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拆模块化箱式智能提灌泵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317368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7-10 20: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提灌引水泵房,具体涉及一种便拆模块化箱式智能提灌泵房,包括底框架和与其对应设置的顶框架,所述底框架和顶框架之间连有可拆卸式安装的立柱,还包括设置在顶框架上的顶盖,所述顶盖与顶框架之间为可拆卸式连接。该提灌泵房将组成泵房的各个部件均设置成可拆卸的标准零部件,运输时所占的体积大大减小,且安装和运输方便,安装所需的工具少,使整个提灌泵房的生产效率提高、且能降低生产周期和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提灌引水泵房,特别是一种便拆模块化箱式智能提灌泵房
技术介绍
提灌站是指在农田水利设施中,用于从水库、河流或其他水源提取灌溉用水所专门建立的水利站点,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广泛存在,为农田的灌溉起着重要的作用,特别适用于在偏远的农村地区,由于干旱的季节对庄稼的收成影响特别大,为了提高庄稼产量就必须为庄稼寻找水源,而远离河流或没有河流的地区在这种状况时只能通过蓄水的方式储蓄水源。提灌站一般配套水库使用,目前常用的提灌站有两种:1、在现场修建一个房子作为提灌站;2、根据设计图纸要求在工厂内制作一个水泥浇筑房子,整体运至需求地方作为提灌站使用。但目前采用的两种提灌站均存在一些问题,在现场修建房屋,修建时所需材料及工具多、修建周期长且修建成本高,并且在农村要组织修建提灌站的施工人员较为困难。而采用工厂内浇筑整体的水泥房屋作为提灌站,存在体积大、运输不便、重量较重不便安装和现场施工,由于水泥浇筑为整体式结构,故重量可达10吨以上,在现场安装时,必须采用吊车或特殊工具进行吊装,但因为现场条件限制多数地方吊车均无法施工也没有条件搭建其他起重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提灌站的形式多为现场修建房屋或在工厂内浇筑整体水泥房屋,但现场修建房屋存在所需材料和工具多、周期长成本高的问题,而采用工厂内浇筑整体水泥房屋存在体积大、运输不便,且安装困难的不足,提供一种便拆模块化箱式智能提灌泵房,该提灌泵房将组成泵房的各个部件均设置成可拆卸的标准零部件,运输时所占的体积大大减小,便于农村和道路条件差的地方运输,且安装方便,安装所需的工具少,使整个提灌泵房的生产效率提高、且能降低生产周期和生产成本。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便拆模块化箱式智能提灌泵房,包括底框架和与其对应设置的顶框架,所述底框架和顶框架之间连有可拆卸式安装的立柱,还包括设置在顶框架上的顶盖,所述顶盖与顶框架之间为可拆卸式连接。该便拆模块化箱式智能提灌泵房,通过将泵房的主体结构模块化设置为底框架和顶框架、以及连接和支撑框架的立柱,并在顶框架上设置顶盖,由于立柱与顶框架和底框架均为可拆卸式连接,顶盖与顶框架也为可拆卸式连接,组成泵房的各个部件均设置成可拆卸的标准零部件,运输时所占的体积大大减小,便于农村和道路条件差的地方运输,且安装方便,安装所需的工具少,并且可以将各个部件标准化生产,使得各个零部件的连接件亦可使用标准连接件,使整个提灌泵房的生产效率提高、且能降低生产周期和生产成本。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底框架和顶框架均由多个框架部件拼装而成,所述框架部件为条状件,在框架部件上设置有用于安装立柱的立柱定位安装孔。将组成底框架和顶框架的基础部件设置为条状的框架部件,使得顶框架和底框架的所占空间进一步减小,更加便于运输和安装,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安装速度、减小生产成本。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用于拼装所述顶框架的框架部件上还对应设置有用于安装顶盖的顶盖定位安装孔,所述顶盖定位安装孔和立柱定位安装孔分别设置在该框架部件的上下端面上。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相邻的所述立柱之间的距离相等,在立柱之间设置有封板或门。将所有的相邻立柱之间的距离设成相等,使得设置在立柱之间的封板或门的尺寸相同,进而也可将这些封板和门标准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封板包括全封闭的封板和开有水管通道孔的封板,开有水管通道孔的封板根据进出水管布局方向和位置安装在相应的立柱之间。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顶盖为等腰三角形板状结构,其长边安装于顶框架上,且顶盖板面与顶框架面垂直。等腰三角形板状结构的顶盖与一般房屋的屋顶结构相适应,便于排雨水和通风,为上层瓦的铺设提供基层。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顶盖包括位于顶框架两侧的边顶盖和与边顶盖平行设置的多个中顶盖,所述边顶盖和中顶盖尺寸和形状相同,还设置有将边顶盖和中顶盖连接的多根顶盖连接杆,所述多根顶盖连接杆相互平行。边顶盖和多个中顶盖组成该提灌泵房的屋顶结构,而将边顶盖和中顶盖的尺寸和形状设为相同,使得提灌泵房的安装更为便捷、提高施工效率,也便于顶盖部件的生产和运输。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在顶盖和顶盖连接杆上铺设有树脂瓦,并通过防水专用辅件固定。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该提灌泵房将组成泵房的各个部件均设置成可拆卸的标准零部件,运输时所占的体积大大减小,便于农村和道路条件差的地方运输,且安装方便,安装所需的工具少,使整个提灌泵房的生产效率提高、且能降低生产周期和生产成本;2、将组成底框架和顶框架的基础部件设置为条状的框架部件,使得顶框架和底框架的所占空间进一步减小,更加便于运输和安装,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安装速度、减小生产成本;3、将所有的相邻立柱之间的距离设成相等,使得设置在立柱之间的封板或门的尺寸相同,进而也可将这些封板和门标准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等腰三角形板状结构的顶盖与一般房屋的屋顶结构相适应,便于排雨水和通风,为上层瓦的铺设提供基层。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便拆模块化箱式智能提灌泵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中便拆模块化箱式智能提灌泵房的主视图。图3为图2的左视图。图4为图2的俯视图。图中标记:1-底框架,2-中间立柱,3-边立柱,4-顶框架,5-边顶盖,501-支撑块,6-顶盖连接杆,7-中顶盖。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的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本实施例将该便拆模块化箱式智能提灌泵房用于偏远农村地区的提灌设施建设,如图1至图4所示,其结构包括底框架1和与其对应设置的顶框架4,所述底框架1和顶框架4之间连有可拆卸式安装的立柱,还包括设置在顶框架4上的顶盖,所述顶盖与顶框架4之间为可拆卸式连接。如图1所示,所述底框架1和顶框架4为尺寸相同的矩形结构,在该矩形结构的框架内设置有十字形的支撑条,且该支撑条与框架的边垂直或平行,另外,本实施例中的立柱分为设置于底框架1矩形结构的四角上的边立柱3和其余的中间立柱2,在底框架1和顶框架4中设置的十字形的支撑条的交叉处也设置有1个中间立柱2,以增加整个框架结构的稳定性。本实施例中,所述底框架1和顶框架4均由多个框架部件拼装而成,所述框架部件为条状件,在框架部件上设置有用于安装立柱的立柱定位安装孔。将组成底框架和顶框架的基础部件设置为条状的框架部件,使得顶框架和底框架的所占空间进一步减小,更加便于运输和安装,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安装速度、减小生产成本。本实施例中,用于拼装所述顶框架4的框架部件上还对应设置有用于安装顶盖的顶盖定位安装孔,所述顶盖定位安装孔和立柱定位安装孔分别设置在该框架部件的上下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便拆模块化箱式智能提灌泵房,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框架和与其对应设置的顶框架,所述底框架和顶框架之间连有可拆卸式安装的立柱,还包括设置在顶框架上的顶盖,所述顶盖与顶框架之间为可拆卸式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拆模块化箱式智能提灌泵房,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框架和与其对应设置的顶框架,所述底框架和顶框架之间连有可拆卸式安装的立柱,还包括设置在顶框架上的顶盖,所述顶盖与顶框架之间为可拆卸式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拆模块化箱式智能提灌泵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框架和顶框架均由多个框架部件拼装而成,所述框架部件为条状件,在框架部件上设置有用于安装立柱的模数化的立柱定位安装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拆模块化箱式智能提灌泵房,其特征在于,用于拼装所述顶框架的框架部件上还对应设置有用于安装顶盖的模数化的顶盖定位安装孔,所述顶盖定位安装孔和立柱定位安装孔分别设置在该框架部件的上下端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拆模块化箱式智能提灌泵房,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立柱之间的距离相等,在立柱之间设置有封板或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光勇成钧马海波吴小东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市阳光电器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