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细乳管镜光学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3303668 阅读: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7-09 20: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超细乳管镜光学系统,所述光学系统沿光线入射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镜组、第二镜组以及偶数组转像镜组,所述转像镜组包括两个棒状厚透镜,所述棒状厚透镜的相对面分别胶合有薄透镜,所述薄透镜之间设置有光阑。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超细乳管镜光学系统使用棒状镜转像系统取代超细光导纤维传像束传递图像,使乳管内视镜图像分辨率从30lp/mm提高到60lp/mm,同时也提高传统乳管内视镜边缘视场分辨率,转像镜组为1:1双远心转像镜组,不仅满足工作长度要求,还可进行像差联合校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光学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超细乳管镜光学系统
技术介绍
全球乳腺癌发病率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一直呈上升趋势。美国8名妇女一生中就会有1人患乳腺癌。中国不是乳腺癌的高发国家,但不宜乐观,近年我国乳腺癌发病率的增长速度却高出高发国家1~2个百分点。据国家癌症中心和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2012年公布的2009年乳腺癌发病数据显示:全国肿瘤登记地区乳腺癌发病率位居女性恶性肿瘤的第1位,女性乳腺癌发病率(粗率)全国合计为42.55/10万,城市为51.91/10万,农村为23.12/10万。乳腺癌已成为当前社会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自20世纪90年代全球乳腺癌死亡率呈现出下降趋势;究其原因,一是乳腺癌筛查工作的开展,使早期病例的比例增加;二是乳腺癌综合治疗的开展,提高了疗效。乳腺癌已成为疗效最佳的实体肿瘤之一。乳管镜又称电子乳腺纤维内窥镜,目前已经取代乳管造影,成为乳头溢液病因诊断的首选手段。乳管镜操作方便、创伤小、直观,有效地提高了乳管内隆起性病变的诊断率,同时也可用与良性乳管病变的治疗,如乳管镜辅助病变乳管微创切除、浆细胞性乳腺炎的治疗、乳管内肿瘤导丝定位等。乳管镜的结构包括传像与导光部分,摄像与光源部分,图像显示部分,图像管理与输出部分。乳管镜系统包括纤维镜、摄像系统、冷光源系统、显示系统及计算机控制记录系统,可行实时采集静态及动态影像记录。乳管内视镜是一根直径为0.75mm(0.6mm或0.95mm)的内视镜,由超细光导纤维传像束、导光束、微小的自聚焦镜和镜头组成,通过乳管内视镜检查可以清晰的观察乳腺导管壁及管腔分泌物的情况,如有占位性病变可描述其色泽、大小、形状、光滑程度等。乳腺导管癌、导管内乳头状瘤、导管炎症分别有其特征性的乳管内视镜下表现,因而可据此做出诊断。乳导管内视镜的另外的作用是可以在乳管内视镜引导下进行病灶的活检以获得病理确诊;对病灶进行体表皮肤的标记或通过乳导管镜下置定位导丝而为手术准确的定位;通过乳管镜对乳管内良性疾病的治疗。传统乳管内视镜光学系统用超细光导纤维传像束传递物镜的图像,如图1所示,超细光导纤维传像束大约由800~1200根光纤单丝直径大约17微米的光纤排列而成,图像分辨率大约30lp/mm。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超细乳管镜光学系统,以解决传统乳管内视镜光学系统使用超细光导纤维传像束传递物镜的图像分辨率低的技术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超细乳管镜光学系统,所述光学系统沿光线入射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镜组、第二镜组以及偶数组转像镜组,所述第一镜组包括沿光线入射方向依次胶合的第一平行平板、平凹透镜、第二平行平板和第一凸透镜,所述第二平行平板与第一凸透镜的胶合面镀有光阑,所述第一凸透镜为平凸透镜;所述第二镜组包括沿光线入射方向依次胶合的弯月透镜和第二凸透镜;所述转像镜组包括两个棒状厚透镜,所述棒状厚透镜的相对面分别胶合有薄透镜,所述薄透镜之间设置有光阑,所述转像镜组为1:1双远心转像镜组。进一步的,所述棒状厚透镜为Hopkins棒状透镜。进一步的,所述转像镜组为两组。进一步的,所述平凹透镜、平凸透镜、弯月透镜和第二凸透镜的通光口径为0.7mm,外径为0.8mm。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所述的超细乳管镜光学系统具有以下优势:本技术所述的超细乳管镜光学系统使用Hopkins棒状镜转像系统取代超细光导纤维传像束传递图像,使乳管内视镜图像分辨率从30lp/mm提高到60lp/mm,同时也提高传统乳管内视镜边缘视场分辨率,转像镜组构成两组1:1双远心转像系统,不仅满足工作长度要求,还可进行像差联合校正。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
技术介绍
中乳管内视镜光学系统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乳管内视镜光学系统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乳管内视镜光学系统的MFT图。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平行平板,2-平凹透镜,3-第二平行平板,4-第一凸透镜,5-弯月透镜,6-第二凸透镜,7-棒状厚透镜,8-薄透镜,9-超细光导纤维传像束。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一种超细乳管镜光学系统,如图2所示,所述光学系统沿光线入射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镜组、第二镜组以及偶数组转像镜组,所述第一镜组包括沿光线入射方向依次胶合的第一平行平板1、平凹透镜2、第二平行平板3和第一凸透镜4,所述第二平行平板3与第一凸透镜4的胶合面镀有光阑,所述第一凸透镜4为平凸透镜;所述第二镜组包括沿光线入射方向依次胶合的弯月透镜5和第二凸透镜6;所述转像镜组包括两个棒状厚透镜7,所述棒状厚透镜7的相对面分别胶合有薄透镜8,所述薄透镜8之间设置有光阑,所述转像镜组为1:1双远心转像镜组。所述棒状厚透镜7为Hopkins棒状透镜。本光学系统在设计时,选择反远距物镜,两组由Hopk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超细乳管镜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系统沿光线入射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镜组、第二镜组以及偶数组转像镜组,所述第一镜组包括沿光线入射方向依次胶合的第一平行平板(1)、平凹透镜(2)、第二平行平板(3)和第一凸透镜(4),所述第二平行平板(3)与第一凸透镜(4)的胶合面镀有光阑,所述第一凸透镜(4)为平凸透镜;所述第二镜组包括沿光线入射方向依次胶合的弯月透镜(5)和第二凸透镜(6);所述转像镜组包括两个棒状厚透镜(7),所述棒状厚透镜(7)的相对面分别胶合有薄透镜(8),所述薄透镜(8)之间设置有光阑,所述转像镜组为1:1双远心转像镜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细乳管镜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系统沿光线入射
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镜组、第二镜组以及偶数组转像镜组,所述第一镜组包
括沿光线入射方向依次胶合的第一平行平板(1)、平凹透镜(2)、第二平
行平板(3)和第一凸透镜(4),所述第二平行平板(3)与第一凸透镜(4)
的胶合面镀有光阑,所述第一凸透镜(4)为平凸透镜;所述第二镜组包括
沿光线入射方向依次胶合的弯月透镜(5)和第二凸透镜(6);所述转像镜
组包括两个棒状厚透镜(7),所述棒状厚透镜(7)的相对面分别胶合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丹瑶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融和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