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腔道给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250724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5-15 13: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涉及腔道给药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智能腔道给药装置,包括控制显示操作平台、加热套管、蠕动泵、可控药液阀门以及微型无线摄像头,本发明专利技术还设置了无线信号处理器,其中微型无线摄像头就是通过该无线信号处理器将所观测到的图像传递给控制显示操作平台,控制显示操作平台则是通过有线通信电路与其他的设备连接控制,通过上述有线通信和无线的设置组合,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操作性和数据信号传输效果,即可使本发明专利技术操作方便、灌药效果好,而且给药均匀、自动化程度高,更节省人力,相比于现有的技术更加智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涉及腔道给药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智能腔道给药装置
技术介绍
灌肠法是临床上常用的护理操作之一。传统的灌肠方法是根据患者的病情安置卧位,臀部垫高10cm,用肛门管插入直肠10~15cm,灌肠液液面距离肛门小于30cm,灌入速度缓慢,以使药液被患者保留。现有的灌肠方法在灌肠过程中,灌肠速度完全依赖液体重力或者是手动压力,药液灌注速度极为不稳定,流速过快易造成体内黏膜损伤;流速过缓,当肛门处液体压力过大时,滴速遇到阻力形成回堵现象,影响灌肠的正常进行。而传统的灌肠装置则存在接管连接处易滑脱,清洁消毒繁杂,灌肠液用量不精确以及操作不便等缺陷;所使用的一次性灌肠管前端多使用插头等方式,只在插头上有出液孔,增加病人灌肠的痛苦;操作大多依赖人工,不便于大批病人治疗,增加治疗成本。另外,用户或医生在使用灌肠装置过程中无法对治疗过程进行实时监测控制,影响对病情的判断和灌肠过程的调整。腔道治疗方法少,缺少方便、实用的给药工具,传统的腔道给药管道只是前后开口的管体,形状不符合人体腔道结构,使用时有较大不适感,造成施药不完全,降低治疗效果。妇科疾病、结直肠道疾病等常常需要腔道治疗,现有的腔道治疗器包括外管和推进装置,外管内有药物和顶端设置出药口。这样的给药器无治疗功能,不易将药物准确输送至病变部位,而且给药不均匀。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上述的现有的灌肠装置伤害率高、结构设计不合理、不够卫生、处理不方便以及智能化程度比较低等问题,我们设计了一种智能腔道给药装置。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智能腔道给药装置,包括用于输送药液的药液输送软管,所述药液输送软管上沿输送药液的方向依次设置有用于承装药液并可替换的透明药液袋、用于对药液输送软管内流经药液进行加热的温控元件以及用于给药液提供输送动力的蠕动泵,所述蠕动泵上设置有用于对药液进行二次输送的注药管,所述注药管上远离蠕动泵的一端设置有用于使药液均匀流出至患部的圆形喷头,所述圆形喷头的表面上均匀设置有用于均匀流液进行处理患处的流液孔,所述圆形喷头上远离注药管的一端设置有摄像头承载装置,所述摄像头承载装置包裹承载头主体以及设置在承载头主体上远离圆形喷头的一端中心位置用于观测并可自动照明的微型无线摄像头,所述智能腔道给药装置还包括用于设置参数和接受治疗信息的控制显示操作平台以及接收和发送信号的无线信号处理器。作为优选,所述微型无线摄像头的前端设置了用于包括微型无线摄像头镜头处并可拆卸的特殊包裹装置,所述承载头主体为热塑性聚酯PETG、硅橡胶等高透明医用高分子材料,所述特殊包裹装置为水晶透明材料。作为优选,所述透明药液袋与蠕动泵之间设置有用于控制药液流出启止大小的可控药液阀门。作为优选,所述温控元件以套管的形式安装在药液输送软管的外侧。作为优选,所述温控元件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控元件为加热套管。作为优选,所述圆形喷头的外壁上设置有刻度线。作为优选,所述可控药液阀门上设置有控制器,所述可控药液阀门为可控单向阀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1、本专利技术包括控制显示操作平台、加热套管、蠕动泵、可控药液阀门、微型无线摄像头,并在加热套管、蠕动泵、可控药液阀门、微型无线摄像头上都设置了相关的控制装置,本专利技术还设置了无线信号处理器,其中微型无线摄像头就是通过该无线信号处理器将所观测到的图像传递给控制显示操作平台,控制显示操作平台则是通过有线通信电路与其他的设备连接控制,通过上述有线通信和无线的设置组合,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本专利技术的操作性和数据信号传输效果,即本专利技术不仅操作方便、灌药效果好,而且给药均匀、自动化程度高,更节省人力,相比于现有的技术更加智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智能腔道给药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智能腔道给药装置的主视图;以上各图中,1、药液输送软管;2、透明药液袋;3、温控元件;301、温度传感器;4、蠕动泵;5、注药管;6、圆形喷头;601、药液孔;7、摄像头承载装置;701、微型无线摄像头;702、螺纹;8、特殊包裹装置;9、可控药液阀门;10、无线信号处理器;11、控制显示操作平台;1101、显示屏;1102、操作按键。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实施例1,如图1、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设计了一种智能腔道给药装置,包括用于输送药液的药液输送软管1,药液输送软管1上沿输送药液的方向依次设置有用于承装药液并可替换的透明药液袋2、用于对管内药液加热的温控元件3以及用于给药液提供输送动力的蠕动泵4,蠕动泵4为有源电子设备,具有调速功能,旋转速度稳定,配合不同管径的软管可使药液以不同的速度输送至人体内,药量可以根据流速进行精确控制,温控元件3以管套的形式安装在输液软管外侧,用以加热流过的药液,可替换的透明药液袋2因蠕动泵可使药液自动输出,药液袋放置无特殊要求,使用时尽量避免挤压;在蠕动泵4出口处设置了对药液进行二次输送的注药管5,注药管5是通过药液输送软管设置在蠕动泵上的,该药液输送软管设置在蠕动泵的管道内(该管道用于使药液流进和流出,该药液输送软管就是设置在用于流出的管道上),注药管5为伸缩式软管,长度可调节;在注药管5上远离蠕动泵4的一端设置有用于使药液均匀流出至患部的圆形喷头6,将喷头前端设置为圆形封闭头,比普通给药管更易进入人体,病人不适感小;喷头表面均匀分布多个流液孔,可使药液均匀输出至患部;圆形喷头6上远离注药管5的一端还设置了摄像头承载装置7,该摄像头承载装置7包括承载头主体,承载头主体上远离圆形喷头6的一端中心位置设置有用于观测腔道内部情况的微型无线摄像头701,本专利技术中的微型无线摄像头701有自带照明的功能,选用这样的摄像头主要是为了节省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智能腔道给药装置,包括用于输送药液的药液输送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药液输送软管上沿输送药液的方向依次设置有用于承装药液并可替换的透明药液袋、用于对药液输送软管内流经药液进行加热的温控元件以及用于给药液提供输送动力的蠕动泵,所述蠕动泵上设置有用于对药液进行二次输送的注药管,所述注药管上远离蠕动泵的一端设置有用于使药液均匀流出至患部的圆形喷头,所述圆形喷头的表面上均匀设置有用于均匀流液进行处理患处的流液孔,所述圆形喷头上远离注药管的一端设置有摄像头承载装置,所述摄像头承载装置包括承载头主体以及设置在承载头主体上远离圆形喷头的一端中心位置用于观测并可自动照明的微型无线摄像头,所述智能腔道给药装置还包括用于设置参数和接受治疗信息的控制显示操作平台以及接收和发送信号的无线信号处理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腔道给药装置,包括用于输送药液的药液输送软管,其特征在
于:所述药液输送软管上沿输送药液的方向依次设置有用于承装药液并可替换
的透明药液袋、用于对药液输送软管内流经药液进行加热的温控元件以及用于
给药液提供输送动力的蠕动泵,所述蠕动泵上设置有用于对药液进行二次输送
的注药管,所述注药管上远离蠕动泵的一端设置有用于使药液均匀流出至患部
的圆形喷头,所述圆形喷头的表面上均匀设置有用于均匀流液进行处理患处的
流液孔,所述圆形喷头上远离注药管的一端设置有摄像头承载装置,所述摄像
头承载装置包括承载头主体以及设置在承载头主体上远离圆形喷头的一端中心
位置用于观测并可自动照明的微型无线摄像头,所述智能腔道给药装置还包括
用于设置参数和接受治疗信息的控制显示操作平台以及接收和发送信号的无线
信号处理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腔道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承雪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汉方制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