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置于眼袋中的明目中药及制备方法,采用三十几味中药,对各种常发眼疾和生理性多发眼病配制具有预防作用的主方剂和针对治疗的专方剂,采用提取、浓缩、粉碎、制粒等工艺,分别制成10-40目的干燥颗粒药袋放入眼袋中,使用时用同方含挥发油的药液润湿,使药物在眼部得到充分吸收。贴敷后还可将药袋泡在温水中清洗眼睛。专用眼袋,在外层织物1和有孔内层3之间衬缝塑料膜2,并在中部垂直缝线;在织物两端用弹性带缝成环形袋。(*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眼科保健治疗的外用中药及制备方法。眼科外用中药历史悠久,在防治眼病方面积累了不少宝贵经验和行之有效的方剂,对保障人民健康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但是到了十九世纪,随着西医眼科传入我国,中医眼科遭受排挤,致使目前眼科外用中药濒临绝迹。虽然眼科外用中药的经历十分艰难,然而先人却给我们留下了极其宝贵的遗产,比如贴敷剂疗效可靠,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目前市场上出售的眼罩或镜框加中药袋的产品很多,但大多采用干粉颗粒装袋。例如,技术专利CN 2107903防治近视眼罩,是将药袋置于专用镜框内,睡眠时佩戴。总之,袋内中药为颗粒状,虽有挥发气味,但是难于渗入皮下被吸收。或者由于使用不便,用药量大等原因,眼科中药贴敷剂没有得到推广和发展。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对各种常发眼疾和生理性多发眼病具有预防和治疗作用,并且使用方便,使药物在眼部得到充分吸收。置于眼袋中的明目外用中药,采用三十几味中药材配制主方剂和针对治疗的专方剂,其特征是按药材的性状分别采用加热提取或提挥发油、浓缩成浸膏、粉碎成20-100目粉末、粉与浸膏混合制粒等工艺,分别将10-40目的干燥颗粒和按同方提取的挥发油药液装袋为眼疾外用药品。一种盛装上述明目中药的眼袋,用双层织物和塑料膜在纵向缝成条状袋,其特征是在外层织物1和有孔内层3之间衬缝塑料膜2,并在中部垂直缝线;在织物两端用弹性带缝成环形袋。本专利技术是中药外用贴敷剂的一种新的使用方法。它与传统方法相比,使药物体积大大缩小,方便使用。由于在制造过程中将有挥发油成份的药物单独提取挥发油并单独包装,避免了在药物提取、浓缩过程中有效成份的损失,保证了缩小体积后的药物作用效果,提高了疗效。由于药物在使用时置于眼带夹层中,使其药物固定在眼睛部位,不易脱落,另外眼带中有塑料薄膜隔离层,避免了药物向外挥发扩散和过快干燥,有利于药物向眼部渗透,发挥作用。利用本专利技术制造的产品具有体积小,使用方便和疗效高的特点,便于眼科外敷制剂商品化,开辟了眼科用药外敷方法新途经。实施例一种置于眼袋中的明目中药,具有发散风热、活血散瘀、消肿定通,退赤止痒、去翳明目,清热解毒、去障生光、分尘去垢,滋阴润燥、通窍杀虫、生肌敛疮,利老眼、止风泪,其特征是主配方为按重量百分比计1、含有挥发油成分的川芎1-100白芷1-50当归1-100防风1-50荆芥穗1-50龙胆1-100生姜1-1002、不含挥发油成分的草决明1-100 木贼草1-50 白蒺藜1-50 菊花1-50 黄芩1-100黄连1-100 黄柏1-100 大黄1-50 连翘1-50 生地1-50谷精草1-100 夏枯草1-503、矿物质石斛1-50 芒硝1-50 石决明1-100 炉甘石1-100 硼砂1-50明矾1-50 冰片1-20 动物胆汁1-100一种置于眼袋中的明目中药的制备方法,包括提取、浓缩、粉碎工艺,其特征是步骤1将上述配方中的药物按其性状分成三部分;含挥发油成分的、不含挥发油成分的和矿物质。步骤2将第一、二部分药材分别用水浸泡,置于提取罐中,加热提取1-3次,每次0.5-3小时;在第一部分药材提取的同时收集挥发油1-20%,将两部分提取液合并,过滤,置浓缩罐中浓缩成浸膏,比重为1.0-1.35(60℃热测),备用。步骤3将第三部分药材粉碎至20-100目,过筛,与步骤2浸膏混合,制粒、干燥,制成10-40目的干燥颗粒,用热封滤纸制袋分装,每袋2-10g重。按主方配制时,将适量的动物胆汁原汁与浓缩液一同与粉末药物搅拌,混匀制粒。步骤4将步骤2收集的挥发油用乙醇、甘油或水稀释至浓度为5-50%的药液,用密封铝泊纸制成小袋分装,每袋3-25ml。实施例2上述中药的制备方法还可以是步骤1同样将上述配方中的药材分成三部分,其特征是将第一部分药材,生姜除外,粉碎过筛至20-100目,备用;步骤2与上述相同;步骤3将第三部分药材粉碎至20-100目。与步骤1粉碎药材混合,再与步骤2浸膏混合,制粒、干燥制成10-40目的干燥颗粒分装即得。用热封滤纸分装,每袋2-10g重。步骤4将生姜捣碎、榨汁、过滤、制成50-100%的浓汁。灭菌或加入防腐剂,用密封铝泊纸制成小袋分装,每袋3-25ml。附附图说明图1是眼袋整体示意图附图2是眼袋主体结构示意图一种盛装上述明目中药的眼袋,用无纺布纱布或棉布制成宽3-10cm,长10-50cm有松紧的双层眼带。为防止药物向外挥发过快,在外层织物1的内侧和有孔内层3之间衬一不透气的无毒塑料薄膜2做隔离层。沿纵向在一侧缝合,形成条状袋,并在中部垂直缝线,形成两个囊;在织物1两端用弹性带缝成环形袋。为区别内外层,外层用兰色无纺布,纱布或棉布,内层用白色无纺布,纱布或棉布。使用方法,使用时将含有挥发油成份的药液倒入,颗粒滤纸袋中,使成湿袋,置于眼带夹层中,戴在头上,两个湿袋贴在眼睛部位。1~2小时后摘下,将湿袋取出,放在温热水中清洗眼睛。本专利技术针对各种眼疾,分别配制专方药袋。将常发眼疾大致规纳为1、具有缓解眼疲劳,改善眼睛视力的眼带。用于青少年假性近视,看电视及看书等所致的眼睛胀痛,疲劳等。2、具有退翳明目,清热解毒作用的眼带。用于老年性白内障,及肝火上炎所致的视物不清等。3、具有活血化瘀,消肿定痛作用的眼带。用于青光眼及各种原因引起的目赤肿痛,头痛等症。4、具有滋阴润燥,退赤止痒作用的眼带。用于砂眼,暴发火眼及老年花眼等症。权利要求1.一种置于眼袋中的明目中药,具有发散风热、活血散瘀、消肿定通,退赤止痒、去翳明目,清热解毒、去障生光、分尘去垢,滋阴润燥、通窍杀虫、生肌敛疮,利老眼、止风泪,其特征是主配方为按重量百分比计川芎1-100 白芷1-50 当归1-100 防风1-50 荆芥穗1-50龙胆1-100 生姜1-100草决明1-100 木贼草1-50 白蒺藜1-50 菊花1-50 黄芩1-100黄连1-100 黄柏1-100 大黄1-50 连翘1-50 生地1-50谷精草1-100 夏枯草1-50石斛1-50 芒硝1-50 石决明1-100 炉甘石1-100 硼砂1-50明矾1-50 冰片1-20 动物胆汁1-10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明目中药,其特征是具有清热明目,缓解眼疲劳所致的眼睛胀痛,用于治疗青少年假性近视的配方为黄连1-100 黄芩1-100 黄柏1-100 明矾1-100 炉甘石1-100龙胆1-100 谷精草1-100 川芎1-100 芒硝1-50 生姜1-50当归1-100 生地1-100 白芷1-50 防风1-50 大黄1-50荆芥穗1-5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明目中药,其特征是具有退翳明目,清热解毒功效,用于老年性白内障及肝火上炎所致的视物不清的配方为黄连1-100 黄芩1-100 黄柏1-100龙胆1-100 川芎1-50 当归1-50木贼草1-50 生地1-50 菊花1-50草决明1-50 白蒺藜1-50 夏枯草1-50石斛1-50 硼砂1-100 炉甘石1-10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明目中药,其特征是具有活血化瘀,清热利湿的功效,用于青光眼及各种原因引起的目赤肿痛,头痛等症的配方为川芎1-100 当归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置于眼袋中的明目中药,具有发散风热、活血散瘀、消肿、定通,退赤止痒、去翳明目,清热解毒、去障生光、分尘去垢,滋阴润燥、通窍杀虫、生肌敛疮,利老眼、止风泪,其特征是主配方为:按重量百分比计川芎1-100 白芷1-50 当归1-100 防风1-50 荆芥穗1-50龙胆1-100 生姜1-100草决明1-100 木贼草1-50 白蒺藜1-50 菊花1-50 黄芩1-100黄连1-100 黄柏1-100 大黄1-50 连翘1-50 生地1-50谷精草1-100 夏枯草1-50石斛1-50 芒硝1-50 石决明1-100 炉甘石1-100 硼砂1-50明矾1-50 冰片1-20 动物胆汁1-10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增奎,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王朝医药保健品公司,王增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9[中国|沈阳]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