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柱旁双侧部分充填复采残采区遗留煤柱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3230524 阅读:1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5-13 12: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柱旁双侧部分充填复采残采区遗留煤柱的方法。该发明专利技术在勘探查明残采区遗留煤柱和柱采区域分布位置与尺寸等的基础上,采用分段柱旁双侧部分充填的方法依次侧护残采区遗留煤柱,在柱旁双侧充填体中掘进运输顺槽和回风顺槽,并布置短壁机械化工作面复采残采区遗留煤柱。该发明专利技术充分利用了残采区遗留煤柱,不仅减缓了煤炭资源有限性及其消费需求无限性的矛盾,而且避免了柱式体系开采遗留煤柱在长期蠕变作用下发生的瞬时失稳或“多米诺骨牌”失稳等动力灾害的发生,同时也利用柱旁双侧充填体保障了残采区遗留煤柱的安全复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煤炭开采
,尤其是涉及,主要适用于残采区遗留煤柱的安全开采。
技术介绍
近年来,残采区遗留煤柱的复采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其具有良好的开采价值。复采残采区遗留煤柱可以减缓煤炭资源有限性及其消费需求无限性的矛盾,不仅可以提高煤炭资源的采出率、提升企业经济效益,而且可以延长矿井服务年限、促进可持续发展。由于技术、经济等因素的制约,我国一些煤矿为追求短期利益,出现了煤炭资源开采的采厚弃薄、采肥丢瘦、采优弃劣等现象,导致许多块段煤柱的弃采;同时,为防止或减小开采活动对地面建筑物、水体和铁路等的损害,许多矿区普遍采用柱式体系开采来维持采场覆岩的稳定性,进而使得大量残采区遗留煤柱的形成。随着遗留煤柱的弃采与形成,采场应力因遗留煤柱侧向应力的解除而重新分布。这样遗留煤柱的受力状态就会由原来均匀分布的载荷变为相对集中分布的载荷。遗留煤柱在长期集中应力、采空区积水以及自燃发火等因素的耦合作用下,会由表及里发生蠕变破裂,进而使其有效承载面积逐渐减小、强度逐渐弱化,并引发集中应力的再次分布而进一步减小遗留煤柱弹性核区的宽度。当遗留煤柱的有效承载面积继续减小到其极限承载面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47/CN105545309.html" title="一种柱旁双侧部分充填复采残采区遗留煤柱的方法原文来自X技术">柱旁双侧部分充填复采残采区遗留煤柱的方法</a>

【技术保护点】
一种柱旁双侧部分充填复采残采区遗留煤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结合矿井原有地质、技术资料,勘探查明残采区遗留煤柱和柱采区域的分布位置,绘制残采区遗留煤柱和柱采区域的分布形态图,了解柱采区域覆岩的垮落状况,调研柱采区域中矿井水积聚与有害气体的赋存状况;(2)配制充填浆液或膏体,在充填泵的作用下采用柱旁双侧部分充填的方式将浆液或膏体均匀注入残留煤柱两侧的柱采区域中,待其凝固硬化后对残采区遗留煤柱产生侧护作用,并减小柱采区域中矿井水与有害气体对安全复采的威胁;(3)待柱旁双侧充填体凝固硬化达到稳定以后,沿着遗留煤柱的边缘,在柱旁双侧充填体中依次掘进运输顺槽和回风顺槽,使形成完整的运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国瑞白锦文戚庭野章敏张玉江郭军郭峰王泽华康立勋
申请(专利权)人:太原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