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吸导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26513 阅读:2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抽吸导管,其具有足够的抽吸量,且对弯曲的血管还具有充分追随的柔软性,在从体外插入导向导管时,导管杆弯曲的可能性减小,操作性优良。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具有用于抽吸物质的抽吸腔管(100)及导线杆(112)的抽吸导管,其中,上述抽吸腔管(100)与设于上述导管基端侧的衬套(106)连通,且在上述抽吸腔管(100)的内部具有可拆装的芯线(10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穿经皮肤及肠道而导入体内并将存于体内的物质抽吸并排出体外的导管,特别是涉及将在体内血管生成的血栓和血管内游离的动脉粥样化物等碎屑(异物),通过从导管的基端侧施加的负压抽吸并排出体外的抽吸导管
技术介绍
目前,在血管等脉管中发生狭窄或堵塞的情况下,及在因血栓而堵塞血管的情况下,扩张血管的狭窄部位或堵塞部位,为改善血管末梢一侧的血流而进行的血管成形术(PTA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穿皮穿肠血管成形术;PTCA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穿皮穿肠冠状血管成形术等),在多家医疗机构中有大量的手术案例,作为这种病例来说是已经普遍。而且,用于保持扩张后的狭窄部分的状态的支架在近年来也被较多地使用。用于PTA、PTCA的气囊导管,主要是为了扩张血管的狭窄部位或堵塞部位而在设置导向导管和导线时使用。使用了该气囊导管的在心脏冠状动脉的血管成形术如下进行首先,在将导向导管从大腿动脉插入,经主动脉到冠状动脉入口后,使贯穿气囊导管后的导线越过血管的狭窄部位或堵塞部位而前进。然后,使气囊在位于狭窄部位或堵塞部位的状态下膨胀,扩张狭窄部位或堵塞部位,然后,使气囊收缩排出体外。该气囊导管不限定于狭窄部位或堵塞部位的治疗,对包括向血管内的插入、以及向各种体腔、管状组织的插入的多种医疗用途中是有用的。然而,在由血栓引起的血管内堵塞的情况下,当用气囊导管扩张堵塞部位时,有时血栓从血管内壁脱落出游离态而堵塞下流侧的末梢血管。另外,在扩张血管内的狭窄部位时病变部也多包含粥状血小板的等情况中,存在用气囊导管扩张时粥状斑(动脉粥样化物)从病变部位飞散,堵塞末梢血管的情况。这样,在堵塞了末梢血管的情况下,即使扩张堵塞部和狭窄部,血液也不能流入末梢,从而陷入血液流速缓慢或不流动的状况。在陷入这种状况时,一般要一直观察到冠状动脉等中血流恢复流动的样态,但是,存在血流恢复之前需要时间的问题。另外,具有根据情况给予硝化甘油等血管扩张剂,使血流恢复,或尝试局部给予尿激酶等血栓溶解剂使堵塞物溶解的血栓溶解疗法,但是,仍然有在血流恢复之前需要时间的问题。在末梢堵塞严重,血行动态变坏的情况下,也使用主动脉气囊泵(IABP)等的辅助方法。另外,除血栓疗法之外,也尝试如下方法,在以机械的方法粉碎血栓的同时,通过从导管的基端侧施加负压,将血栓排出到体外。然而,在导管的前端部,为了粉碎血栓,当然有必要将从导管的基端部施加的机械力有效地传输到导管前端。因此,为提高导管的力的传递性,整个导管杆要用较硬的材料构成,因而大多情况下难以将导管搬运到预定的血管内的部位。并且在施加机械力的同时,由于必须从导管的基端侧施加负压,所以存在装置庞大的问题,不能普及化。另一方面,通过从身体一侧施加负压,将血栓抽吸并排出体外的简单构造的导管目前其效果在临床上也正被认同。但是,不能充分确保用于抽吸的抽吸腔管的截面积,只能降低抽吸能力。其原因是,导管为到血管内的希望的部位也是沿着导线搬运的构造。即,由于在抽吸腔管的内部设有追随导线的导线腔管,所以,不能充分地确保抽吸腔管。另外,在抽吸导腔管的外侧具有导线腔管的构造的情况下,抽吸导管的外径必然增大。因此,合并使用的导向导管为确保其内径而增大其外径,会发生极大地增加患者负担的问题。而且,由于这些导线腔管通常具有距抽吸导管最前端30cm左右的长度,故也存在整个导管杆变硬,会发生向弯曲血管的插入性较差的问题。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不用导线而可插入血管内的导管。该导管的特征在于,在具有药液、显影剂等注入通路的导管的基端,具备衬套和固定可拆装的衬套而成的超弹性线。为使从衬套注入的药液、显影剂等的注入速度增大,可以从导管拔去超弹性线,增大内部注入通路的有效内腔。然而,在将这种构成的导管作为抽吸导管在通常的PTCA手术中使用时,不能随导线到达患病部位,手术者的操作性降低作为课题被指出。专利文献1日本特公平3-7459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这些状况,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是,提供一种可实现良好操作性的抽吸导管,其最大限度地确保抽吸腔管,且可随导线搬运到预定部位,在实现也充分地追随弯曲的血管的柔软性的同时,降低从体外插入到导向导管时的导管杆的弯曲的可能性。本专利技术者专心研究后,预视到通过形成构成以下抽吸导管,能够解决以上的课题,而直至完成了该专利技术。即,提供一种抽吸导管,其用于从机体内抽吸并排出物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具有由前端侧杆和基端侧杆构成的总杆,并且分别在所述总杆内部具有用于将物质抽吸并排出的抽吸腔管,在所述前端侧杆的最前端部具有内部设于可插通导线的导线腔管的导线杆,所述抽吸腔管与设于所述基端侧杆的基端侧的衬套连通,且在所述抽吸腔管的内部具有可拆装的芯线。另外,本专利技术涉及抽吸导管,在所述芯线的基端侧固定有连接器,且在所述衬套的基端侧可拆装地安装有所述连接器。本专利技术涉及抽吸导管,在可拆装地安装有所述连接器的状态下,可经由所述连接器冲洗所述抽吸导管内。本专利技术涉及抽吸导管,所述芯线前端比所述抽吸腔管的前端靠基端侧。本专利技术涉及抽吸导管,设所述芯线最大外径为R1,比所述衬套靠前端侧的抽吸腔管最小内径为R2,则0.3≤R1/R2≤0.9,优选0.4≤R1/R2≤0.7。本专利技术涉及抽吸导管,所述芯线是卷绕有金属线的弹簧线。本专利技术涉及抽吸导管,所述芯线的至少一部分呈现越靠近基端侧外径越大的锥形状。本专利技术涉及抽吸导管,所述芯线的至少一部分越靠近前端侧越柔软。本专利技术涉及抽吸导管,所述芯线的材质由不锈钢、Co-Cr合金、Ni-Ti合金、Ni-Ti-Fe合金、Ni-Ti-Cu合金、Ni-Ti-Cr合金、Ni-Ti-V合金、Ni-Ti-Co合金、Ni-Ti-Nb合金、Ni-Ti-Pd合金、Ni-Ti-Cu-Cr合金或者这些合金的复合体构成。本专利技术涉及抽吸导管,所述前端侧杆的前端沿斜方向被剪切,所述导线杆的前端部位于该斜剪切的所述前端侧杆的最前端部位,或者位于比该最前端部向前端侧突出的位置,所述前端侧杆,设其被斜剪切的部分的导管长轴方向的长度为L1,从所述导线杆的基端到所述前端侧杆的最前端部的长度为L2,0.5≤L2/L1。本专利技术涉及抽吸导管,所述L1是2mm≤L1≤10mm。本专利技术涉及抽吸导管,所述导线杆具有不能透过X线的标识。本专利技术涉及抽吸导管,所述基端侧杆由聚酰亚胺构成。本专利技术涉及抽吸导管,所述基端侧杆由将金属编织和高分子材料配合后的编织管构成。本专利技术涉及抽吸导管,所述编织管具有确定抽吸腔管的内层、内层的外面设置的金属编织、以及金属编织的外面设置的外层。本专利技术涉及抽吸导管,所述基端侧杆的至少基端侧的部分的弯曲模量在大于或等于1GPa。本专利技术涉及抽吸导管,对所述前端侧杆的至少一部分施加在湿润环境下表现润滑性的亲水膜。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抽吸导管的使用方法,通过在所述抽吸导管的内部存在芯线的状态下插入机体后,取出所述芯线,给予所述抽吸腔管负压,从而从机体内抽吸并排出物质。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抽吸导管的实施方式的一例的剖面图;图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抽吸导管的实施方式的另一例的剖面图;图3是从图1所表示的抽吸导管取出芯线时的剖面图;图4是从图2所表示的抽吸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抽吸导管,其用于从机体内抽吸并排出物质,其特征在于:所述抽吸导管具有由前端侧杆及基端侧杆构成的总杆,并且分别在所述总杆内部具有用于将物质抽吸并排出的抽吸腔管,在所述前端侧杆的最前端部具有内部设于可插通导线的导线腔管的导线杆,所述抽吸腔管与设于所述基端侧杆的基端侧的衬套连通,且在所述抽吸腔管的内部具有可拆装的芯线。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西出拓司羽柴正登三木章伍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钟化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