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利用涡激振动实现海底输油管道流动减阻装置及方法,装置由振动系统、磁场系统、产电伴热系统组成。振动系统由外筒、支撑板、支撑套环、弹簧和长螺栓构成,负责在海流作用下发生振动响应。磁场系统由磁铁卡槽和磁铁组成,布置在外筒内壁的宽支撑板上,用于构造磁场。产电伴热系统包括导线、电导体层、内绝缘层,将输油管道改造成由内至外依次为钢管、内绝缘层、电导体层、导线、保温层和外绝缘层的六层管道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装置在海流作用下,振动引起导线切割磁感线,由电生热使油流降粘减阻,成本低、零耗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海底管道流体输送
,具体涉及。
技术介绍
稠油粘度高、输送能耗大,其流动减阻问题一直是管道流体输送
的热点话题。随着人们对流动减阻问题研究的不断深入,涌现出了很多稠油流动减阻方法,包括掺热水、掺蒸汽、油气混输、直接加热、电伴热、热水伴热、蒸汽伴热、水环、注泡沫、注降粘剂等。它们中的绝大多数在地面输油管道应用中都取得了较好的减阻效果,但同时也暴露出了明显的缺陷。直接加热、电伴热、热水伴热、蒸汽伴热、掺热水、掺蒸汽都需要消耗大量的热能,配备大功率的加热设备,增加了投资及运营成本。掺热水、掺蒸汽、油气混输、水环、注泡沫等往稠油加入了气相、液相或气液两相介质,使得单一油流转变为多相介质流动,势必需要在末端进行分离,增加了分离设备的投资及运营成本。注降粘剂需要投放大量的降粘药剂,也面临着较高的运行成本。由于陆上稠油开采成本相对较低,陆上油田在能够承受成本投入的前提下会选用上述流动减阻方法。但海洋稠油开采成本巨大,再额外投入加热系统、伴热管汇等势必增加作业负担。另外,海底输油管道所处海床环境温度远比陆上埋地管道环境温度低,大多处于10°C以下,增加了稠油流动的输送压力。因此,亟待设计出适用于海底输油管道稠油流动减阻方法,并实现低投入、高回报。暴露在海水中的海底输油管道,因海流的绕流作用会在管道两侧产生交替脱落的旋涡,从而诱发管道振动。海流几乎是永不停歇的,意味着振动也会持续发生。若有效利用涡激振动的能量来为输油管道提供伴热热能,将大大缩减流动减阻的加热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是针对现有稠油流动减阻方法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成本低廉、效果显著的利用涡激振动实现海底输油管道流动减阻装置及方法。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种利用涡激振动实现海底输油管道流动减阻装置由振动系统、磁场系统、产电伴热系统组成。振动系统包括一个外筒、两块宽支撑板、两块窄支撑板、两个支撑套环、八根弹簧和八根长螺栓。一个支撑套环由对称的两个半环对接组合而成,通过螺栓套装固定于输油管道的外壁,支撑套环的外壁面沿周向等间距布设有四根圆柱形支撑杆,每根支撑杆均套入一根弹簧。两块宽支撑板和两块窄支撑板布置于外筒内壁,使宽支撑板与窄支撑板沿外筒内壁周向呈交错布置,以使两块宽支撑板关于外筒筒轴对称,两块窄支撑板也关于外筒筒轴对称;宽支撑板和窄支撑板的两端均开有螺栓孔,外筒壁面对应的位置也开有螺栓孔,每个螺栓孔均安有一根沉头的长螺栓,长螺栓依次穿过外筒和支撑板的开孔;长螺栓沉头颈部表面车有螺纹,通过螺母将长螺栓和支撑板固定于外筒内壁上;长螺栓其余部分为光杆,套入套在支撑杆上的弹簧的另一端。磁场系统由六个磁铁卡槽和六块磁铁组成。每块宽支撑板内壁设有三个方框形磁铁卡槽,分布于宽支撑板的两端及中部,磁铁卡槽与宽支撑板整体加工成型;每个磁铁卡槽中放置一块方柱形磁铁。产电伴热系统包括导线、电导体层、内绝缘层,布置于输油管道上,通过对由内至外依次为钢管、保温层和外绝缘层三层的输油管道改造而成。在钢管外添加一层内绝缘层,在内绝缘层外布置一层电导体层,在电导体层外布置导线,构成由内至外依次为钢管、内绝缘层、电导体层、导线、保温层和外绝缘层的六层管道结构,其中导线与电导体层构成封闭电回路。所述的支撑套环内径等于输油管道的外径。所述的外筒内径为输油管道外径的3?4倍,外筒长度与支撑板长度相等。所述的弹簧长度为外筒内径与输油管道外径之差的一半,弹簧安装完毕后呈非伸缩状态。利用所述的利用涡激振动实现海底输油管道流动减阻装置可以提供一种利用涡激振动实现海底输油管道流动减阻方法,海流流经外筒时会产生周期性交替脱落的旋涡,诱发外筒振动;外筒与输油管道之间发生振动位移,使得输油管道内的导线切割固定于两块宽支撑板上的磁铁之间构成的磁场磁感线,从而产生感应电流,感应电流经导线流经电导体层发热,产生的热量传递给钢管内部的油流,使油流升温降粘,从而实现输油管道的流动减阻。本专利技术由于采取以上方案,其具有以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装置可根据实际需要按一定间隔布置,实现分段加热,既节约整体布置的成本,又达到了流动减阻的目的;2、本专利技术的外筒、支撑板、磁铁卡槽均由塑料制成,耐腐蚀、成本低;3、本专利技术利用海流引起的涡激振动,海流永不停歇,振动持续发生,使得本装置无需外部提供能量便可持续工作,实现低成本、零耗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外筒剖去1/4后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外筒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宽支撑板、支撑套环及磁铁的拆装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输油管道结构分层剖视图其中:1、输油管道;2、外筒;3、磁铁;4、支撑套环;5、支撑杆;6、弹簧;7、窄支撑板;8、宽支撑板;9、磁铁卡槽;10、长螺栓;11、导线;12、电导体层;13、内绝缘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描述。如图1所示,一种利用涡激振动实现海底输油管道流动减阻装置由振动系统、磁场系统、产电伴热系统组成。如图1、图2所示,振动系统包括一个外筒2、两块宽支撑板8、两块窄支撑板7、两个支撑套环4、八根弹簧6和八根长螺栓10。如图3所示,一个支撑套环4由对称的两个半环对接组合而成,通过螺栓套装固定于输油管道I的外壁,支撑套环4的外壁面沿周向等间距布设有四根圆柱形支撑杆5,每根支撑杆5均套入一根弹簧6。如图1、图2所示,两块宽支撑板8和两块窄支撑板7布置于外筒2内壁,使宽支撑板8与窄支撑板7沿外筒2内壁周向呈交错布置,以使两块宽支撑板8关于外筒2筒轴对称,两块窄支撑板7也关于外筒2筒轴对称;宽支撑板8和窄支撑板7的两端均开有螺栓孔,外筒2壁面对应的位置也开有螺栓孔,每个螺栓孔均安有一根沉头的长螺栓10,长螺栓10依次穿过外筒2和支撑板的开孔;长螺栓10沉头颈部表面车有螺纹,通过螺母将长螺栓10和支撑板固定于外筒2内壁上;长螺栓10其余部分为光杆,套入套在支撑杆5上的弹簧6的另一端。磁场系统由六个磁铁卡槽9和六块磁铁3组成。如图3所示,每块宽支撑板8内壁设有三个方框形磁铁卡槽9,分布于宽支撑板8的两端及中部,磁铁卡槽9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利用涡激振动实现海底输油管道流动减阻装置,其特征在于:由振动系统、磁场系统、产电伴热系统组成;振动系统包括一个外筒(2)、两块宽支撑板(8)、两块窄支撑板(7)、两个支撑套环(4)、八根弹簧(6)和八根长螺栓(10);一个支撑套环(4)由对称的两个半环对接组合而成,通过螺栓套装固定于输油管道(1)的外壁,支撑套环(4)的外壁面沿周向等间距布设有四根圆柱形支撑杆(5),每根支撑杆(5)均套入一根弹簧6;两块宽支撑板(8)和两块窄支撑板(7)布置于外筒(2)内壁,使宽支撑板(8)与窄支撑板(7)沿外筒(2)内壁周向呈交错布置,以使两块宽支撑板(8)关于外筒(2)筒轴对称,两块窄支撑板(7)也关于外筒(2)筒轴对称;宽支撑板(8)和窄支撑板(7)的两端均开有螺栓孔,外筒(2)壁面对应的位置也开有螺栓孔,每个螺栓孔均安有一根沉头的长螺栓(10),长螺栓(10)依次穿过外筒(2)和支撑板的开孔;长螺栓(10)沉头颈部表面车有螺纹,通过螺母将长螺栓(10)和支撑板固定于外筒(2)内壁上;长螺栓(10)其余部分为光杆,套入套在支撑杆(5)上的弹簧(6)的另一端;磁场系统由六个磁铁卡槽(9)和六块磁铁(3)组成;每块宽支撑板(8)内壁设有三个方框形磁铁卡槽(9),分布于宽支撑板(8)的两端及中部,磁铁卡槽(9)与宽支撑板(8)整体加工成型;每个磁铁卡槽(9)中放置一块方柱形磁铁(3);产电伴热系统包括导线、电导体层、内绝缘层,布置于输油管道(1)上,通过对由内至外依次为钢管、保温层和外绝缘层三层的输油管道(1)改造而成;在钢管外添加一层内绝缘层(13),在内绝缘层(13)外布置一层电导体层(12),在电导体层(12)外布置导线(11),构成由内至外依次为钢管、内绝缘层(13)、电导体层(12)、导线(11)、保温层和外绝缘层的六层管道结构,其中导线(11)与电导体层(12)构成封闭电回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红钧,孙兆鑫,尤嘉慧,姚杰,唐有波,廖梓行,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石油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