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3D打印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243302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5-15 04: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3D打印装置,包括主机架、出料打印头、成型打印台,还包括一用于带动出料打印头移动从而改变出料打印头位置的打印头位移调节机构,所述出料打印头上设有用于输入打印原料的打印头进料端,所述出料打印头内设有与打印头进料端连通的出料通道,所述成型打印台包括定台板、至少一个可上下移动的动台板、与动台板一一对应且用于带动动台板上下移动的台板位移调节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结构合理,能根据支撑需求进行调节,灵活地提供一部分原始支撑(非打印支撑),从而减少了原本打印支撑的需求,可提高打印效率、减少产品局部塌陷的风险、节省支撑材料,且能保证打印过程中产品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3D打印
,尤其涉及一种3D打印装置
技术介绍
3D打印机又称三维打印机(3DP),是利用累积制造技术,即快速成形技术的一种机器。3D打印技术是一种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熔融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打印一层层的粘合材料来制造三维的物体,也即用逐层打印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现阶段3D打印机多被用来制造产品。3D打印机主要包括打印结构(打印头)、成型打印台(产品在其上成型)和打印头位移调节机构(可以在空间上改变打印头的位置,使得打印出的原料能落在成型打印台上方的不同位置,以实现产品三维成型)JD打印设备打印产品时,经常会遇到需要打“支撑”的情况,例如一个产品某部分是悬空的,那么该悬空部分显然无法直接打印定型,需要先在悬空部分下方打印出“支撑”,然后在支撑上打印该悬空部分,产品成型后,再去掉“支撑”。“支撑”可以选用易脱离的材料,也可以做成空心结构,方便后续分离去除。但是,每打印一个“支撑”,都会消耗掉更多的材料和打印时间,且“支撑”的承载能力也有限(要保证“支撑”易分离去除),若支撑较高较大,也容易造成产品局部塌陷甚至损坏。然而,目前的3D打印设备,在节省“支撑”体积、数量,提升打印效率和打印过程稳定性等方面,仍有所欠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合理,能灵活地提供一部分原始支撑,减少打印支撑的需求,可提高打印效率、减少产品局部塌陷的风险、节省支撑材料,能保证打印过程中产品稳定性好的3D打印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3D打印装置,包括主机架、出料打印头、成型打印台,还包括一用于带动出料打印头移动从而改变出料打印头位置的打印头位移调节机构,所述出料打印头上设有用于输入打印原料的打印头进料端,所述出料打印头内设有与打印头进料端连通的出料通道,所述成型打印台包括定台板、至少一个可上下移动的动台板、与动台板--对应且用于带动动台板上下移动的台板位移调节机构。出料打印头用于输出打印原料(如熔融塑料)至成型打印台,打印头位移调节机构用于调节出料打印头与成型打印台之间的相对位置(出料打印头出料方向始终朝下,改变的是水平位置和高度)。成型打印台包括了定台板和至少一个动台板,定台板位置不会变化,动台板则可以上下调节。如此,开始打印时,当某部分需要打印“支撑”,则该部分对应位置的动台板可以升起,从而可以省去该处原本所需的全部或部分“支撑”,节省了打印时间、“支撑”原料,且减少了 “支撑”后,还提升了整体的承力能力,有助于提升打印过程中成型产品和整个结构的稳定性。作为优选,所述出料通道竖直且呈圆柱形,出料打印头设于一打印头台架上,所述打印头位移调节机构为一并联机构,并联机构包括三个并联支链,并联支链包括两个调节杆、一个可上下移动的带动块,同一并联支链中的带动块与调节杆上端之间球形铰接,各调节杆下端与打印头台架之间球形铰接,三个并联支链沿出料通道的周向均匀分布。“球形铰接”,亦作“球型铰接”、“球铰”。本方案给出了一个三自由度并联机构的形式,通过各带动块的上下移动,从而使各调节杆的角度和高度发生变化,以带动打印头台架和出料打印头进行水平方向上的移动以及高度方向上的移动。作为优选,所述并联支链还包括支链电机、竖导向杆、传动机构,传动机构包括主动轮、从动轮、绕过主动轮与从动轮的传动皮带,传动皮带首位闭合,同一并联支链中:主动轮的转动动力来自支链电机,带动块与竖导向杆之间滑动连接,带动块的可滑动方向竖直,带动块上设有定孔、活孔,定孔、活孔均贯穿带动块上、下表面,传动皮带穿过定孔、活孔,传动皮带处在定孔中的部分与带动块之间固定连接。支链电机通过主动轮带动传动皮带转动,从动轮起到定位和配合张紧传动皮带的作用。传动皮带可带着带动块上下移动,带动块上下移动时,传动皮带处在定孔中的部分与带动块之间相对位置始终不变,而传动皮带处在活孔中的部分与带动块之间则有相对移动。作为优选,所述台板位移调节机构包括一气缸/油缸,在互相对应的动台板与台板位移调节机构中:气缸/油缸的活塞杆连接动台板下端,气缸/油缸的活塞杆的可伸缩方向竖直。作为优选,所述台板位移调节机构包括一伺服气缸/伺服油缸,在互相对应的动台板与台板位移调节机构中:伺服气缸/伺服油缸的活塞杆连接动台板下端,伺服气缸/伺服油缸的活塞杆的可伸缩方向竖直。不论是气缸/油缸、伺服气缸/伺服油缸,只要能实现动台板的高度调节即可,也可以选用其它任意常用的调节机构,如丝杆机构等。作为优选,还包括一加色环管,加色环管套在出料打印头外且与出料通道同轴,加色环管上设有多根着色管,着色管进口连通加色环管,着色管出口连通出料通道,各着色管沿出料通道周向均匀分布,所述加色环管通过颜料输送栗接通至颜料筒。颜料输送栗将颜料筒中的颜料(即染色料、着色料)输送到加色环管,加色环管通过各着色管将颜料输入出料通道,从而可在出料通道中对打印原料进行着色。该着色方式,可以不用预先进行打印原料与颜料之间的调和,避免了打印原料与颜料调和后,易在混合原料(带有颜料)储存容器中出现沉积分层(颜料和打印原料重沉轻浮),而导致的后续打印时混合原料均匀性差的问题。而且,3D打印原料并非一定是熔融原料(熔融塑料等),也可以是固体条形料(固体条形料在进入出料通道后才被加热熔融),本方案的着色方式就可以满足该类打印原料的着色。作为优选,所述出料通道内设有与出料通道同轴的隔热筒,隔热筒上、下端均开口,隔热筒通过连接杆与出料打印头连接,隔热筒外侧壁与出料通道的通道壁之间形成薄料着色通道,着色管出口朝向隔热筒外侧壁,着色管出口处设有着色单向阀。着色时,至少要保证最终打印料(从打印头到成型打印台后固化定型的料)夕卜表面充分着色(最终打印料内部也允许有一些颜料,但越少越好,内部颜料含量越高,越影响最终打印料的强度和整体结构稳定性,也越费颜料)。直接将颜料输入出料通道的着色方式,虽然优点很多,但还是容易消耗相对较多的颜料,这是因为,颜料在进入出料通道、接触到相对高温的熔融原料后,容易混入熔融原料中,若颜料量不充分,会出现最终打印料表面着色不完全、着色程度不足的问题,而为了保证最终打印料表面着色充分,就又不得不输入相对较多的颜料,这样一来,最终打印料内部混入的颜料还是很多的,会存在上述最终打印料的强度和整体承力能力较差的不足。再者,颜料相对打印原料而言,粘性大、流动性差、易受热结块、甚至变焦,出料通道内颜料量大(含量比例高)时,极易造成出料打印头的堵塞。而在本方案中,采用了隔热筒结构,出料通道内熔融的打印原料从上向下流动到隔热筒处后,被隔热筒暂时分成内外两部分,隔热筒内部打印原料依然保有相对较高的温度,正常从隔热筒内部流下,隔热筒外部打印原料处在薄料着色通道中,相对厚度较薄,且会快速、不断地接触到输入的颜料,开始充分混合(薄料着色通道中打印原料厚度薄,易与颜料结合充分),并且该当前第1页1 2 3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3D打印装置,包括主机架、出料打印头、成型打印台,还包括一用于带动出料打印头移动从而改变出料打印头位置的打印头位移调节机构,其特征是,所述出料打印头上设有用于输入打印原料的打印头进料端,所述出料打印头内设有与打印头进料端连通的出料通道,所述成型打印台包括定台板、至少一个可上下移动的动台板、与动台板一一对应且用于带动动台板上下移动的台板位移调节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乔王舒文吴钍荣章剑磊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计量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