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耶鲁大学专利>正文

色素层巩膜引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27467 阅读:2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可植入眼中的眼分流器,具有一个细长本体和一个用于将房水从眼的前房引导至眼的上睫鳞空间的导管。细长本体具有一个前端和一个从该前端延伸出来的插入头。该插入头限定出一个适于切断由此接合的眼组织的剪切边缘。本体的前端与插入头限定出一个肩部表面。导管具有一个被限定在插入头顶表面一部分上的第一端。该导管还穿过本体从其前端向其后端进行延伸。导管的第一端与剪切边缘之间相隔开,在一个实施例中,与本体的肩部隔开。(*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眼睛植入物,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眼用分流器以及使用所述眼用分流器以增强眼中色素层巩膜的引流从而降低眼压的方法。
技术介绍
青光眼是一种导致失明的主要原因,它是由失调引起的,其特点是对视神经造成永久性伤害,或者青光眼视神经病变,其中眼内压的升高是主要的致病因素。仅有的已被公认的防止青光眼导致失明的方法是控制眼内压。眼内压的临床治疗可以通过药物手段或通过外科手术实现。19世纪70年代,随着毛果芸香碱和其它具有类似胆碱生理效力的促效药的引入,开始了对青光眼的现代医学治疗。在二十世纪,出现了多种化合物,例如α-2促效药,β-肾上腺素能拮抗药,局部和全身含碳脱水酶抑制剂和前列腺素。然而,青光眼药物治疗在世界上的很多地方无法利用或实施,即使可以利用,对于患者也是不够的。因此需要通过外科方法对眼内压进行控制。对眼内压的控制可以通过外科手术减少房水的产生或者增加其排出得以实现。减少房水产生的手术,参照睫状体破坏术,破坏睫状体即房水的来源的一部分。多年来破坏性的原理包括内藏透热疗法、冷冻疗法以及最近的激光疗法。虽然这些操作对于降低眼内压是有效果的,在危急的情况下也是有益的,但是其出现并发症的几率很高,包括发炎和进一步的视锐度的下降。参照图1,睫状体产生房水以后,房水经由多个通道离开眼球。一些通过玻璃体到达视网膜,而大多数在经由两条主要的通道即微管或眼色素层巩膜排出之前在眼的前段流通,滋养无血管的组织例如晶状体和角膜。微管通道,也被认为是有小梁的或传统的通道,是排出的主要方式,从正常的眼球中排出的水状排出物中占大约80%。该通道是由前房角度(由虹膜和角膜形成),穿过有小梁的网状物,进入施莱姆管(Schlemm’s canal)。后者是一个网状物外围的360°的通道。其连接到巩膜内的排出通道,使房水穿过巩膜与巩膜上的静脉血流重新融合。色素层巩膜在解剖学和生理学意义上并不清楚,但也许是由于在正常的人眼中10-20%的水状排出物。与微管通道一样,眼色素层巩膜通路也开始于前房角。房水被外围的部分虹膜、睫状体和可能有小梁的网状物吸收,在这里其经过睫状体的纵肌到达脉络膜上层空间(在脉络膜和巩膜之间)。在脉络膜上层空间内的房水可以直达视神经,并经过视神经周围的引流通道和巩膜内的导管从眼球中排出。已经研究出来的用来增加水状排出物的作为治疗青光眼的手段的大多数操作的重点放在提高微管排出物。理想的青光眼手术应当能够重建正常的微管流动进入施莱姆管。在某些形式的青光眼中,这是可能的,例如用于瞳孔堵塞青光眼的虹膜切除术(在19世纪50年代引入),以及用于先天性青光眼的前房角切开术和前房角小梁切开术(在二十世纪中期引入)。然而,对于大量的青光眼,流出物的阻塞(以及由此升高的眼压)是发生在有小梁的网状物中,唯一有效的外科方法是通过两种方法即滤过手术和排出植入装置在正常的微管通路设旁路产生大量流出物。滤过手术是在二十世纪初的第一个十年内被引入的。其基本原理是透过小梁网络、施莱姆管和巩膜产生一个瘘管。房水穿过瘘管流动在升高的连接处下面形成一个水池(称之为水泡),透过水池从泪液膜中将房水冲掉。具有多种变化形式的基本操作,现在首选青光眼的方法已有大约100年,尽管其存在严格的限制。滤过手术的局限性包括由瘘管纤维化变性闭合导致的失败。更加严重的是与过多流出物有关的并发症,其包括眼内压过低(张力减退)以及结膜透过水泡变得太薄,伴随着泄漏和感染(眼内炎)的危险。引流植入手术的发展主要是为了克服瘘管闭合的问题,因为一个管道从前房角度穿过瘘管到达连接处下方的平板。然而,这些操作也会造成早期眼压过低的并发症和后来的由管道阻塞或平板过量纤维化造成的失败。因此,需要一种装置和方法,使房水通过可靠的渠道流动而不会造成眼压过低或者过滤水泡。虽然色素层巩膜通路可能仅占处于正常状态的房水外流的10-20%,但是明显的是其可得到增强,以容纳更大比例的流出量。例如,局部的前列腺素,其基本上仅通过增大色素层巩膜的流出量才能起作用,可在一些患者中降低30-50%的眼内压。更引人注目的是,早期用以增大色素层巩膜流出量的外科手术尝试的结果。在二十世纪的头十年,与滤过手术的引入相平行,设计出一种被称作睫状体分离术的手术用以增大色素层巩膜的流出量。参见图2A和2B,其基本原理是将睫状体与巩膜距分离,由此提供了房水从前房角到脉络膜上腔空间的直接的流动路径。然而,与滤过手术不同的是,在二十世纪中,睫状体分离术仅得到了有限的认可。虽然在该世纪上半叶睫状体分离术通常被采用,但到了中世纪时由于其严格的局限性还是导致了实质上的放弃。其局限性是双重的。当所谓的睫状体分离术切口很明显时,手术经常很成功,伴随着有效的眼压降低。但在很多患者身上,切口会突然闭合,同时伴有眼内压的急剧升高。已经作出了各种各样的努力如通过在切口空间中楔入眼组织片状物或者塑性装置来防止切口的闭合。但迄今为止,这些技术都尚未取得成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降低眼内压的眼植入装置。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一种适合植入眼中的眼分流器。在本实施例中,该分流器具有一个细长的本体和一个用于从眼前房向眼脉络膜上层空间传导房水的导管。细长的本体具有一个前端和一个从该前端延伸出来的插入头。插入头形成了一个可切断在此接合的眼组织的剪切边缘。前端和插入头共同形成一个肩部表面。在一个实施例中,细长的本体具有梭形截面形状。细长本体也可以是弓形的,沿着其长度的至少一部分的曲率半径适合于沿着眼巩膜的弯曲部分进行延伸。分流器的导管具有一个形成在插入头一部分顶表面上的第一端。该导管也穿过本体从其前端向后端延伸。导管的第一端从剪切边缘和本体肩部处隔开。导管可以由适合于调节房水从导管的第一端向第二端流动的有孔的芯吸构件组成。另一种可选方式是,芯吸构件可以构成导管的至少一部分。分流器可以容易地植入患者的眼中,以降低眼中的眼内压。在一个实施例中,在进入并穿过结膜和巩膜位于缘后面的位置处形成第一切口。然后外科医生用例如外科工具抓持分流器,穿过最初的切口将分流器的插入头插入眼的上睫鳞(supraciliary)空间。接着,把该插入头剪切边缘的至少一部分插入,穿过前房角度进入眼的前房。当插入头进入前房时,导管的第一端置于前房中,第二端置于脉络膜上层空间。由此,房水可以从眼的前房向脉络膜上层空间流动,这样可以降低眼中的眼内压。在使用中,分流器防止切口闭合,并控制房水经由导管进入脉络膜上层空间的流动速率。由此,本专利技术的设计克服了传统的睫状体分离术手术的固有的局限性眼压过低和切口闭合。附图说明图1为示出了通过眼前房的正常的房水流动的眼的局部截面图;图2A和2B为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睫状体分离术手术和典型结果的眼的局部顶视图;图3A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透视图;图3B为由外科工具抓持的图3A所示实施例的透视图;图3C为图3A所示实施例沿线3A的截面图;图4A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细长本体的透视图;图4B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细长导管的透视图;图4C为带有设置在细长本体的一部分内的并覆盖插入头顶表面的一部分的如图4B所示细长导管的第二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4D为被外科工具抓持的图4C所示第二实施例的透视图;图5A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细长本体的透视图;图5B为具有入口端和出口端的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植入眼内的眼分流器,包括:一个具有一个前端、一个隔开的后端和一个从细长本体前端延伸出的插入头的细长本体,所述插入头具有一个顶表面并限定出一个剪切边缘,所述剪切边缘被构造和布置用于切断在此接合的眼组织,所述本体具有大体上为梭形的 横截面形状,所述本体的前端和插入头进一步限定出一个肩部表面;和一个导管,所述导管具有被限定在所述插入头顶表面的一部分上的第一端并穿过所述本体从其前端向后端进行延伸,所述第一端与剪切边缘和所述本体的肩部表面相隔开。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MB希尔兹
申请(专利权)人:耶鲁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US[]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