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座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239120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5-15 01: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日用品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座椅,包括中心轴管和两组平行设置的单侧翻转体,单侧翻转体包括座框杆、前支腿、后支腿、支腿连杆、座框支杆、翻转板和中心座,两组单侧翻转体的中心座同轴设置且通过中心轴管固连,座框杆、前支腿和后支腿各自的安装端分别铰接于中心座,且能够同心的转动,翻转板的安装端铰接于前支腿,通过翻转,翻转板的翻转端能够分别与前支腿贴合限位于安装端的两侧,座框支杆的第一端铰接于座框杆,座框支杆的第二端铰接于翻转板的安装端,支腿连杆的第一端铰接于后支腿,支腿连杆的第二端铰接于翻转板的安装端。由此设置,各零件皆位于中心座的同一侧,使得座椅在折叠状态下占用的空间少,搬移便捷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日用品
,特别是涉及一种座椅
技术介绍
当今社会中,供人们休息的坐卧装置已普及使用,其中,对于座椅,其需要被搬移至需要的位置供人们使用。近年来,对于座椅搬移折叠的空间节约性和搬移便捷性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提高座椅在搬移过程中的空间节约性和便捷性成为设计目标。现有技术中,存在能够折叠的座椅,将折叠状态的座椅进行搬移,在到达使用位置后,再将座椅进行展开码放。而折叠状态的座椅通常呈靠背和椅腿分别向两对侧伸出的结构状态,各零部件各自占用空间,这使得折叠状态的座椅所占用的整体空间大,特别是两对侧分别伸出的椅腿和靠背,其整体沿此长度方向占用的空间过大,使得搬移过程中的便捷性低。而若将折叠状态的座椅放入汽车中进行运输,易由于在上述长度方向分别向两侧伸出的椅腿和靠背,最终使得座椅无法被置入汽车中,进一步降低了搬移的便捷性。以上现有技术中,座椅在折叠结构占用空间大和搬移便捷性低等缺陷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座椅,通过本技术的应用将明显提高搬移过程中的空间节约性和便捷性。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座椅,包括中心轴管和两组平行设置的单侧翻转体,所述单侧翻转体包括座框杆、前支腿、后支腿、支腿连杆、座框支杆、翻转板和中心座,两组所述单侧翻转体的所述中心座同轴设置且通过所述中心轴管固连,所述座框杆、所述前支腿和所述后支腿各自的安装端分别铰接于所述中心座,且能够同心地转动,所述翻转板的安装端铰接于所述前支腿,通过翻转,所述翻转板的翻转端能够分别与所述前支腿贴合限位于所述翻转板安装端的两侧,所述座框支杆的第一端铰接于所述座框杆,所述座框支杆的第二端铰接于所述翻转板的翻转端,所述支腿连杆的第一端铰接于所述后支腿,所述支腿连杆的第二端铰接于所述翻转板的翻转端。可选地,所述翻转板的安装端与翻转端之间的长度为LI,所述翻转板与所述前支腿的铰接位置点至所述前支腿的安装端之间的长度为L2;所述座框支杆的第一端与其第二端之间的长度为L3;所述座框支杆与所述座框杆的铰接位置点至所述座框杆的安装端的距离为L4;LI与L2的长度之和等于L3与L4的长度之和。可选地,所述翻转板的安装端与其翻转端之间的长度为LI,所述翻转板与所述前支腿的铰接位置点至所述前支腿的安装端之间的长度为L2;所述支腿连杆的第一端与其第二端之间的长度为L5;所述支腿连杆与所述后支腿的铰接位置点至所述后支腿的安装端的距离为L6;LI与L2的长度之和等于L5与L6的长度之和。可选地,所述单侧翻转体还包括靠背杆、扶手杆和扶手支杆,所述靠背杆的安装端铰接于所述中心座,所述扶手杆的安装端铰接于所述靠背杆,所述扶手支杆的第一端铰接于所述扶手杆,所述扶手支杆的第二端铰接于所述座框杆。可选地,还包括安装于所述座框杆的限位块,所述限位块设于所述扶手支杆的第二端与所述座框杆的安装端之间,在展开的结构下,所述限位块与所述扶手支杆相抵。可选地,在展开的结构下,以所述扶手支杆的第二端为基点,所述扶手支杆向所述靠背杆倾斜。可选地,还包括座面支撑件,所述座面支撑件安装于两组所述单侧翻转体的所述座框杆之间。可选地,所述座面支撑件具有下凹的弧度。可选地,两组所述单侧翻转体的所述靠背杆之间、所述前支腿之间、以及所述后支腿之间分别安装有连接件。可选地,还包括脚套,在所述前支腿和所述后支腿上分别安装有所述脚套。在一个关于座椅的实施方式中,座椅包括中心轴管和两组平行设置的单侧翻转体,单侧翻转体包括座框杆、前支腿、后支腿、支腿连杆、座框支杆、翻转板和中心座,两组单侧翻转体的中心座同轴设置且通过中心轴管固连,座框杆、前支腿和后支腿各自的安装端分别铰接于中心座,且能够同心的转动,翻转板的安装端铰接于前支腿,通过翻转,翻转板的翻转端能够分别与前支腿贴合限位于安装端的两侧,座框支杆的第一端铰接于座框杆,座框支杆的第二端铰接于翻转板的翻转端,支腿连杆的第一端铰接于后支腿,支腿连杆的第二端铰接于翻转板的翻转端。通过以上结构设置,对于座椅左右两侧的单侧翻转体,在展开的状态下,座框杆呈水平或后仰的状态,前支腿和后支腿分别从前侧和后侧起到支撑作用,两侧的单侧翻转体的共两个前支腿和共两个后支腿的底端支撑点分别能够与支撑面接触,且四个底端支撑点位于同一平面内,由此,在左右两个座框杆上共同架设座椅面后,便能够供使用者乘坐;在折叠状态下,以两个后支腿为支点,支腿连杆的第二端带动翻转板的翻转端发生转动,使翻转板绕其安装端转动,从而翻转板的翻转端从翻转板的安装端一侧转动至另一侧,并被前支腿的相应位置限位支撑,在此过程中,前支腿与后支腿以中心座为转动轴心发生相对转动,并靠拢。同理地,座框支杆的第二端随翻转板的翻转端联动,此过程中,座框杆与前支腿以中心座位转动轴线相互转动靠拢。在折叠完毕的状态下,座椅杆、前支腿和后支腿相互贴近,且皆位于中心座的同一侧,由此,此折叠结构的座椅能够被搬移和存放。现有技术中,座椅折叠过程中,座框杆、前支腿和后支腿相互间的转动轴不是以其各自端部的同一转动中心为转动轴,此结构造成了折叠完毕的结构中,座椅杆、前支腿和后支腿的各个端部无法达到平齐的状态,这必然使折叠结构的座椅占用的长度空间大于任一个单独零件的长度。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座椅,本实施方式提供的座椅在折叠状态下,座框杆、前支腿和后支腿的端部以同一转动中心为边界,即以中心座为平齐的端部边界,由此,使得座椅在折叠状态下占用的长度空间相当于座框杆、前支腿和后支腿三个零件中最长的一个,而其它较短的零件皆位于最长的零件占用的长度空间范围之内,由此,本座椅最大限度地节约了折叠状态下占用的空间,也必然明显提高了搬运的边界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展开结构第一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展开结构第二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间状态结构第一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间状态结构第二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结构折叠结构示意图;图1至图5中:中心轴管一1、座框杆一2、前支腿一3、后支腿一4、支腿连杆一5、座框支杆一 6、翻转板一 7、中心座一 8、靠背杆一 9、扶手杆一 10、扶手支杆一 11、限位块一 12、座面支撑件一13、脚套一14。【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核心是提供一种座椅,通过本技术的应用将明显提高搬移过程中的空间节约性和便捷性。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考图1至图5,图1为本技术展开结构第一不意图;图2为本技术展开结构第二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间状态结构第一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间状态结构第二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结构折叠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座椅,其特征在于,包括中心轴管(1)和两组平行设置的单侧翻转体,所述单侧翻转体包括座框杆(2)、前支腿(3)、后支腿(4)、支腿连杆(5)、座框支杆(6)、翻转板(7)和中心座(8),两组所述单侧翻转体的所述中心座(8)同轴设置且通过所述中心轴管(1)固连,所述座框杆(2)、所述前支腿(3)和所述后支腿(4)各自的安装端分别铰接于所述中心座(8),且能够同心地转动,所述翻转板(7)的安装端铰接于所述前支腿(3),通过翻转,所述翻转板(7)的翻转端能够分别与所述前支腿(3)贴合限位于所述翻转板(7)安装端的两侧,所述座框支杆(6)的第一端铰接于所述座框杆(2),所述座框支杆(6)的第二端铰接于所述翻转板(7)的翻转端,所述支腿连杆(5)的第一端铰接于所述后支腿(4),所述支腿连杆(5)的第二端铰接于所述翻转板(7)的翻转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宝庆孙元旦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泰普森创意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