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泛水墙体模板支设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296249 阅读: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7-09 14: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泛水墙体模板支设装置,包括支撑架和模板单元,支撑架包括水平杆以及竖直设置的内支撑杆及外支撑杆,水平杆和楼板的预设钢筋固定连接,确定待浇筑墙体的位置;模板单元包括设置在两个内支撑杆之间的内模板、设置在两个外支撑杆之间的外模板,内模板的外表面设置有多道加固用内围粱,外模板的外表面设置有多道加固用外围粱,其中,内模板的下部的内围粱设置在内模板的外表面和内模板外侧的内支撑杆之间,将内模板卡紧在两个内支撑杆之间,外模板的下部的外围粱设置在外模板的外表面和外模板外侧的外支撑杆之间,将外模板卡紧在两个外支撑杆之间。采用该装置,解决了下口容易涨膜、上口内缩,墙体移位等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泛水墙体模板支设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住宅工程的卫生间的墙体一般为剪力墙,且根据规范要求,下部泛水高度范围的砼墙体需与楼板砼同时浇筑,造成该部位墙体支模无合适的支撑点可以加固模板,通常施工采用钢管墙体周圈连接整体进行支设,这种常规悬模做法施工的砼墙体常出现墙体移位、下部涨膜、上口墙体因模板内缩尺寸出现偏差等问题,或因不敢用力振捣,砼出现不密实,受振捣砼等外力后模板尺寸出现变形,容易产生诸多质量问题,而目前还没有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模板支设问题,确保墙体的施工质量,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够保证施工质量的支模方法,采用该方法后,墙体尺寸进行了固定定位,可确保墙体的不变形、不移位,便于工人进行砼的振捣施工。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泛水墙体模板支设装置,包括支撑架(3)和模板单元,所述支撑架(3)包括设置在底部的高低不同的水平方向的两个水平杆(301、302)以及竖直设置的两个内支撑杆(304、306)及两个外支撑杆(303、305),两个水平杆(301、302)和楼板的预设钢筋固定连接,从而确定待浇筑墙体的位置;所述模板单元包括设置在两个内支撑杆(301、302)之间的内模板(1)、设置在两个外支撑杆之间的外模板(2),在所述内模板(1)和外模板(2)之间形成混凝土浇筑空间,所述内模板(1)的外表面设置有多道加固用内围粱,所述外模板(2)的外表面设置有多道加固用外围粱,其中,内模板(1)的下部的内围粱(402)设置在内模板(1)的外表面和内模板(1)外侧的内支撑杆(306)之间,将内模板(1)卡紧在两个内支撑杆(304、306)之间,外模板(2)的下部的外围粱(502)设置在外模板(2)的外表面和外模板(2)外侧的外支撑杆(305)之间,将外模板(2)卡紧在两个外支撑杆(303、305)之间。可选地,所述泛水墙体模板支设装置还包括锁紧部件(6),所述锁紧部件(6)通过内模板(1)上部的内围粱(401)和外模板(2)上部的外围粱(501)将内模板(1)和外模板(2)锁紧,防止模板单元的上部变形。可选地,在施工时,沿墙体施工的长度方向间隔地布置多个支撑架和多个锁紧部件。可选地,所述多个支撑架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1000mm,所述多个锁紧部件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1000mm。可选地,所述内支撑杆(304、306)、外支撑杆(303、305)分别高出较高的水平杆(301)大于等于100mm的高度。可选地,预先对所述内支撑杆(304、306)及两个外支撑杆(303、305)的下部端点进行防锈处理。可选地,所述水平杆(301、302)和楼板的预设钢筋采用钢丝捆扎方式固定连接。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泛水墙体模板支设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根据墙体及楼板的尺寸,制作支撑架,该支撑架具有设置在底部的高低不同的水平方向的两个水平杆以及竖直设置的两个内支撑杆与两个外支撑杆;将支撑架沿墙体长度方向间隔布置在楼板的预设钢筋上,并将两个水平杆和楼板的预设钢筋固定连接,从而确定待浇筑墙体的位置;在两个内支撑杆之间安装内模板,在两个外支撑杆之间安装外模板,所述内模板的外表面设置有多道加固用内围粱,所述外模板的外表面设置有多道加固用外围粱,在所述内模板和外模板之间形成混凝土浇筑空间,其中,内模板的下部的内围粱设置在内模板的外表面和内模板外侧的内支撑杆之间,将内模板卡紧在两个内支撑杆之间,外模板的下部的外围粱设置在外模板的外表面和外模板外侧的外支撑杆之间,将外模板卡紧在两个外支撑杆之间;同时浇筑墙体和楼板混凝土,完成施工。可选地,所述模板支设方法还包括设置多个锁紧部件,每个锁紧部件通过内模板上部的内围粱和外模板上部的外围粱将内模板和外模板锁紧,防止模板单元的上部变形。附图说明通过结合下面附图对其实施例进行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特征和技术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和容易理解。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泛水墙体模板支设装置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泛水墙体模板支设装置的支撑架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泛水墙体模板支设装置的施工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考附图来描述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泛水墙体模板支设装置及方法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在不偏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或其组合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限制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此外,在本说明书中,附图未按比例画出,并且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泛水墙体模板支设装置,本实施例以卫生间为例,卫生间的下部泛水高度范围的砼墙体需与楼板砼同时浇筑。采用支撑架及上部锁紧的方式支设墙体模板。如图1所示,该泛水墙体模板支设装置包括模板单元、支撑架3,如图2所示,支撑架3包括设置在底部的高低不同的两个水平方向的水平杆301、302,和竖直设置的两个内支撑杆304、306,两个外支撑杆303、305。该支撑架采用直径大于等于14mm的钢筋焊接而成,两个水平杆301、302分别和楼板的预设钢筋固定连接来确定墙体的位置。通常采用钢丝绑扎的方式进行钢筋连接,根据需要可以设置多个连接处,例如,每个水平杆可设置2至3处和楼板的钢筋连接。通过水平杆和楼板的预设钢筋的连接,固定支撑架的位置,也就是固定了将要浇注的墙体的位置。楼板预设钢筋的上部和下部分别有楼板浇筑用上模板7和下模板8,在上模板7和下模板8之间形成楼板浇筑空间。竖直设置的内支撑杆304、外支撑杆305用于控制墙体的厚度。如图1所示,模板单元包括设置在两个内支撑杆之间的内模板1,和设置在两个外支撑杆之间的外模板2,内模板1的外表面设置有多道加固用内围粱,图1中仅示出两道内围粱401、402,外模板2的外表面设置有多道加固用外围粱,图1中仅示出两道外围粱501、502。其中,内模板1的下部的内围粱402设置在内模板1的外表面和内支撑杆306之间,支撑锁紧内模板;外模板2的下部的外围粱502设置在外模板2的外表面和外支撑杆305之间,支撑锁紧外模板。在内模板和外模板之间形成混凝土浇筑空间。从图1中可以看出,水平杆301和302加上保护层形成楼板,外围粱502的厚度加上外模板2的厚度等于外支撑杆303和305之间的距离,内模板1和外模板2之间的距离为墙体的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泛水墙体模板支设装置及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泛水墙体模板支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架(3)和模板单元,所述支撑架(3)包括设置在底部的高低不同的水平方向的两个水平杆(301、302)以及竖直设置的两个内支撑杆(304、306)及两个外支撑杆(303、305),两个水平杆(301、302)和楼板的预设钢筋固定连接,从而确定待浇筑墙体的位置;所述模板单元包括设置在两个内支撑杆(301、302)之间的内模板(1)、设置在两个外支撑杆之间的外模板(2),在所述内模板(1)和外模板(2)之间形成混凝土浇筑空间,所述内模板(1)的外表面设置有多道加固用内围粱,所述外模板(2)的外表面设置有多道加固用外围粱,其中,内模板(1)的下部的内围粱(402)设置在内模板(1)的外表面和内模板(1)外侧的内支撑杆(306)之间,将内模板(1)卡紧在两个内支撑杆(304、306)之间,外模板(2)的下部的外围粱(502)设置在外模板(2)的外表面和外模板(2)外侧的外支撑杆(305)之间,将外模板(2)卡紧在两个外支撑杆(303、305)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泛水墙体模板支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架(3)和模板单
元,
所述支撑架(3)包括设置在底部的高低不同的水平方向的两个水平杆
(301、302)以及竖直设置的两个内支撑杆(304、306)及两个外支撑杆(303、
305),两个水平杆(301、302)和楼板的预设钢筋固定连接,从而确定待浇筑
墙体的位置;
所述模板单元包括设置在两个内支撑杆(301、302)之间的内模板(1)、
设置在两个外支撑杆之间的外模板(2),在所述内模板(1)和外模板(2)
之间形成混凝土浇筑空间,所述内模板(1)的外表面设置有多道加固用内围
粱,所述外模板(2)的外表面设置有多道加固用外围粱,
其中,内模板(1)的下部的内围粱(402)设置在内模板(1)的外表面
和内模板(1)外侧的内支撑杆(306)之间,将内模板(1)卡紧在两个内支
撑杆(304、306)之间,外模板(2)的下部的外围粱(502)设置在外模板
(2)的外表面和外模板(2)外侧的外支撑杆(305)之间,将外模板(2)
卡紧在两个外支撑杆(303、305)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泛水墙体模板支设装
置还包括锁紧部件(6),所述锁紧部件(6)通过内模板(1)上部的内围粱
(401)和外模板(2)上部的外围粱(501)将内模板(1)和外模板(2)锁
紧,防止模板单元的上部变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施工时,沿墙体施工的
长度方向间隔地布置多个支撑架和多个锁紧部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支撑架之间的距
离小于等于1000mm,所述多个锁紧部件之间的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豆素芬徐学利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华冶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