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马丽梅专利>正文

一种碳纤维发热布以及发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313053 阅读: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7-10 15: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碳纤维发热布,属于发热结构设计技术领域,包括由绝缘纤维(1)和碳纤维丝(2)编织而成的发热布本体(3),以及连接在所述碳纤维丝(2)两端的电极(4);所述发热布本体(3)采用径向的所述绝缘纤维(1)、碳纤维丝(2)以及纬向的所述绝缘纤维(1)交叉编织,径向的每相邻的两束碳纤维丝(2)之间的间距在3mm~5mm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包括上述碳纤维发热布的碳纤维发热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编织工艺复杂,发热不均匀、发热体易脱落,长期使用易引起短路造成起火的技术缺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碳纤维机构设计
,更详细地说是一种碳纤维发热布和发热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发热、加热产品及其应用,普遍是采用更为环保和节能的材料制作而成的,碳纤维的加热/发热功能的应用就是利用其本身纤维状碳材料的特点,利用其耐腐蚀性,抗氧化(金属容易氧化造成局部击穿),高稳定性,寿命更长,热转换率高(98%以上)等特点,其加热/发热效果比较常用以烧油烧电为辅助热源的/加热发热方式节能30-50%,安装使用简单方便,环保节能,成本低廉。现有的加热布产品主要是材料用浸碳碳纤维发热和碳纤维发热,将其编制在的涤纶或棉线上,然后给碳纤维通电使其发热,采取这种方式制成的发热线碳粒的附着均匀程度很难控制故存在发热不匀的问题,且碳粒容易脱落,长期使用容易引起短路,加之涤纶、棉线之内织物使用寿命有限,熔点、燃点低,长期高温使用极易碳化;而且现有技术中还存在着碳纤维布的编织工艺复杂,结构复杂的技术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碳纤维发热布和发热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编织工艺复杂,发热不均匀、发热体易脱落,长期使用易引起短路造成起火的技术缺陷。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碳纤维发热布,包括由绝缘纤维和碳纤维丝编织而成的发热布本体,以及连接在所述碳纤维丝两端的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布本体采用径向的所述绝缘纤维、碳纤维丝以及纬向的所述绝缘纤维交叉编织,径向的每相邻的两束碳纤维丝之间的间距在3mm~5mm之间。进一步地,所述碳纤维丝是小丝束碳纤维。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绝缘纤维和碳纤维丝编制的发热布免去了现有技术中的先由绝缘纤维编织成绝缘纤维编织布,再在绝缘纤维编织布上穿插碳纤维丝的复杂编织工艺;同时碳纤维丝之间的间距为3mm~5mm,适宜发热和保温,不会使发热布本体过热,由于径向还增加了绝缘纤维使得碳纤维丝的用量减少,而且绝缘纤维还能起到很好的保温效果;最后需要说明的是,小丝束碳纤维发热均匀,不至于使得发热布变得很厚,影响发热布的柔软程度。进一步地,所述小丝束碳纤维是1K碳纤维、3K碳纤维、6K碳纤维或者是12K碳纤维。需要说明的是:碳纤维的规格,是指碳纤维丝束中单丝数量,1K=1000(根)、3K=3000(根)、6K=6000(根)、12K=12000(根),显然1K碳纤维即一个碳纤维丝束中的单丝数量是1000根,同样的道理3K、6K、12K碳纤维。进一步地,所述小丝束碳纤维外涂覆有耐高温绝缘层。进一步地,所述绝缘纤维是耐高温绝缘纤维。更进一步地,所述耐高温绝缘纤维是玻璃纤维或特氟龙纤维。进一步地,所述绝缘纤维是棉线或者是尼龙丝。进一步地,所述电极包括上电极片和下电极片,所述上电极片和所述下电极片之间压接所述碳纤维丝,且所述上电极片和所述下电极片之间的缝隙充填有导电胶。进一步地,所述电极通过金属导线采取经纬编织的方式与所述碳纤维丝连接。一种碳纤维发热装置,包括所述碳纤维发热布,其中,所述电极通过连接有电源适配器和漏电保护插头的导线连接市电。【附图说明】图1是碳纤维发热布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碳纤维发热装置中电极连接市电部分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绝缘纤维;2-碳纤维丝;3-发热布本体;4-电极;5-电源适配器;6-漏电保护插头;41-上电极片;42-下电极片。【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碳纤维发热布,包括由绝缘纤维1和碳纤维丝2编织而成的发热布本体3以及连接在所述碳纤维丝2两端的电极4;所述发热布本体3采用径向的所述绝缘纤维1、碳纤维丝2以及纬向的所述绝缘纤维1交叉编织,径向每相邻的两束碳纤维丝2之间的间距在3mm~5mm之间。所述碳纤维丝2是小丝束碳纤维。由绝缘纤维1和碳纤维丝2编制的发热布免去了现有技术中的先由绝缘纤维1编织成绝缘纤维编织布,再在绝缘纤维编织布上穿插碳纤维丝2的复杂编织工艺;同时碳纤维丝2之间的间距为3mm~5mm,适宜发热和保温,不会使发热布本体3过热,由于径向还增加了绝缘纤维1使得碳纤维丝2的用量减少,而且绝缘纤维还能起到很好的保温效果;最后需要说明的是,小丝束碳纤维发热均匀,不至于使得发热布变得很厚,影响发热布的柔软程度。如图2所示,所述电极4包括上电极片41和下电极片42,所述上电极片41和所述下电极片42之间压接所述碳纤维丝2,且所述上电极片41和所述下电极片42之间的缝隙充填有导电胶(图中未示出)。一种碳纤维发热装置,包括所述碳纤维发热布,其中,电极4通过连接有电源适配器和漏电保护插头的导线连接市电。电极4与市电之间连接的电源适配器5保证了碳纤维丝2的电压稳定,能够保证碳纤维丝2的寿命;再者漏电保护插头6,能够防止漏电伤及人员。本技术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具有与本申请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碳纤维发热布,其特征在于,包括由绝缘纤维(1)和碳纤维丝(2)编织而成的发热布本体(3),以及连接在所述碳纤维丝(2)两端的电极(4);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布本体(3)采用径向的所述绝缘纤维(1)、碳纤维丝(2)以及纬向的所述绝缘纤维(1)交叉编织,径向的每相邻的两束碳纤维丝(2)之间的间距在3mm~5mm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碳纤维发热布,其特征在于,包括由绝缘纤维(1)和碳纤维丝
(2)编织而成的发热布本体(3),以及连接在所述碳纤维丝(2)两端的电
极(4);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布本体(3)采用径向的所述绝缘纤维(1)、
碳纤维丝(2)以及纬向的所述绝缘纤维(1)交叉编织,径向的每相邻的两
束碳纤维丝(2)之间的间距在3mm~5mm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纤维发热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纤维丝(2)
是小丝束碳纤维,所述小丝束碳纤维是1K碳纤维、3K碳纤维、6K碳纤维或
者是12K碳纤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碳纤维发热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小丝束碳纤
维外涂覆有耐高温绝缘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纤维发热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纤维(1)
是耐高温绝缘纤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碳纤维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丽梅
申请(专利权)人:马丽梅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