过使隔膜摆动,而使隔膜与NC流出端口(24)的开口(24a)形成的第一阀座(24b)以及NO流出端口(25)的开口(25a)形成的第二阀座(25b)中的任一个紧贴,由此使阀室(21)的流体从另一个流出端口流出。凹部(22)具有深度从第一阀座(24b)以及第二阀座(25b)朝向流入端口(23)的流入开口(23a)逐渐增加的第一倾斜部(81)以及第二倾斜部(8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化学检查装置、环境分析装置或者生物工程研究设备等各种分析装置所使用的阀装置
技术介绍
在上述各种分析装置中,提高测量精度、提高检查速度、检测体、试剂的极小化、装置的小型化等成为重要课题,并且对于进行用于测量的流体的流量控制的阀装置要求进一步的性能提高。这样的阀装置为了实现优异的耐化学腐蚀性等,使用隔膜作为阀的开闭机构。隔膜构成对阀室进行划分的隔壁,从外部受到驱动力而切换流体的流路。在这种阀装置中,流入端口和两个流出端口以与阀室连通的方式设置于壳体,通过隔膜摆动,将任一个流出端口关闭并且将另一个流出端口开放,来切换流体的流路。然而伴随流路切换动作时的隔膜的弹性变形,阀室的内部容积发生变化,相当于该内部容积的变化量(抽取量)的流体被朝流出端口压出。因此难以提高流出量的精度。因此,以往为了使抽取量减少,研究了使负责隔膜的伸缩的膜部缩小的方法。然而,即使采用这样的方法,抽取量的减少也不能说足够,因此期待进一步减少抽取量的方案。另一方面,伴随上述的膜部的缩小,膜部中的局部的伸缩率增大,因此产生隔膜的寿命缩短的问题,从而期待新的减少抽取量的方案。在这样的背景下,下述专利文献1公开了将流入端口的面积设定为流出端口的面积的2倍以上的阀装置。专利文献1:专利第4252512号公报然而,在上述的阀装置中,若流入端口的截面积与流出端口的截面积显著不同,则在流入端口附近流动的流体与在流出端口附近流动的流体之间产生流量差,因此通过控制从流入端口流入的流体的流量,而难以精密地管理从流出端口流出的流体的流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以上那样的实际情况所做出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阀装置,不会使流入端口的截面积与流出端口的截面积显著不同,从而实现抽取量的减少,能够高精度地控制流出量。本专利技术的阀装置,具有:凹部,其设置于外壳内;隔膜,其通过覆盖所述凹部而在与所述凹部之间形成作为供流体流动的空间的阀室;流入端口,其在所述凹部开口并且使流体流入所述阀室;流出端口,其在所述凹部开口并且使流体从所述阀室流出;以及隔膜驱动单元,其通过使所述隔膜摆动,而使所述隔膜紧贴或者离开所述流出端口的开口形成的阀座,由此关闭或者开放所述流出端口,所述阀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凹部具有倾斜部,该倾斜部的深度从所述阀座侧朝向所述流入端口与所述阀室连通的流入开口而逐渐增加,所述阀室具有:所述流出端口以及所述流入端口排列的纵向、和与所述纵向以及所述深度的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在所述流入开口的宽度方向的两侧设置第一凸部,由此所述倾斜部成为宽度从所述流入开口朝向所述阀座逐渐增加的锥状。在本专利技术的上述阀装置中,优选为,所述第一凸部相对于通过所述流入开口的平面的倾斜度从所述阀室的宽度方向两侧朝向所述流入开口逐渐增加。在本专利技术的上述阀装置中,优选为,所述流出端口配置有第一流出端口以及第二流出端口两个系统,所述隔膜驱动单元通过使所述隔膜摆动,从而使所述隔膜紧贴于所述第一流出端口的开口形成的第一阀座或者所述第二流出端口的开口形成的第二阀座的任一方,由此使所述阀室的流体从所述第一流出端口或者所述第二流出端口的另一方流出,所述凹部具有:第一倾斜部,其深度从所述第一阀座侧朝向所述流入端口与所述阀室连通的流入开口逐渐增加;第二倾斜部,其深度从所述第二阀座侧朝向所述流入开口逐渐增加,所述第一流出端口、所述流入端口以及所述第二流出端口按该顺序排列,所述第一倾斜部以及所述第二倾斜部的宽度从所述流入开口朝向所述第一阀座以及所述第二阀座逐渐增加。在本专利技术的上述阀装置中,优选为,在从所述隔膜侧观察的俯视中,所述倾斜部具有30~60度的锥角。在本专利技术的上述阀装置中,优选为,在所述凹部的周缘形成有与所述隔膜紧贴并保持该隔膜的保持面,所述第一凸部距离所述保持面的深度大于0mm。在本专利技术的上述阀装置中,优选为,在所述倾斜部设置有向所述隔膜侧突出的第二凸部。在本专利技术的上述阀装置中,优选为,所述流入开口的深度大于所述阀座的深度。在本专利技术的上述阀装置中,优选为,所述流入开口的深度与所述阀座的深度之差为0.3mm以上。在本专利技术的上述阀装置中,优选为,所述阀座向所述隔膜侧突出。在本专利技术的上述阀装置中,优选为,所述倾斜部相对于通过所述流入开口的平面以3度~15度的角度倾斜。在本专利技术的上述阀装置中,优选为,所述外壳包括:形成有所述凹部的第一块、和固定于所述第一块并保持所述隔膜的第二块,在将所述第一块与所述第二块的对接面作为基准面时,所述阀座的深度DA为1.5~2.5mm,所述流入开口的深度DB为2.0~3.0mm。在本专利技术的上述阀装置中,优选为,所述隔膜驱动单元包括:线圈、和通过向所述线圈通电而对所述隔膜赋予位移的柱塞。本专利技术的阀装置,由于距离隔膜的深度从阀座侧朝向流入开口逐渐增加的倾斜部形成于凹部,因此阀室的内部容积增加。由此抽取量相对于阀室的内部容积的比例减小,伴随隔膜的摆动的阀室内部容积的变动大部分作为阀室的内部压力的变动而被吸收。因此不会使流入端口的截面积与流出端口的截面积有显著不同,能够充分降低抽取量。另一方面,在仅将阀室的内部容积设定得较大的情况下,存在流体在阀室内部滞留的担忧。然而在本专利技术中,为了使流体从流入开口直至阀座侧顺畅地流动而形成有倾斜部,因此抑制流体在阀室内部滞留。此外,在流入开口的宽度方向的两侧设置有第一凸部,从而倾斜部是宽度从流入开口朝向阀座逐渐增加的锥状。由此即使在流出开口附近也能够充分地确保流路的截面积而不会阻碍流体流畅的流动,从而进一步抑制流体的滞留。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阀装置的剖视图。图2是表示在图1的螺线管线圈通电的状态下阀装置的剖视图。图3是图1的流路块的立体图。图4是从隔膜侧观察图1的流路块的俯视图。图5是图4的A-A线剖视图。图6(a)是图4的B-B线剖视图,(b)是图4的C-C线剖视图。图7是表示阀室内的流体的流动的俯视图。图8是从隔膜侧观察流路块的变形例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基于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的一个方式进行说明。图1、图2是本实施方式的阀装置1的剖视图。图1是切断向后述的螺线管线圈55通电的非通电状态,图2是对螺线管线圈55通电的通电状态。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阀装置1具备:内置流体的流路的外壳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阀装置,具有:凹部,其设置于外壳内;隔膜,其通过覆盖所述凹部而在与所述凹部之间形成作为供流体流动的空间的阀室;流入端口,其在所述凹部开口并且使流体流入所述阀室;流出端口,其在所述凹部开口并且使流体从所述阀室流出;以及隔膜驱动单元,其通过使所述隔膜摆动,而使所述隔膜紧贴或者离开所述流出端口的开口形成的阀座,由此关闭或者开放所述流出端口,所述阀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凹部具有倾斜部,该倾斜部的深度从所述阀座侧朝向所述流入端口与所述阀室连通的流入开口而逐渐增加,所述阀室具有:所述流出端口以及所述流入端口排列的纵向、和与所述纵向以及所述深度的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在所述流入开口的宽度方向的两侧设置第一凸部,由此所述倾斜部成为宽度从所述流入开口朝向所述阀座逐渐增加的锥状。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3.11.26 JP 2013-2441971.一种阀装置,具有:
凹部,其设置于外壳内;
隔膜,其通过覆盖所述凹部而在与所述凹部之间形成作为供流体流
动的空间的阀室;
流入端口,其在所述凹部开口并且使流体流入所述阀室;
流出端口,其在所述凹部开口并且使流体从所述阀室流出;以及
隔膜驱动单元,其通过使所述隔膜摆动,而使所述隔膜紧贴或者离
开所述流出端口的开口形成的阀座,由此关闭或者开放所述流出端口,
所述阀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凹部具有倾斜部,该倾斜部的深度从所述阀座侧朝向所述流入
端口与所述阀室连通的流入开口而逐渐增加,
所述阀室具有:所述流出端口以及所述流入端口排列的纵向、和与
所述纵向以及所述深度的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
在所述流入开口的宽度方向的两侧设置第一凸部,由此所述倾斜部
成为宽度从所述流入开口朝向所述阀座逐渐增加的锥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凸部相对于通过所述流入开口的平面的倾斜度从所述阀
室的宽度方向两侧朝向所述流入开口逐渐增加。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阀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流出端口配置有第一流出端口以及第二流出端口两个系统,
所述隔膜驱动单元通过使所述隔膜摆动,从而使所述隔膜紧贴于所
述第一流出端口的开口形成的第一阀座或者所述第二流出端口的开口
形成的第二阀座的任一方,由此使所述阀室的流体从所述第一流出端口
或者所述第二流出端口的另一方流出,
所述凹部具有:第一倾斜部,其深度从所述第一阀座侧朝向所述流
入端口与所述阀室连通的流入开口逐渐增加;第二倾斜部,其深度从所
述第二阀座侧朝向所述流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二俣和夫石丸毅森田耕平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