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非PVC塑料包装枸橼酸钠林格注射液及其制备工艺,所述注射液由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钙、氯化镁、碳酸氢钠、枸橼酸钠和注射用水制备而成,各成分的含量分别为:氯化钠0.58~0.59%(g/ml)、氯化钾0.024~0.036%(g/ml)、氯化钙0.02~0.03%(g/ml)、氯化镁0.016~0.024%(g/ml)、碳酸氢钠0.234~0.236%(g/ml)、枸橼酸钠0.016~0.024%(g/ml)。制备工艺为:一、枸橼酸钠林格注射液的配制;二、套外阻隔袋;三、灭菌。本发明专利技术不仅能够很好的解决偏碱性药液与玻璃输液瓶相容性不好的问题,而且能够解决二氧化碳气体透过半透性材质导致产品质量不稳定等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出的枸橼酸钠林格注射液产品与内包材具有良好的相容性,且产品pH值在灭菌时不会上升,能够为临床提供使用安全、疗效确切、质量可控的药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大输液制剂
,涉及一种非PVC塑料包装枸橼酸钠林格注射液及其制备工艺。
技术介绍
目前临床常用的补充和调节水、电解质平衡的药物有生理盐水、林格液、乳酸钠林格液、5%葡萄糖生理盐水溶液、5%葡萄糖乳酸钠林格溶液和醋酸林格液等。
生理盐水是输液治疗的基本制剂,其电解质组成只有Na+和Cl-,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生理盐水中钠离子浓度在血浆正常范围内,而氯离子浓度则明显高于血浆正常范围,大量补充时可引起高氯性代谢酸中毒。因此,在应用于血氯过高或酸中毒的病人时受到限制。
林格液是在生理盐水基础上增加了Ca2+和K+等电解质,同样其氯离子浓度高于血浆正常范围,能引起碳酸氢盐丢失,在临床应用上受到限制。
乳酸钠林格液是在林格液基础上增加了乳酸钠,经肝脏代谢后变为等量的HCO3-,更接近于细胞外液的组成。由于乳酸主要在肝脏代谢,代谢较慢,若输液量较大或肝脏功能障碍时可能会导致乳酸蓄积而引起酸中毒。另外,手术侵袭等无氧代谢使乳酸生成量增加,而手术持续时间长,乳酸钠林格液输液量多时,乳酸代谢延长可导致蓄积。
5%葡萄糖生理盐水溶液和5%葡萄糖乳酸钠林格溶液这两种制剂中的电解质含量分别与生理盐水和乳酸钠林格液相同,只是增加了5%的葡萄糖。葡萄糖可提供热量,主要用于需要补充热量又需要补充等张电解质溶液的病理情况。但是当机体在应激状态下,应激性激素分泌增加,血糖升高。此时,如果快速输入大量含糖电解质溶液,可能导致血糖明显升高。
醋酸代谢比乳酸速度快,且在肝脏以外的肾脏、肌肉等器官均可代谢,即使体外循环时也极少蓄积。因此开发出用醋酸钠代替乳酸钠的复方电解质注射液(醋酸林格液),目前已在多个国家上市。醋酸林格液作为一种等渗的复方电解质,具有不含钙离子、pH值为7.4、抗酸能力强、成分与细胞外液相似以及不含乳酸盐等优点,是一种生理化的晶体细胞外液补充液。
目前,用于细胞外液补充液的碱化剂有3种,分别是在体内被代谢为碳酸氢离子的乳酸钠、醋酸钠和在体内无需代谢的碳酸氢钠,其中乳酸钠和醋酸钠被广泛使用。然而,在以下情况下使用能更快显示出碱化作用的碳酸氢林格液更为适宜:如乳酸钠、醋酸钠代谢延长的肝功能低下;休克状态导致循环衰竭;线粒体脑肌病等代谢异常。
枸橼酸钠林格注射液是在林格液中混合了与体液中的碳酸氢离子成份相同的碳酸氢钠,能迅速发挥碱化作用的碳酸氢离子,可抑制pH上升,且不产生难溶性盐,该制剂能够很好的维持血液酸碱平衡、血压平衡,保障血中电解质的维持、尿量的维持等。本品的副作用发生率较低。
枸橼酸钠林格注射液中有一定比例的碳酸氢钠成分,溶液偏碱性,临床安全研究表明:选用玻璃输液瓶包装枸橼酸钠林格注射液,玻璃输液瓶容易被碳酸氢钠注射液腐蚀,从而慢慢形成玻璃屑,存在安全隐患。因此从产品安全性角度考虑,玻璃输液瓶与枸橼酸钠林格注射液相容性不好,不能作为其内包材。
枸橼酸钠林格注射液含有一定比例的碳酸氢钠成分,溶液偏碱性,内包材一般选择能够耐碱性的塑料包材,然而枸橼酸钠林格注射液中的碳酸氢钠成分在高温灭菌时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容易透过塑料类半透性材质包材,导致药液pH上升,产品质量无法保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非PVC塑料包装枸橼酸钠林格注射液及其制备工艺,不仅能够很好的解决偏碱性药液与玻璃输液瓶相容性不好的问题,而且能够解决二氧化碳气体透过半透性材质导致产品质量不稳定等问题。
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非PVC塑料包装枸橼酸钠林格注射液,由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钙、氯化镁、碳酸氢钠、枸橼酸钠和注射用水制备而成,各成分的含量分别为:氯化钠0.58~0.59%(g/ml)、氯化钾0.024~0.036%(g/ml)、氯化钙0.02~0.03%(g/ml)、氯化镁0.016~0.024%(g/ml)、碳酸氢钠0.234~0.236%(g/ml)、枸橼酸钠0.016~0.024%(g/ml)。
上述非PVC塑料包装枸橼酸钠林格注射液的制备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一、枸橼酸钠林格注射液的配置
①按照上述处方配制药液;
②药液经0.45μm的聚丙烯滤芯过滤和0.22μm的聚醚砜滤芯正压过滤后灌装至非PVC塑料包装;
③封口。
二、套外阻隔袋
①将上述灌装完毕的药液,套外阻隔袋,封外袋三侧,留出一侧;
②将上述产品使用抽真空设备抽气体,保证外袋腔室内气体为常压下的20%~80%;
③热焊迅速封口外阻隔袋。
三、灭菌
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1、本专利技术制备出的枸橼酸钠林格注射液产品与内包材具有良好的相容性,且产品pH值在灭菌时不会上升。
2、通过本专利技术制备出的产品能够为临床提供使用安全、疗效确切、质量可控的药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凡是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中。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非PVC塑料包装枸橼酸钠林格注射液,其配方如表1所示,制备工艺如下:按照表1处方配制药液、过滤、灌装至非PVC塑料材质包装、封口内包装、套装外袋、灭菌,具体步骤如下:
1、枸橼酸钠林格注射液的配制
①称量:将原辅料领入并按处方量进行称量;
②配液:按处方量加入原辅料搅拌溶解;
③灌装:药液经0.45μm的聚丙烯滤芯过滤和0.22μm的聚醚砜滤芯正压过滤后灌装;
④灌装封口:将药液灌装至非PVC塑料包装,封口。
2、套外阻隔袋
①将上述灌装完毕的药液套外阻隔袋,封外袋三侧,留出一侧;
②将上述产品使用抽真空设备抽气体,保证外袋腔室内气体为常压下其他的20%~80%;
③热焊迅速封口外阻隔袋。在封口外袋时,内袋与外袋之间必须留有一定比例的空气,所选用的外袋须具备一定的二氧化碳阻隔性能,具备一定的水蒸气透过性能。
3、灭菌
选择符合国家要求的终端灭菌工艺灭菌。
表1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非PVC塑料包装枸橼酸钠林格注射液,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射液由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钙、氯化镁、碳酸氢钠、枸橼酸钠和注射用水制备而成,各成分的含量分别为:氯化钠0.58~0.59%(g/ml)、氯化钾0.024~0.036%(g/ml)、氯化钙0.02~0.03%(g/ml)、氯化镁0.016~0.024%(g/ml)、碳酸氢钠0.234~0.236%(g/ml)、枸橼酸钠0.016~0.024%(g/ml)。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非PVC塑料包装枸橼酸钠林格注射液,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射液由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钙、氯化镁、碳酸氢钠、枸橼酸钠和注射用水制备而成,各成分的含量分别为:氯化钠0.58~0.59%(g/ml)、氯化钾0.024~0.036%(g/ml)、氯化钙0.02~0.03%(g/ml)、氯化镁0.016~0.024%(g/ml)、碳酸氢钠0.234~0.236%(g/ml)、枸橼酸钠0.016~0.024%(g/ml)。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PVC塑料包装枸橼酸钠林格注射液,其特征在于所述各成分的含量分别为:氯化钠2.92g、氯化钾0.15g、氯化钙0.11g、氯化镁0.10g、碳酸氢钠1.175g、枸橼酸钠0.10g、注射用水500ml。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PVC塑料包装枸橼酸钠林格注射液,其特征在于所述各成分的含量分别为:氯化钠2.93g、氯化钾0.13g、氯化钙0.12g、氯化镁0.12g、碳酸氢钠1.172g、枸橼酸钠0.11g、注射用水500ml。
4.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宏伟,王明新,黄清玲,荆国元,左卉琳,周志阳,张丽敏,王萍萍,许瑞莲,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三联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