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海底管道流体输送
,具体涉及。
技术介绍
稠油粘度高、输送能耗大,其流动减阻问题一直是管道流体输送
的热点话题。随着人们对流动减阻问题研究的不断深入,涌现出了很多稠油流动减阻方法,包括掺热水、掺蒸汽、油气混输、直接加热、电伴热、热水伴热、蒸汽伴热、水环、注泡沫、注降粘剂等。它们中的绝大多数在地面输油管道应用中都取得了较好的减阻效果,但同时也暴露出了明显的缺陷。直接加热、电伴热、热水伴热、蒸汽伴热、掺热水、掺蒸汽都需要消耗大量的热能,配备大功率的加热设备,增加了投资及运营成本。掺热水、掺蒸汽、油气混输、水环、注泡沫等往稠油加入了气相、液相或气液两相介质,使得单一油流转变为多相介质流动,势必需要在末端进行分离,增加了分离设备的投资及运营成本。注降粘剂需要投放大量的降粘药剂,也面临着较高的运行成本。由于陆上稠油开采成本相对较低,陆上油田在能够承受成本投入的前提下会选用上述流动减阻方法。但海洋稠油开采成本巨大,再额外投入加热系统、伴热管汇等势必增加作业负担。另外,海底输油管道所处海床环境温度远比陆上埋地管道环境温度低,大多处于10°C以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利用涡激振动实现海底输油管道流动减阻装置,其特征在于:由振动系统、磁场系统、产电伴热系统组成;振动系统包括一个外筒(2)、两块宽支撑板(8)、两块窄支撑板(7)、两个支撑套环(4)、八根弹簧(6)和八根长螺栓(10);一个支撑套环(4)由对称的两个半环对接组合而成,通过螺栓套装固定于输油管道(1)的外壁,支撑套环(4)的外壁面沿周向等间距布设有四根圆柱形支撑杆(5),每根支撑杆(5)均套入一根弹簧6;两块宽支撑板(8)和两块窄支撑板(7)布置于外筒(2)内壁,使宽支撑板(8)与窄支撑板(7)沿外筒(2)内壁周向呈交错布置,以使两块宽支撑板(8)关于外筒(2)筒轴对称,两 ...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红钧,孙兆鑫,尤嘉慧,姚杰,唐有波,廖梓行,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石油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