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韦鲲专利>正文

一种内置控制力矩陀螺的轮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235827 阅读: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5-14 22: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内置控制力矩陀螺的轮毂,包括:轮辋、左轮辐、右轮辐和控制力矩陀螺,该控制力矩陀螺包括飞轮外壳端盖、飞轮、飞轮外壳以及驱动飞轮的飞轮电机,还包括控制系统,该控制系统基于DSP信号处理系统,通过传感器检测到车体或轮毂的倾斜速度和倾斜角度,为使车体保持平衡,使高速旋转的控制力矩陀螺产生力矩并通过车轴作用到车体框架上,从而迫使车体的倾斜程度得到纠正并恢复平衡状态。该轮毂能够在车身发生倾斜或者有侧翻倾向时,通过轮毂在车轴轴向对车体施加反力矩作用,从而减缓车体倾斜程度,提高了安全性。本轮毂也可以与放置在车体内的其他控制力矩陀螺配合使用,共同出力保持车体平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轮毂,尤其涉及一种内置控制力矩陀螺的轮毂,其属于交通工具

技术介绍
目前,交通车辆,比如汽车,摩托车或者两轮电动自行车等使用的车轮,无论是驱动轮或者被驱动轮,作为车辆的组成构件,其自身并无保持平衡的能力,当车身在发生倾斜或者有侧翻倾向时,无法及时地减缓车体倾斜程度,安全性差。现有技术中典型的轮毂结构如文献CN102442197A所公开的,所述轮毂包括毂圈,所述的毂圈连接一个端面,端面与空心输出轴连接,空心输出轴的轴孔中设有一根整体支轴,所述的支轴上固定有电机,电机的电源线直接从电机壳伸出来,所述的电机裸露在毂圈的外面;所述的电机上固定设有变速箱体,所述的变速箱体内转动设有空心输出轴和输入轴,所述的输入轴与电机轴传动联接,所述的空心输出轴与毂圈传动联接;所述的空心输出轴上设有至少两个从动齿轮,从动齿轮可在空心输出轴上转动,所述的输入轴上对应固定有与从动齿轮啮合传动的主动齿轮,所述的输入轴和固定在该输入轴上的主动齿轮组成一个齿轮组;所述的从动齿轮设有内齿,空心输出轴上设有棘爪活动槽,棘爪轴穿过设在棘爪活动槽中的棘爪,棘爪可在棘爪活动槽中翘动,棘爪上设有作用在空心输出轴上使其一端翘起并卡在内齿上的扭簧;所述的空心输出轴的轴孔内设有可顶起棘爪翘入端的滑动件,所述的滑动件上设有导向孔,所述的支轴设在导向孔中;所述的支轴侧壁上设有导向槽,所述的导向槽中设有卡件,卡件连接在滑动件上,卡件上连接有调节杆,调节杆设置在支轴的孔内。这种结构的轮毂只能被动地由电机驱动旋转,没有保持平衡的能力,当车体有一定倾斜角度时或将向某方向倾斜时,无法对该倾斜角度进行纠正,不能使车体恢复或者保持平衡。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新型的内置控制力矩陀螺的轮毂,特别是直接应用于交通车辆(包括机动车,摩托车或者电动自行车等)领域的一种轮毂。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内置控制力矩陀螺的轮毂包括:轮辋,轮辋的左侧设置有左轮辐,轮辋的右侧设置有右轮辐,在左轮辐与右轮辐之间设置有控制力矩陀螺,该控制力矩陀螺包括飞轮外壳端盖、飞轮、飞轮外壳以及驱动飞轮的飞轮电机,飞轮外壳端盖底部设置有上轴承座,飞轮外壳内部底侧设置有下轴承座,上轴承座和下轴承座用于安装轴承以支撑飞轮;飞轮外壳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轴,飞轮外壳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轴,第一轴比第二轴长,第一轴和第二轴的轴线位于同一条直线上;左轮辐的中心部设置有左轴孔,该左轴孔内设置有左轴承,所述的第一轴插入该左轴承中并与该左轴承耦合;所述的右轮辐的中心部设置有右轴孔,该右轴孔内设置有右轴承,所述的第二轴插入该右轴承并与该右轴承耦合;左法兰轴通过法兰面和螺栓固定安装在左轮辐的法兰面上;刹车盘片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左法兰轴的法兰面上,左法兰轴穿过左车架轴承的内孔,左车架轴承与左车架耦合;第一轴穿过左法兰轴的内孔并且伸出和一皮带轮或一齿轮固定连接,或者和一伺服电机直接耦合,皮带轮能够带动第一轴进行旋转伺服运动,进而带动飞轮外壳摆动;右法兰轴通过法兰面和螺栓固定安装在右轮辐的法兰面上;链轮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右法兰轴的法兰面上,右法兰轴穿过右车架轴承的内孔,右车架轴承与右车架耦合;所述的轮毂还包括控制系统,该控制系统基于DSP信号处理系统,通过传感器检测到车体或轮毂的倾斜速度和倾斜角度,为使车体保持平衡,则控制系统发出位置和速度控制指令给伺服驱动器,控制电机通过皮带轮带动飞轮外壳执行相应幅度和速度的摆动,使高速旋转的控制力矩陀螺产生力矩并通过车轴作用到车体框架上,从而使车体的倾斜程度得到纠正并恢复平衡状态。所述的控制力矩陀螺为一个或多个;该控制力矩陀螺的力矩作用沿着车轴的方向或者沿着车轮前进或后退的方向。所述的控制力矩陀螺的伺服电机位于轮毂外部;而飞轮电机,飞轮以及飞轮外壳均内置于轮毂腔内。所述的控制力矩陀螺的伺服电机位于轮毂内部,且飞轮电机,飞轮以及飞轮外壳均内置于轮毂腔内。所述轮毂的材质为铝合金,为分片式结构,采用2片式或3片式锻造方法加工制造;3片式锻造方法加工制造的轮毂中,所述左轮辐和右轮辐分别通过定位销和螺栓与轮辋安装固定在一起;2片式锻造方法加工制造的轮毂中,所述左轮辐或右轮辐二者其中之一通过定位销和螺栓与轮辋安装固定在一起;所述左轮辐或右轮辐二者中的另一个与轮辋形成不可拆卸的一体式结构。驱动飞轮的飞轮电机通过法兰安装固定在飞轮外壳的底部,电机轴伸入飞轮的空心轴内采用间隙配合从而驱动飞轮旋转。驱动飞轮的飞轮电机通过联轴器驱动飞轮。驱动飞轮的飞轮电机采用外转子电机和飞轮集成为一体。所述的第一轴为空心轴,第二轴为实心轴。所述的驱动飞轮的飞轮电机的电缆线和编码器线通过第一轴向外伸出。所述的左法兰轴为空心法兰轴,右法兰轴为实心法兰轴;或者左法兰轴和右法兰轴均为空心法兰轴。所述的链轮用于驱动车轮旋转,刹车盘片在刹车钳作用下对车轮进行制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内置控制力矩陀螺的轮毂的有益效果在于:能够在车身发生倾斜或者有侧翻倾向时,通过轮毂在车轴轴向对车体施加反力矩作用,从而减缓车体倾斜程度,甚至使车身恢复平衡,提高了安全性,最大限度保护车内乘客人身安全。【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内置控制力矩陀螺的轮毂的左侧各部件的相互位置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内置控制力矩陀螺的轮毂的右侧各部件的相互位置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内置控制力矩陀螺的轮毂的左侧轮辐分解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内置控制力矩陀螺的轮毂的右侧轮辐分解示意图。图5至图7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控制力矩陀螺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轮毂本体与控制力矩陀螺安装的左侧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轮毂本体与控制力矩陀螺安装的右侧示意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轮毂内控制力矩陀螺的控制系统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如图1-2所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内置控制力矩陀螺的轮毂包括:轮辋I,轮辋I的左侧设置有左轮辐32,轮辋I的右侧设置有右轮辐322,在左轮辐32与右轮辐322之间设置有控制力矩陀螺9,如图5所示,控制力矩陀螺9包括飞轮外壳端盖91,飞轮92,飞轮外壳93以及驱动飞轮的当前第1页1 2 3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置控制力矩陀螺的轮毂,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毂包括轮辋,轮辋的左侧设置有左轮辐,轮辋的右侧设置有右轮辐,在左轮辐与右轮辐之间设置有控制力矩陀螺,该控制力矩陀螺包括飞轮外壳端盖、飞轮、飞轮外壳以及驱动飞轮的飞轮电机,飞轮外壳端盖底部设置有上轴承座,飞轮外壳内部底侧设置有下轴承座,上轴承座和下轴承座用于安装轴承以支撑飞轮;飞轮外壳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轴,飞轮外壳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轴,第一轴比第二轴长,第一轴和第二轴的轴线位于同一条直线上;左轮辐的中心部设置有左轴孔,该左轴孔内设置有左轴承,所述的第一轴插入该左轴承中并与该左轴承耦合;所述的右轮辐的中心部设置有右轴孔,该右轴孔内设置有右轴承,所述的第二轴插入该右轴承并与该右轴承耦合;左法兰轴通过法兰面和螺栓固定安装在左轮辐的法兰面上;刹车盘片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左法兰轴的法兰面上,左法兰轴穿过左车架轴承的内孔,左车架轴承与左车架耦合;第一轴穿过左法兰轴的内孔并且伸出和一皮带轮或一齿轮固定连接,或者和一伺服电机直接耦合,皮带轮能够带动第一轴进行旋转伺服运动,进而带动飞轮外壳摆动;右法兰轴通过法兰面和螺栓固定安装在右轮辐的法兰面上;链轮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右法兰轴的法兰面上,右法兰轴穿过右车架轴承的内孔,右车架轴承与右车架耦合;所述的轮毂还包括控制系统,该控制系统基于DSP信号处理系统,通过传感器检测到车体或轮毂的倾斜速度和倾斜角度,为使车体保持平衡,则控制系统发出位置和速度控制指令给伺服驱动器,控制电机通过皮带轮带动飞轮外壳执行相应幅度和速度的摆动,使高速旋转的控制力矩陀螺产生力矩并通过车轴作用到车体框架上,从而使车体的倾斜程度得到纠正并恢复平衡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韦鲲
申请(专利权)人:韦鲲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