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强适应性自然渗流过滤双重取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3288892 阅读: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7-09 03: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强适应性自然渗流过滤双重取水系统,包括出水管道、离心泵、进水管道、集水室、渗透壁、卵石层一、半透水管;本系统采用了两道取水办法,一是在靠近集水室附近通过开挖填埋卵石层,直接取用河床水;二是采用半透水管自流引水;第一种办法是取水系统中水流的主要来源,第二种方法起辅助作用。两道取水办法结合,取水量充足;两道取水方式均采用了卵石渗透过滤技术,再辅助以半透水管及渗透壁,可以确保进入集水室中的江河水无杂物,过滤效果十分显著;这种取水系统适用于多种天气情况下的江流或河流,适应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水利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强适应性自然渗流过滤双重取水系统
技术介绍
我国是世界上河流最多的国家之一,水利工程项目众多,部分项目涉及到取水工程,采用的取水方法、技术等形式较多,比如有负压引流取水、虹吸取水、辐射井取水、直接取水等。取水工程作为部分水利工程项目的构成部分之一,其投资造价、系统性能、技术形式等多个方面均会对整个工程项目产生影响,因此,取水方法至关重要。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传统取水方法较为简单,虽然投资低、施工工艺相对简单,但其取水系统性能差,无法满足现有水利工程项目的要求,尤其是大型水利工程项目的要求;在传统取水方法的基础上,相继诞生了很多新型取水方法,比如工程渗滤取水等,这些方法对设备性能的要求较高,投资较高。因此,设计一种既能保证取水系统性能,又能确保投资合理的新型取水方法成为了水利工程领域的新趋势。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性能优越、投资合理,取水水量有保障、过滤效果显著、适应性强的新型取水系统,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强适应性自然渗流过滤双重取水系统,包括出水管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强适应性自然渗流过滤双重取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出水管道(1)、离心泵(2)、进水管道(5)、集水室(6)、渗透壁(7)、卵石层一(8)、半透水管(11);所述离心泵(2)通过进水管道(5)与集水室(6)连接,所述出水管道(1)安装在离心泵(2)的出水口;所述半透水管(11)的一端与集水室(6)连接,另一端埋入卵石层二(12)内部;所述渗透壁(7)设置在集水室(6)的墙体上,渗透壁(7)的外侧与卵石层一(8)相接;所述集水室(6)内设置有沉沙室(1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强适应性自然渗流过滤双重取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出水管道(1)、离心泵(2)、进水管道(5)、集水室(6)、渗透壁(7)、卵石层一(8)、半透水管(11);
所述离心泵(2)通过进水管道(5)与集水室(6)连接,所述出水管道(1)安装在离心泵(2)的出水口;
所述半透水管(11)的一端与集水室(6)连接,另一端埋入卵石层二(12)内部;
所述渗透壁(7)设置在集水室(6)的墙体上,渗透壁(7)的外侧与卵石层一(8)相接;
所述集水室(6)内设置有沉沙室(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强适应性自然渗流过滤双重取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本系统各部分的位置关系满足如下条件:
d点高于c点、a点高于b点
(其中a点表示离心泵(2)安装的高度位置,b点表示江河面水位高度,c点表示半透水管(11)与集水室(6)的连接位置,d点表示埋于卵石层二(12)中的半透水管(11)的末端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强适应性自然渗流过滤双重取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半透水管(11)中埋入卵石层二(12)内部的部分具有透水功能,其余部分不具备透水功能;具有透水功能的部分仅上部、右侧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岳劲松刘永红洪顺军杜卫何敬行金羿
申请(专利权)人:中节能先导城市节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