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地面防水组件,其由上至下依次设有透水面层、防水层、基层;该地面防水组件还包括防震层和排水层,其中防震层设于排水层之上,且防震层和排水层设于透水面层和防水层之间;所述排水层设有集水透水管和排水透水管,其中集水透水管和排水透水管相互连通,所述集水透水管和排水透水管之间采用透水材料填充;所述集水透水管顶部对应透水面层和防震层一致均匀间隔设有水流通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益效果:该地面防水组件可避免道路组件由于受水浸泡而导致路基的强度和整体稳定性降低,保证路面的使用寿命;很好的实现了雨天道路表面不积水,从而保证行车更安全,且减少扬尘污染等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地面排水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地面防水组件。
技术介绍
在现代公路建设中,为了方便下雨时通行,路面多为中间略微隆起,靠近路沿石的两侧相较路面中间略微下降的结构,这样是为了尽量保证路面中间部分的行车位置没有积水。在以往的道路设计中,道路排水能力往往不能满足路基排水要求或中间带排水不畅,致使边沟积水,最终形成“锅底”现象,路基长时间受水浸泡,导致路基的强度和整体稳定性降低,发展至路基滑塌、路面开裂,降低路面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地面防水组件,该地面防水组件有效解决雨天表面积水,行车安全,扬尘污染等上述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地面防水组件,其由上至下依次设有透水面层、防水层、基层;该地面防水组件还包括防震层和排水层,其中防震层设于排水层之上,且防震层和排水层设于透水面层和防水层之间;所述排水层设有集水透水管和排水透水管,其中集水透水管和排水透水管相互连通,所述集水透水管和排水透水管之间采用透水材料填充。本技术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集水透水管顶部对应透水面层和防震层一致均匀间隔设有水流通孔。本技术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集水透水管沿路面中央道路方向、道路横向设置,排水透水管沿路面侧边道路方向设置。本技术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排水透水管上均匀设有排水口。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地面防水组件包括防震层和排水层,所述排水层设有集水透水管和排水透水管,其中集水透水管和排水透水管相互连通,所述集水透水管和排水透水管之间采用透水材料填充;且集水透水管顶部对应透水面层和防震层一致均匀间隔设有水流通孔;则在雨水情况时,路面上的水可通过水流通孔进入集水透水管,经排水透水管至排水口,其中排水口可接入市政排水管道或其他合理水源流向;很好的实现了雨天道路表面不积水,从而保证行车更安全,且减少扬尘污染等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道路断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排水层结构示意图。其中:1-透水面层,2-防水层,3-基层,4-防震层,5-排水层,6_集水透水管,7_排水透水管,8-透水材料,9-水流通孔,I O-排水口。【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地面防水组件,其由上至下依次设有透水面层1、防水层2、基层3;该地面防水组件还包括防震层4和排水层5,其中防震层4设于排水层5之上,且防震层4和排水层5设于透水面层I和防水层2之间;所述排水层5设有集水透水管6和排水透水管7,其中集水透水管6和排水透水管7相互连通,所述集水透水管6和排水透水管7之间采用透水材料8填充。所述集水透水管6顶部对应透水面层I和防震层4一致均匀间隔设有水流通孔9;从而便于道路中央的积水可迅速由水流通孔9经集水透水管6、排水透水管7至排水口 10。便于在大雨等恶劣天气保证路面不积水,保证行车的安全性。所述集水透水管6沿路面中央道路方向、道路横向设置,排水透水管7沿路面侧边道路方向设置;所述排水透水管7上均匀设有排水口 10,且该排水口 10可接入市政排水管道或其他合理水源流向;从而很好的实现了雨天道路表面不积水,从而保证行车更安全,且减少扬尘污染等问题。当道路在大雨等恶劣天气,路面集水多,从而对于行车安全构成一定的威胁;本地面防水组件,道路地面上的积水可通过水流通孔9进入集水透水管6、经排水透水管7至排水口 10,最终至其他合理水源流向;便于避免路面中央积水。当道路路面残留水量渗入路面,其经透水面层1、防震层4至排水层5,经透水材料8至集水透水管6或排水透水管7,继而至排水口 10;从而避免道路组件长时间受水浸泡,导致路基的强度和整体稳定性降低;保证路面的使用寿命。本技术提供一种地面防水组件,该地面防水组件可避免道路组件由于受水浸泡而导致路基的强度和整体稳定性降低,保证路面的使用寿命。很好的实现了雨天道路表面不积水,从而保证行车更安全,且减少扬尘污染等问题。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主权项】1.地面防水组件,其由上至下依次设有透水面层、防水层、基层;其特征在于:该地面防水组件还包括防震层和排水层,其中防震层设于排水层之上,且防震层和排水层设于透水面层和防水层之间;所述排水层设有集水透水管和排水透水管,其中集水透水管和排水透水管相互连通,所述集水透水管和排水透水管之间采用透水材料填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面防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透水管顶部对应透水面层和防震层一致均匀间隔设有水流通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面防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透水管沿路面中央道路方向、道路横向设置,排水透水管沿路面侧边道路方向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面防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透水管上均匀设有排水□O【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地面防水组件,其由上至下依次设有透水面层、防水层、基层;该地面防水组件还包括防震层和排水层,其中防震层设于排水层之上,且防震层和排水层设于透水面层和防水层之间;所述排水层设有集水透水管和排水透水管,其中集水透水管和排水透水管相互连通,所述集水透水管和排水透水管之间采用透水材料填充;所述集水透水管顶部对应透水面层和防震层一致均匀间隔设有水流通孔;本技术有益效果:该地面防水组件可避免道路组件由于受水浸泡而导致路基的强度和整体稳定性降低,保证路面的使用寿命;很好的实现了雨天道路表面不积水,从而保证行车更安全,且减少扬尘污染等问题。【IPC分类】E01C11/22【公开号】CN205368940【申请号】CN201620067184【专利技术人】杨文 【申请人】湖北佳士成道路保洁有限公司【公开日】2016年7月6日【申请日】2016年1月22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地面防水组件,其由上至下依次设有透水面层、防水层、基层;其特征在于:该地面防水组件还包括防震层和排水层,其中防震层设于排水层之上,且防震层和排水层设于透水面层和防水层之间;所述排水层设有集水透水管和排水透水管,其中集水透水管和排水透水管相互连通,所述集水透水管和排水透水管之间采用透水材料填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文,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佳士成道路保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