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口灌肠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259363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5-17 00: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造口灌肠器,其包括:其一端用于插入造口的输入管;与输入管相连通的用于向肠道内输送灌肠液的灌肠液输送组件;与输入管相连通的用于将灌肠后形成的污物输出的污物输出组件;其第一出口与灌肠液输送组件相连通的三通阀,其第二出口与输入管另一端相连通,其第三出口与污物输出组件相连通,用于选择性将灌肠液输送组件或污物输出组件与输入管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造口灌肠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省时省力,患者可以就地检查,灌肠效果清晰明显,观察更直接、直观,有效减轻患者痛苦,减少患者心理负担,减轻患者心理障碍如抗拒灌肠、伤害自尊等心理,使护士可以更直接、清晰地观察灌肠操作后的治疗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造口还纳病人清洁洗肠的造口灌肠器
技术介绍
人工造口有很多种,根据造口位置可分为:结肠造口,回肠造口等。造口的位置不同,造口的形态也是不同的。在外科造口还纳手术也是很常见的,因为现在人们的生活质量要求及个人心理需求结合病情,很多造口病人是可以进行造口还纳术的。在做这项手术前,清洁洗肠也是外科常见的一项术前准备措施。操作者需要将专业知识(如:一、造口位置:结肠造口,回肠造口等;二、还纳手术方式:单腔造口还纳,双腔造口还纳;三,造口外形)及操作评估清洗效果评估相结合的方法,达到更好的清洁洗肠术前准备工作的效果完成。现有技术中,通常是在患者带有造口袋的情况下,从造口袋底部将灌肠管置入进行清洗,清洗过程中需要在造口周围围一个尿垫加一个大的塑料袋,下方需接一个污物桶,操作时需要两到三个人一起操作方可完成。采用上述的灌肠操作,费时费力,不便于操作及观察,对患者心理产生影响,易使患者产生心理障碍、自尊心受伤害,易污染病床范围,病房环境受到影响,增加患者痛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造口灌肠器,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省时省力,患者可以床旁检查,灌肠效果清晰明显,观察更直接、直观,有效减轻患者痛苦,减少患者心理负担,减轻患者心理障碍如抗拒灌肠、伤害自尊等心理,使护士可以更直接、更清晰地观察灌肠操作后的治疗效果。为实现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造口灌肠器,其包括:其一端用于插入造口的输入管;与输入管相连通的用于向肠道内输送灌肠液的灌肠液输送组件;与输入管相连通的用于将灌肠后形成的污物输出的污物输出组件;其第一出口与灌肠液输送组件相连通的三通阀,其第二出口与输入管另一端相连通,其第三出口与污物输出组件相连通,用于选择性将灌肠液输送组件或污物输出组件与输入管连通。进一步的,还包括套装于所述输入管外的用于将其固定于肛门处的吸纳件。优选的,所述吸纳件为碗式套层真空吸盘。其中,所述灌肠液输送组件包括:其一端与所述三通阀的第一出口相连通的灌肠管;与灌肠管另一端相连通的灌肠液输入瓶袋;设置在所述灌肠管上的用于控制其内液体流动的输入止通阀。其中,所述灌肠液输入瓶袋的输入口处设置抗返流结构。其中,所述污物输出组件包括:其输入口与所述三通阀的第三出口相连通的污物输出管;与污物输出管的输出口相连通的污物排出袋。进一步的,所述污物输出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污物排出袋的输入口或所述污物输出管末端的单向阀。更进一步的,所述污物输出组件还包括:与所述污物排出袋的输出口相连通的引流管;设置在引流管上的用于控制其内液体流动的排出止通阀。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造口灌肠器具有如下优点:本技术的造口灌肠器使用方便,省时省力,患者可以就地检查,灌肠效果清晰明显,观察更直接、直观,有效减轻患者痛苦,减少患者心理负担,减轻患者心理障碍如抗拒灌肠、伤害自尊等心理,使护士可以更直接、更清晰地观察灌肠操作后的治疗效果。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造口灌肠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灌肠液输入袋输入口处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吸纳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为本技术提供的造口灌肠器的结构示意图,由图1可知,本技术的造口灌肠器包括:其一端用于插入造口的输入管I,其外壁设置用于标识其插入深度的刻度,优选的,输入管I的上的刻度长度为30厘米;与输入管I相连通的用于向肠道内输送灌肠液的灌肠液输送组件;与输入管I相连通的用于将灌肠后形成的污物输出的污物输出组件;其第一出口与灌肠液输送组件相连通的三通阀3,其第二出口与输入管I另一端相连通,其第三出口与污物输出组件相连通,通过三通阀3,可以选择性地将灌肠液输送组件或污物输出组件与输入管I相连通。本技术的造口灌肠器,通过灌肠液输送组件将灌肠液输送至输入管1、并经输入管I输送至患者肠道内,以便对患者肠道进行灌肠清洗,而灌肠清洗后形成的污物流经输入管I进入污物输出组件,并经污物输出组件排出。在清洗过程中,只需将输入管I插入患者造口内即可,操作方便,减轻患者痛苦,而且,整个过程不会使污物污染患者周边,保证病房环境不会受到影响,避免患者自尊心受到伤害。为了在执行灌肠操作时、防止因为患者造口灌肠液喷出而不自觉流出污染床单位,并给患者带来不便的事情发生,本技术的灌肠器还包括套装于输入管I外的用于将其固定于患者造口周围的皮肤上的吸纳件,优选的,吸纳件采用真空吸盘2,如图1、图3所示,真空吸盘2可以采用套碗式结构,在其上设置有用于将其抽成真空以便吸附于人体上的抽气阀门7,该真空吸盘2可采用如图1、图3所示的真空吸盘成套碗式结构,两碗之间为真空吸附空间,为了更好的贴合皮肤更好的吸附皮肤,内、外碗边缘处均设有一层一厘米宽的沿吸盘径向水平朝外延伸的塑料薄膜,以增加真空吸盘边缘与皮肤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更有利于吸附。优选的,输入管I的出口端伸出于真空吸盘2,伸出长度为2厘米,以便利于插入造口内。在制作时,在真空吸盘2中心设置包管膜(图中3所示),此包管膜与输入管I的起始端(即插入肛门一端)的距离约为7厘米(输入管I头端2厘米是管多出套碗的长度,套碗内输入管的长度占输入管I长度的5厘米,故此包管膜与输入管I的起始端的距离为7厘米),此7厘米处即为套碗式结构中的内碗与输入管I相交接处,为了保证套碗式结构的真空密封状态,包管膜起点与终点为同一处,也就是说,此包管膜为双层包管薄膜,内层与套碗式结构的内层是同一层,外层与套碗式结构外层是同一结构,两层结构的空间与套碗式结构的真空之间是相通的,抽真空时,同时也将两层包管薄膜之间抽成真空状态。当输入管移动时包管薄膜会随之移动,保证移动的过程中不会影响套碗式结构的真空密封状态,输入管的长度设为30厘米,所以在7厘米至30厘米之间包管膜与输入管I之间呈具有间隙的分离状态。该包管薄膜为一个塑料薄膜套,将输入管包在薄膜中间,塑料薄膜套是会随着输入管I的置而伸缩的,输入管I穿射过包管膜的中心,且可以自由的相对包管膜移动,从而便于调整其插入造口的深度。套碗的材质设计的比输入管及塑料包管薄膜均要硬(硬度比较:套碗〉输入管〉包管塑料薄膜),硬度以可以支撑住其扣在造口周围抽完真空状态后置入输入管进行操作时,不影响空间密闭状态,不影响操作为前提,并且可以独立维持扣碗状态为目的。此套碗在灌肠操作期间不会在皮肤上停留时间过长,所以可以不用考虑它会导致皮肤受损形成压疮的危险。其中,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灌肠液输送组件包括:其一端与三通阀3的第一出口相连通的灌肠管13;与灌肠管13另一端相连通的灌肠液输入瓶袋5;设置在灌肠管13上的用于控制其内液体流动速度的输入止通阀4。其中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造口灌肠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其一端用于插入造口的输入管;与输入管相连通的用于向肠道内输送灌肠液的灌肠液输送组件;与输入管相连通的用于将灌肠后形成的污物输出的污物输出组件;其第一出口与灌肠液输送组件相连通的三通阀,其第二出口与输入管另一端相连通,其第三出口与污物输出组件相连通,用于选择性将灌肠液输送组件或污物输出组件与输入管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晓惠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