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尘罩的制造工具及防尘罩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3235401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5-14 22:39
技术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减轻固定在环状部件上的操作负担的防尘罩的制造工具。解决手段:在袋状体(10)中插入支柱(32),支柱(32)顶端的头部(33)被袋部(11)覆盖。袋部(11)在与头部(33)抵接的状态下,内插于弹簧橡胶座(100)(环状部件),并将脆弱部(20)与主体筒部(2)之间的内插端部(4)固定在环状部件上。使固定在环状部件上的袋部(11)的脆弱部(20)断裂并去除轴向端部侧。通过支柱(32)及头部(33)来支撑袋部(11),容易将袋部(11)内插于环状部件中,因此,能够减轻环状部件上固定主体筒部(2)的操作负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特别是涉及能够减轻固定到环状部件的操作负担的。
技术介绍
汽车的悬架机构中的减震器上安装有用于防止灰尘进入活塞杆与导杆等之间的防尘罩(例如专利文献I)。在专利文献I所公开的技术中,在安装于车体侧的环状部件(筒状金属件)上固定筒状部件的轴向端部,并以包围活塞杆的四周的方式设置有防尘罩(筒状部件)。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平成7-23903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一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然而,上述的现有技术中,由于在安装于车体侧的环状部件上固定防尘罩的操作繁琐,因此存在该操作负担较大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减轻固定到环状部件的操作负担的。( 二)技术方案为了实现该目的,根据技术方案I所述的防尘罩的制造工具,制造如下防尘罩:筒状主体筒部配置成包围车辆的减震器的活塞杆外周,主体筒部与安装在车体侧的环状部件结合。主体筒部上,袋部与连接轴向端部,袋部上沿周方向形成有与主体筒部相比容易断裂的脆弱部。在袋部与主体筒部的轴向端部连接而成的袋状体中插入支柱,袋部覆盖支柱顶端上设置的头部。袋部在与头部抵接的状态下,内插于环状部件,脆弱部与主体筒部之间的内插端部固定到环状部件上。通过支柱及头部支撑袋部,能够容易将袋部内插于环状部件。固定在环状部件上的袋部的脆弱部断裂,去除轴向端部侧。由此,能够具有减轻主体筒部固定到环状部件的操作负担的效果。根据技术方案2所述的制造工具,在设置于支柱周围的壁部的内侧插入主体筒部。由于壁部的顶端面与环状部件的轴向端面抵接,因此通过壁部的顶端面,能够进行环状部件相对于袋部的定位。因此,在技术方案I的效果的基础上,还具有提高环状部件相对于袋部的定位精确度的效果。根据技术方案3所述的制造工具,壁部上,以使从袋部所抵接的头部的抵接面到顶端面的轴向长度,与从抵接面所抵接的袋部的内面到伸出部的轴向长度相同的方式设定顶端面的位置。主体筒部中,伸出部从轴向端部比环状部件内径更向径向外侧突出。其结果为,在技术方案2的效果的基础上,通过壁部的顶端面,将袋部内插于环状部件时具有将环状部件准确安装在伸出部的位置上的效果。根据技术方案4所述的制造工具,头部形成有在覆盖有袋部的状态下,透过孔部能够看到的凹部。由于袋部避开与主体筒部的轴线交叉的部位并沿厚度方向贯通孔部,因此通过凹部能够容易插进手指或工具。由此,具有在使脆弱部断裂时,使用孔部能够容易对袋部施加力的效果。另外,由于避开与轴线交叉的部位设置有孔部,因此在使脆弱部断裂时,以用孔部将袋部撬开的方式,对脆弱部施加撬动方向的力,能够使应力容易集中在断裂的开始位置。因此,在技术方案I至3中任意一项的效果的基础上,还具有能够容易使脆弱部断裂的效果。根据技术方案5所述的防尘罩的制造方法,制造如下防尘罩:筒状的主体筒部配置成包围车辆的减震器的活塞杆外周,主体筒部与安装在车体侧的环状部件结合。通过准备工序准备袋状体,该袋状体是沿周向形成与主体筒部相比更容易断裂的脆弱部的袋部与轴向端部连接而成的;通过覆盖工序,在设置于支柱顶端的头部上覆盖袋状体的袋部;通过内插工序,将覆盖在头部上的袋部内插于环状部件;通过去除工序,在将脆弱部与主体筒部之间的内插端部固定于环状部件上的状态下,使脆弱部断裂,保留固定于所述环状部件的内插端部并去除轴向端部侧。由此,具有与技术方案I同样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安装有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防尘罩的悬架机构的轴向截面图。图2为袋状体的立体图。图3为对袋状体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的示意图,其中,(a)为表示型坯的挤出工序的不意图,(b)为表不气体吹入工序的不意图,(C)为表不脱t旲及最后加工工序的不意图。图4为脆弱部的截面图。图5为防尘罩的制造工具的俯视图。图6为在图5的V1-VI线处的制造工具的截面图。图7为内插于环状部件的袋状体的侧视图。附图标记说明I防尘罩2主体筒部4内插端部5 伸出部10 袋状体11 袋部18 孔部20 脆弱部30 制造工具32 支柱33 头部34 抵接面35 凹部39壁部40顶端面100弹簧橡胶座(环状部件)110减震器112活塞杆O轴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首先,参照图1,对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防尘罩I的概略结构进行说明。图1为安装有第一实施方式的防尘罩I的悬架机构的轴向截面图。悬架机构是如下部件:通过固定装置(未图示),将下端与车轮(未图示)侧连接的减震器110的上端连接到车体框架(未图示)侧,由此用于将车轮能够上下方向摇动地悬架于车体框架。在图1中,为了便于理解,省略车体(车体框架)及固定装置的图示,并省略减震器110及盘簧113在轴向(图1上下方向)上的一部分的图示。如图1所示,悬架机构中,将盘簧113的下端部(未图示)固定在减震器110的缸体111上,在盘簧113的上端部与固定装置(未图示)的支撑座之间间隔设置有弹簧橡胶座100(环状部件)。通过固定装置使从车轮侧经由减震器110向车体框架侧传递的振动减小,通过弹簧橡胶座100使从车轮侧通过盘簧113向车体框架侧传递的振动减小。弹簧橡胶座100具备在形成为从轴向(图1上下方向)观察呈圆环状的主体部101,及从该主体部101向径向外侧伸出形成的凸缘部102,这些部件通过具有适当弹簧常数的橡胶状弹性体一体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弹簧橡胶座100具备从主体部101的轴向一端侧(图1下侧)的内周缘向径向内侧呈圆环状突出的突出部103。防尘罩I是用于防止灰尘进入减震器110的薄壁筒状部件,具备主体筒部2、开口端部3及内插端部4,所述主体筒部2配置为包围减震器110的活塞杆112的外周;所述开口端部3配置在缸体111的外周部;所述内插端部4配置在活塞杆112的顶端侧,弹簧橡胶座同时插入到弹簧橡胶座100的主体部101 ;这些部件一体成型。主体筒部2为确保轴向的弹性形成为蛇腹状,在轴向的端部形成有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凸缘状的伸出部5。伸出部5是用于在轴向上划分主体筒部2与内插端部4的部位,具有能够与弹簧橡胶座100的主体部101的轴向端面(图1下侧面)抵接的外径。通过伸出部5,确定内插端部4向弹簧橡胶座100的主体部101的插入长度。在本实施方式中,防尘罩I由热可塑性树脂一体成型。作为热可塑性树脂,可以从聚丙烯或聚乙烯等的聚烯烃类树脂、聚酰胺类树脂、聚氯乙烯类树脂、聚酯类树脂、聚氨酯类树脂、苯乙烯类树脂等的各种热可塑性高弹性材料、聚丙烯等聚烯烃类树脂中混合有乙烯丙稀橡胶并进行分散化后的物质等中适当进行选择。此外,防尘罩I可以由橡胶弹性体成型。接着,参照图2,对防尘罩I的内插端部4内插于弹簧橡胶座100的主体部101时所使用的袋状体10进行说明。图2为袋状体10的立体图。如图2所示,袋状体10为径向端部侧比主体筒部2缩径的袋部11与开口端部3相反侧的主体筒部2的轴向端部连接而成的成型体。袋部11具备与主体筒部2 (伸出部5)连接且形成为大致圆筒状的基部12,以及与基部12连接且随着朝向轴向端部而逐渐缩径的大致当前第1页1 2 3 4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50/CN105546018.html" title="防尘罩的制造工具及防尘罩的制造方法原文来自X技术">防尘罩的制造工具及防尘罩的制造方法</a>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尘罩的制造工具,所示防尘罩具备配置成包围车辆的减震器的活塞杆的外周,同时与安装在车体侧的环状部件结合的筒状的主体筒部,该制造工具的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筒部具备与轴向端部连接的袋部,所述袋部沿周向形成有与所述主体筒部相比更容易断裂的脆弱部,所述制造工具具备支柱及头部,所述支柱插入所述主体筒部的轴向端部与所述袋部连接而成的袋状体中;所述头部设置在所述支柱顶端,同时被所述袋部覆盖,所述袋部在与所述头部抵接的状态下内插于所述环状部件中,在将所述脆弱部与所述主体筒部之间的内插端部固定到所述环状部件上的同时,所述脆弱部断裂并去除轴向端部侧。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村哲一冈功
申请(专利权)人:东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