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以一种冷压输送装置,在保压输送带内侧压力机的底部设置有压力承载平台,压力承载平台的四个边角位置均设置有承载压杆,在使用时,省去专门的输送设备送料,集合送料、加压和出料为一体,物料加压后,直接输出,送料和出料之间存在工序上衔接连贯,压制高效,生产效高,顺序依次完成输送和输出;压力承载平台的宽度与压力机的宽度相等,压力承载平台的长度不大于保压输送带间隙的宽度,各元件保持同步,提高运行时的稳定性,并预留设备运行间隙,设计合理高效;承载压杆的底部与压力承载平台的底部在同一水平面上,保证运行时下部压力元件的上部能够与物料的底部接触,同时与上部压力元件配合,实现物料的压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冷压输送装置。
技术介绍
冷压机,即冷干机压缩机。压缩空气中水蒸气的量是由压缩空气的温度决定的:在保持压缩空气压力基本不变的情况下,降低压缩空气的温度可减少压缩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而多余的水蒸气会凝结成液体。冷干机就是利用这一原理采用制冷技术干燥压缩空气的。传统的冷压机在使用时需要专门的输送设备送料,物料加压后,再通过专门的输送设备输送走,一个输送设备,一个输出设备,两台设备才能完成给冷压机的送料和出料。在使用时,送料和出料之间存在工序上的间隙,影响压制的效率,同时,生产效率降低,不能顺序依次完成输送和输出。因此,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自动化程度高,工作效率高,工艺连贯,节省设备设置,占地面积小,方法简单易行,适合大规模生产的冷压输送装置,具有广泛的市场前景。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自动化程度高,工作效率高,工艺连贯,节省设备设置,占地面积小,方法简单易行,适合大规模生产的冷压输送装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冷压输送装置,包括保压输送带,所述的保压输送带的中部设置有压力机,在保压输送带内侧压力机的底部设置有压力承载平台,压力承载平台的四个边角位置均设置有承载压杆。所述的压力承载平台的宽度与压力机的宽度相等,所述的压力承载平台的长度不大于保压输送带间隙的宽度。所述的保压输送带设置在压力机和压力承载平台的中部,压力机的两侧设置有支架,支架设置在压力机的边缘位置。所述的承载压杆的底部与压力承载平台的底部在同一水平面上。本技术具有如下的积极效果:本产品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保压输送带的中部设置有压力机,在保压输送带内侧压力机的底部设置有压力承载平台,压力承载平台的四个边角位置均设置有承载压杆,在使用时,省去专门的输送设备送料,集合送料、加压和出料为一体,物料加压后,直接输出,送料和出料之间存在工序上衔接连贯,压制高效,生产效高,顺序依次完成输送和输出;压力承载平台的宽度与压力机的宽度相等,所述的压力承载平台的长度不大于保压输送带间隙的宽度,各元件保持同步,提高运行时的稳定性,并预留设备运行间隙,设计合理高效;承载压杆的底部与压力承载平台的底部在同一水平面上,保证运行时下部压力元件的上部能够与物料的底部接触,同时与上部压力元件配合,实现物料的压缩。【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侧面结构示意图之一。图3为本技术的侧面结构示意图之二。【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2、3所示,一种冷压输送装置,包括保压输送带11,所述的保压输送带11的中部设置有压力机12,在保压输送带11内侧压力机12的底部设置有压力承载平台16,压力承载平台16的四个边角位置均设置有承载压杆17。所述的压力承载平台16的宽度与压力机12的宽度相等,所述的压力承载平台16的长度不大于保压输送带11间隙的宽度。所述的保压输送带11设置在压力机12和压力承载平台16的中部,压力机12的两侧设置有支架18,支架18设置在压力机12的边缘位置。所述的承载压杆17的底部与压力承载平台16的底部在同一水平面上。本产品在使用时,需要冷压的物料经保压输送带11的一侧进入,稳定运行至压力机12位置。需要压力的物料底部设置底座,该底座与压力承载平台16边缘位置设置的四个承载压杆17的顶部接触,当物料来料位置与压力承载平台16对齐后,承载压杆17向上推出,并与压力机的上部压板同步对物料进行试压,完成压力设定值后,承载压杆17收缩,物料底部的底板与保压输送带11接触,实现出料,在整个运行过程中,可以实现送料、施压和出料在一条生产线完成,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主权项】1.一种冷压输送装置,包括保压输送带(1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保压输送带(11)的中部设置有压力机(12),在保压输送带(11)内侧压力机(12)的底部设置有压力承载平台(16),压力承载平台(16)的四个边角位置均设置有承载压杆(1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压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力承载平台(16)的宽度与压力机(12)的宽度相等,所述的压力承载平台(16)的长度不大于保压输送带(11)间隙的宽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压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保压输送带(11)设置在压力机(12)和压力承载平台(16)的中部,压力机(12)的两侧设置有支架(18),支架(18)设置在压力机(12)的边缘位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压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承载压杆(17)的底部与压力承载平台(16)的底部在同一水平面上。【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以一种冷压输送装置,在保压输送带内侧压力机的底部设置有压力承载平台,压力承载平台的四个边角位置均设置有承载压杆,在使用时,省去专门的输送设备送料,集合送料、加压和出料为一体,物料加压后,直接输出,送料和出料之间存在工序上衔接连贯,压制高效,生产效高,顺序依次完成输送和输出;压力承载平台的宽度与压力机的宽度相等,压力承载平台的长度不大于保压输送带间隙的宽度,各元件保持同步,提高运行时的稳定性,并预留设备运行间隙,设计合理高效;承载压杆的底部与压力承载平台的底部在同一水平面上,保证运行时下部压力元件的上部能够与物料的底部接触,同时与上部压力元件配合,实现物料的压缩。【IPC分类】B30B9/30, B30B15/32, B30B15/30, B30B15/00【公开号】CN205364633【申请号】CN201620024854【专利技术人】李慧, 高德峰, 孙晨磊, 申江涛, 吴焕智, 马冰洋 【申请人】黄河科技学院【公开日】2016年7月6日【申请日】2016年1月12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冷压输送装置,包括保压输送带(1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保压输送带(11)的中部设置有压力机(12),在保压输送带(11)内侧压力机(12)的底部设置有压力承载平台(16),压力承载平台(16)的四个边角位置均设置有承载压杆(17)。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慧,高德峰,孙晨磊,申江涛,吴焕智,马冰洋,
申请(专利权)人:黄河科技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