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积扇地下水渗流模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303514 阅读:1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7-09 20: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文地质模拟装置,具体为洪积扇地下水渗流模拟装置,模拟箱包括矩形箱和不规则扇形箱,矩形箱后端面与不规则扇形箱的前端面连接,水位控制升降器通过调节螺杆安装在矩形箱前端面;溢流箱安装在不规则扇形箱的后端面;矩形箱内上部为洪流径流的模拟山区沟谷,下部为洪积扇含水层的供水水体;不规则扇形箱内为山前洪积物堆积体;两排测压管等间距的竖直安装在不规则扇形箱的一个侧壁上,另一侧壁上竖直固定两支示踪剂注入管。该模拟装置模拟洪积扇含水层中地下水赋存、补给、径流、排泄以及水化学特征的分带性及动态变化特征等;还可以展开洪积扇中的其他水文地质问题的研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水文地质模拟装置,具体为洪积扇地下水渗流模拟装置
技术介绍
典型的洪积扇形成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山前地带,暂时性洪流经山区河槽流出山口后在地形地势的影响下水流速度顿减,搬运能力降低,洪流携带的物质以山口为中心堆积形成洪积地貌,即洪积扇。作为堆积地貌,洪积扇的地形与岩性,由扇顶向前缘及两侧呈现规律性变化。洪流形成的洪积扇可分为粗粒的锥顶相和细粒的边缘相,又可分为扇顶、扇中与扇缘。洪积扇扇顶堆积物为岩块、岩屑和砾石,分选性差,孔隙度和透水性较高,主要补给来源为降水及山区地表水,属潜水深埋带或盐分溶滤带。洪积扇扇中堆积物过渡为砾砂,可见粘性土夹层,潜水在该过渡带出露,形成弧状成串的泉或池沼,属泉水溢出带及深部地下水径流带。洪积扇扇缘堆积物为尘土状或黄土状物质,分选性好,孔隙度和透水性较低,水位埋深渐深或承压,属潜水下沉区。洪积扇含水性能较好,且由于洪流大规模向下渗透,潜水埋深较大,水量丰富,是山麓地区潜水的主要补给带,可作为农业灌溉、生活饮用水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洪积扇地下水渗流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储水箱(2)、模拟箱(3)、水位控制升降器(4)、溢流箱(5),所述的模拟箱(3)包括矩形箱(7)和不规则扇形箱(8),所述的矩形箱(7)后端面与不规则扇形箱(8)的前端面连接,连接处为第一透水挡板(26),水位控制升降器(4)通过调节螺杆(31)安装在矩形箱(7)前端面,通过调节螺杆(31)调整水位控制升降器(4)的高度;溢流箱(5)安装在不规则扇形箱(8)的后端面,不规则扇形箱(8)的后端面为第二透水挡板(27);矩形箱(7)内上部为洪流径流的模拟山区沟谷(9),下部为洪积扇含水层的供水水体(10);不规则扇形箱(8)内为山前洪积物堆积体(11);...

【技术特征摘要】
1.洪积扇地下水渗流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储水箱(2)、模拟箱(3)、
水位控制升降器(4)、溢流箱(5),所述的模拟箱(3)包括矩形箱(7)和不规
则扇形箱(8),所述的矩形箱(7)后端面与不规则扇形箱(8)的前端面连接,
连接处为第一透水挡板(26),水位控制升降器(4)通过调节螺杆(31)安装
在矩形箱(7)前端面,通过调节螺杆(31)调整水位控制升降器(4)的高度;
溢流箱(5)安装在不规则扇形箱(8)的后端面,不规则扇形箱(8)的后端面
为第二透水挡板(27);
矩形箱(7)内上部为洪流径流的模拟山区沟谷(9),下部为洪积扇含水层
的供水水体(10);不规则扇形箱(8)内为山前洪积物堆积体(11);两排测压
管(12)等间距的竖直安装在不规则扇形箱(8)的一个侧壁上,测压管(12)
底端伸入山前洪积物堆积体(11)的含水层中,并且所有测压管(12)的底端在
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模李潇漆继红张强郭健杨艳娜夏强凌成鹏赵娟康小兵肖先煊杜锋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