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子豪专利>正文

一种高效搅拌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254759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5-15 19: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效搅拌机,包括搅拌桶、底座、电机、第一转轴、第二转轴、主动齿轮和储物箱;所述第一转轴上设有第一搅拌叶,第二转轴上设有第二搅拌叶第一搅拌叶与第二搅拌叶方向和相反且交替排列;所述搅拌桶的左侧设有储物箱,在储物箱内通入有提升机;所述搅拌桶固定安装在底座上,底座上从右向左依次设置有减震支撑、转动支撑和驱动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第一搅拌叶和第二搅拌叶在转轴的带动下,旋转方向相反,在搅拌桶内形成扰流,物料不规则搅拌,搅拌混合充分;通过提升机将物料提升到搅拌桶顶部,再次送入进行搅拌,提高搅拌效率;液压缸带动搅拌桶摆动,改变原料所在的横向位置,提高混合效果,使搅拌混合充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化工机械,具体是一种高效搅拌机
技术介绍
在化工生产中,经常需要将多种物质混合,使其充分接触,提高反应效率,这样,在化工生产中要用到搅拌机,普通的搅拌机为立式搅拌机,其优点是占用空间小,但是由于搅拌筒深,搅拌叶片搅拌区域有限,导致混合效率缓慢,混合不够充分影响生产周期,不利于企业的高效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搅拌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种高效搅拌机,包括搅拌桶、底座、电机、第一转轴、第二转轴、主动齿轮和储物箱;所述搅拌桶内水平平行设有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位于第二转轴的上方;所述第一转轴上设有第一搅拌叶,第二转轴上设有第二搅拌叶,第一搅拌叶和第二搅拌叶均设有四组,第一搅拌叶与第二搅拌叶方向和相反且交替排列;所述第一转轴的右端安装有第一齿轮,第二转轴的右端安装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均与主动齿轮啮合连接,主动齿轮安装在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搅拌桶的左侧设有储物箱,储物箱与搅拌桶之间连通有回料管,在储物箱内通入有提升机,提升机的上端连通有进料管;所述搅拌桶固定安装在底座上,底座上从右向左依次设置有减震支撑、转动支撑和驱动机构;所述减震支撑包括有第一支撑柱、导向筒、弹簧和支撑座,支撑座设置在第一支撑柱的正下方,支撑座上固定导向筒,所述第一支撑柱伸入到导向筒内,在第一支撑柱的下方设有弹簧,且弹簧位于导向筒内;所述转动支撑包括有第二支撑柱、转轴和转轴固定座,第二支撑柱位于底座的中点处,第二支撑柱的下端转动设有转轴,第二支撑柱通过转轴转动连接转轴固定座;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有第三支撑柱和液压缸,第三支撑柱固定在底座的左端,第三支撑柱的下端固定连接在液压缸的活塞杆上,且液压缸固定在地面上。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尺寸规格相同。进一步的:所述搅拌桶的顶部设有进料口,搅拌桶的底部设有出料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第一搅拌叶和第二搅拌叶在转轴的带动下,旋转方向相反,在搅拌桶内形成扰流,物料不规则搅拌,搅拌混合充分,物料不堆积在搅拌桶内;通过提升机将物料提升到搅拌桶顶部,再次送入进行搅拌,提高搅拌效率;液压缸带动搅拌桶摆动,使内部的原料左右运动,改变原料所在的横向位置,提高混合效果,避免物料堆积,使搅拌混合充分。【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高效搅拌机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搅拌桶,2-底座,3-电机,4-进料口,5-出料管,6-第一转轴,7_第二转轴,8-第一搅拌叶,9-第二搅拌叶,10-第一齿轮,11-第二齿轮,12-主动齿轮,13-储物箱,14-提升机,15-回料管,16-进料管,21-减震支撑,22-转动支撑,23-驱动机构,211-第一支撑柱,212-导向筒,213-弹簧,214-支撑座,221-第二支撑柱,222-转轴,223-转轴固定座,231-第三支撑柱,232-液压缸。【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高效搅拌机,包括搅拌桶1、底座2、电机3、第一转轴6、第二转轴7、主动齿轮12和储物箱13;所述搅拌桶I内水平平行设有第一转轴6和第二转轴7;所述第一转轴6位于第二转轴7的上方;所述第一转轴6上设有第一搅拌叶8,第二转轴7上设有第二搅拌叶9,第一搅拌叶8和第二搅拌叶9均设有四组,第一搅拌叶8与第二搅拌叶9方向和相反且交替排列,保证搅拌桶I内各处均能被搅拌叶搅拌;所述第一转轴6的右端安装有第一齿轮10,第二转轴7的右端安装有第二齿轮11,第一齿轮10和第二齿轮11尺寸规格相同;所述第一齿轮10和第二齿轮11均与主动齿轮12啮合连接,主动齿轮12安装在电机3的输出轴上;电机3带动主动齿轮12转动时,主动齿轮12上方的第一齿轮10和下方的第二齿轮11的转动方向相反,从而第一转轴6和第二转轴7的转动方向相反,在搅拌桶I内形成扰流,物料不规则搅拌,使搅拌混合充分;所述搅拌桶I的左侧设有储物箱13,储物箱13与搅拌桶I之间连通有回料管15,在储物箱13内通入有提升机14,提升机14的上端连通有进料管16,搅拌桶I内的物料进入到储物箱13内通过提升机14将物料提升到搅拌桶I的上方,使原料循环流动,提高混合效率;所述搅拌桶I的顶部设有进料口 4,搅拌桶I的底部设有出料管5;所述搅拌桶I固定安装在底座2上,底座2上从右向左依次设置有减震支撑21、转动支撑22和驱动机构23;所述减震支撑21包括有第一支撑柱211、导向筒212、弹簧213和支撑座214,支撑座214设置在第一支撑柱211的正下方,支撑座214上固定导向筒212,所述第一支撑柱211伸入到导向筒212内,在第一支撑柱211的下方设有弹簧213,且弹簧213位于导向筒212内;所述转动支撑22包括有第二支撑柱221、转轴222和转轴固定座223,第二支撑柱221位于底座2的中点处,第二支撑柱221的下端转动设有转轴222,第二支撑柱221通过转轴222转动连接转轴固定座223,转轴固定座223通过螺栓固定在地面上;所述驱动机构23包括有第三支撑柱231和液压缸232,第三支撑柱231固定在底座2的左端,第三支撑柱231的下端固定连接在液压缸232的活塞杆上,且液压缸232固定在地面上。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物料从进料口4送入到搅拌桶I内,搅拌桶I内的第一搅拌叶8和第二搅拌叶9在转轴的带动下,旋转方向相反,在搅拌桶I内形成扰流,物料不规则搅拌,搅拌混合充分,物料不堆积在搅拌桶,搅拌好的物料从出料管5排除;在搅拌桶I内的物料流入到储物箱13内,通过提升机14将物料提升到搅拌桶I顶部,再次送入进行搅拌,提高搅拌效率;在进行搅拌时,液压缸232启动,带动第三支撑柱231上下运动,使底座2绕转轴222来回转动,带动搅拌桶I内的原料左右运动,改变原料所在的横向位置,提高混合效果,避免物料堆积,使搅拌混合充分。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主权项】1.一种高效搅拌机,包括搅拌桶(I)、底座(2)、电机(3)、第一转轴(6)、第二转轴(7)、主动齿轮(12)和储物箱(13);其特征在于: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效搅拌机,包括搅拌桶(1)、底座(2)、电机(3)、第一转轴(6)、第二转轴(7)、主动齿轮(12)和储物箱(13);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桶(1)内水平平行设有第一转轴(6)和第二转轴(7);所述第一转轴(6)位于第二转轴(7)的上方;所述第一转轴(6)上设有第一搅拌叶(8),第二转轴(7)上设有第二搅拌叶(9),第一搅拌叶(8)和第二搅拌叶(9)均设有四组,第一搅拌叶(8)与第二搅拌叶(9)方向和相反且交替排列;所述第一转轴(6)的右端安装有第一齿轮(10),第二转轴(7)的右端安装有第二齿轮(11);所述第一齿轮(10)和第二齿轮(11)均与主动齿轮(12)啮合连接,主动齿轮(12)安装在电机(3)的输出轴上;所述搅拌桶(1)的左侧设有储物箱(13),储物箱(13)与搅拌桶(1)之间连通有回料管(15),在储物箱(13)内通入有提升机(14),提升机(14)的上端连通有进料管(16);所述搅拌桶(1)固定安装在底座(2)上,底座(2)上从右向左依次设置有减震支撑(21)、转动支撑(22)和驱动机构(23);所述减震支撑(21)包括有第一支撑柱(211)、导向筒(212)、弹簧(213)和支撑座(214),支撑座(214)设置在第一支撑柱(211)的正下方,支撑座(214)上固定导向筒(212),所述第一支撑柱(211)伸入到导向筒(212)内,在第一支撑柱(211)的下方设有弹簧(213),且弹簧(213)位于导向筒(212)内;所述转动支撑(22)包括有第二支撑柱(221)、转轴(222)和转轴固定座(223),第二支撑柱(221)位于底座(2)的中点处,第二支撑柱(221)的下端转动设有转轴(222),第二支撑柱(221)通过转轴(222)转动连接转轴固定座(223);所述驱动机构(23)包括有第三支撑柱(231)和液压缸(232),第三支撑柱(231)固定在底座(2)的左端,第三支撑柱(231)的下端固定连接在液压缸(232)的活塞杆上,且液压缸(232)固定在地面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子豪高楚涵孟相合杨梦薇张永张玉
申请(专利权)人:陈子豪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