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有氰烯菌酯和种菌唑的农药组合物在防治水稻恶苗病中的用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307745 阅读: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7-10 03:19
一种含有氰烯菌酯和种菌唑的农药组合物在防治水稻恶苗病中的用途。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治水稻恶苗病的农药组合物新用途。它含有1‑60重量份氰烯菌酯与1‑40重量份种菌唑。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农药组合物在抑制水稻恶苗病菌菌丝生长上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对水稻恶苗病的田间防治也具有良好的效果,能显著减少农药用量、降低成本、减少环境污染和农药残留。本发明专利技术能有效治理水稻恶苗病菌对主流药剂多菌灵和咪鲜胺的抗药性,降低氰烯菌酯在农业生产中的抗药性风险,增加其有效使用年限,并可兼治由土传镰刀菌和丝核菌引起的秧苗苗期病害,为我国水稻恶苗病的抗性治理,增加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将具有应用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含有氰烯菌酯和种菌唑的农药组合物在防治水稻恶苗病中的用途
本专利技术属于农药
,具体涉及一种农药组合物在防治水稻恶苗病中的用途,还涉及一种农用杀菌剂在防治水稻恶苗病中的用途。
技术介绍
氰烯菌酯(试验号:JS399-19,英文名:phenamacril),化学名称:2-氰基-3-氨基-3-苯基丙烯酸乙酯,分子式:C12H12N2O2,化学结构式如下:氰烯菌酯是由国家南方农药创制中心江苏基地研发的氰基丙烯酸酯类新型选择性杀菌剂,对植物病原禾谷镰刀菌、亚洲镰刀菌和尖孢镰刀菌等的菌丝生长具有强烈的专化性抑制作用。该新型杀菌剂目前已获得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并于2005年完成农药临时登记和2011年获得正式登记。氰烯菌酯进入市场以来,在小麦赤霉病和水稻恶苗病的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在在小麦赤霉病菌和水稻恶苗病菌对传统杀菌剂多菌灵等产生抗药性的地区,成为有效的替代药剂,但是,室内研究表明,镰刀菌在氰烯菌酯连续的单一选择压下极易产生抗药性,存在较高的抗药性风险。因此,为了延缓或克服病原菌对氰烯菌酯产生抗药性及扩大防病谱,氰烯菌酯与其他作用方式的杀菌剂轮用或混合使用是重要策略。种菌唑(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含有氰烯菌酯和种菌唑的农药组合物在防治水稻恶苗病中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氰烯菌酯和种菌唑的重量比为1∶60~40∶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含有氰烯菌酯和种菌唑的农药组合物在防治水稻恶苗病中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氰烯菌酯和种菌唑的重量比为1∶60~40∶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氰烯菌酯和种菌唑的重量比为1∶30~20∶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氰烯菌酯和种菌唑的重量比为1∶15~10∶1。4.一种含有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农药组合物的农用杀菌剂制剂在防治水稻恶苗病中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农用杀菌剂制剂还包括在农药中可接受的载体和助剂。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农用杀菌剂为可湿性粉剂、悬浮剂、微乳剂或水分散粒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明国段亚冰王建新侯毅平杨莹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