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增光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225775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5-13 10: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增光膜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复合增光膜;包括第一光学面、第二光学面以及设在第一光学面和第二光学面之间的增光膜层,所述增光膜层包括上增光膜和下增光膜,所述上增光膜的下表面和下增光膜的上表面有若干聚光单元,所述聚光单元包括基础聚光条和层叠在基础聚光条上的棱镜条,所述第一光学面上设有若干高三棱镜和低三棱镜,所述相邻两个高三棱镜之间有三个低三棱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设置基础聚光条和棱镜条,能够成倍增加聚光效果,且基础聚光条的横截面为半圆形能够进一步提升聚光效果,基础聚光条和棱镜条不同的横截面形状结合还可以分别对垂直和水平方向的光线进行调整,从而调整垂直和水平方向的可视角度以满足不同的显示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增光膜
,尤其是一种复合增光膜
技术介绍
目前,增光膜(BEF)被广泛用于发光模组以用来汇聚光源所发出的光线。增光膜的原理是通过反射将射向观察者视角之外的光线调整至观察者视角之内,这样就提高了光源所发出光能的利用率。传统的增光膜的棱镜结构单元是等高结构的,虽然也有增亮效果,但是实际使用过程中,增光膜、扩散膜之间叠放时容易产生静电污现象,不利于背光模组的组装。有的增光膜直接在基材上设置一层横截面为类三角形的棱镜条,由于棱镜条的形状单一,聚光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不足,提供一种聚光效果佳、增亮效果好同时还具有抗刮效果的复合增光膜。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种复合增光膜,包括第一光学面、第二光学面以及设在第一光学面和第二光学面之间的增光膜层,所述增光膜层包括上增光膜和下增光膜,所述上增光膜的下表面和下增光膜的上表面有若干聚光单元,所述聚光单元包括基础聚光条和层叠在基础聚光条上的棱镜条,所述基础聚光条的截面为半圆形;所述第一光学面上设有若干高三棱镜和低三棱镜,所述相邻两个高三棱镜之间有三个低三棱镜;所述第一光学面和上增光膜之间有雾化层,雾化层和上增光膜之间有上扩散层,所述下增光膜和第二光学面之间有下扩散层。进一步的,所述高三棱镜和低三棱镜之间的高度差为1_2μπι。进一步的,所述棱镜条的高度为6-10μπι。进一步的,所述棱镜条的高度为8μπι。进一步的,所述上增光膜和下增光膜的厚度为50_100μπι。进一步的,所述基础聚光条和棱镜条的折射率不同。采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中设置基础聚光条和棱镜条,能够成倍增加聚光效果,且基础聚光条的横截面为半圆形能够进一步提升聚光效果,基础聚光条和棱镜条不同的横截面形状结合还可以分别对垂直和水平方向的光线进行调整,从而调整垂直和水平方向的可视角度以满足不同的显示要求;2、本技术中相邻两个高三角棱镜之间设有三个低三角棱镜,高低结合,使高三角棱镜可以将另一片增光膜支撑起来,避免增光膜叠放或背光模组组装时产生静电污现象。【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不意图。图中:第一光学面I,第二光学面2,上增光膜3,下增光膜4,高三棱镜5,低三棱镜6,雾化层7,上扩散层8,下扩散层9。【具体实施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如图1所示,一种复合增光膜,包括第一光学面1、第二光学面2以及设在第一光学面I和第二光学面2之间的增光膜层,所述增光膜层包括上增光膜3和下增光膜4,所述上增光膜3的下表面和下增光膜4的上表面有若干聚光单元,所述聚光单元包括基础聚光条和层叠在基础聚光条上的棱镜条,所述基础聚光条的截面为半圆形;所述第一光学面I上设有若干高三棱镜5和低三棱镜6,所述相邻两个高三棱镜5之间有三个低三棱镜6;相邻两个高三角棱镜5之间设有三个低三角棱镜6,高低结合,使高三角棱镜5可以将另一片增光膜支撑起来,避免增光膜叠放或背光模组组装时产生静电污现象;所述第一光学面I和上增光膜3之间有雾化层7,雾化层7和上增光膜3之间有上扩散层8,所述下增光膜4和第二光学面2之间有下扩散层9;上扩散层8和下扩散层9分别用于将光线均匀扩散,从而使得光源光线得到有效利用,显示光线亮而且均匀度高。优选的,所述高三棱镜5和低三棱镜6之间的高度差为1_2μπι,采用此结构,聚光效果更好。优选的,所述棱镜条的高度为6-10μπι,将棱镜条的高度控制在此范围内,聚光效果更好;本实施例中棱镜条的高度优选为8μηι;其他诸如7μηι、9μηι均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优选的,所述上增光膜3和下增光膜4的厚度为50-100μηι;本技术中优选为80μm,其与诸如60μπι、70μπι、90μπι均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将上增光膜3和下增光膜4的厚度控制在此范围内,聚光效果更好。优选的,所述基础聚光条和棱镜条的折射率不同;采用此结构,增光效果更好。以上述依据本技术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技术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技术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主权项】1.一种复合增光膜,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光学面、第二光学面以及设在第一光学面和第二光学面之间的增光膜层,所述增光膜层包括上增光膜和下增光膜,所述上增光膜的下表面和下增光膜的上表面有若干聚光单元,所述聚光单元包括基础聚光条和层叠在基础聚光条上的棱镜条,所述基础聚光条的截面为半圆形;所述第一光学面上设有若干高三棱镜和低三棱镜,所述相邻两个高三棱镜之间有三个低三棱镜;所述第一光学面和上增光膜之间有雾化层,雾化层和上增光膜之间有上扩散层,所述下增光膜和第二光学面之间有下扩散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增光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高三棱镜和低三棱镜之间的高度差为1_2μπ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增光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棱镜条的高度为6-10μπι。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复合增光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棱镜条的高度为8μπι。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增光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增光膜和下增光膜的厚度为 50-100μηι。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增光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聚光条和棱镜条的折射率不同。【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增光膜
,尤其是一种复合增光膜;包括第一光学面、第二光学面以及设在第一光学面和第二光学面之间的增光膜层,所述增光膜层包括上增光膜和下增光膜,所述上增光膜的下表面和下增光膜的上表面有若干聚光单元,所述聚光单元包括基础聚光条和层叠在基础聚光条上的棱镜条,所述第一光学面上设有若干高三棱镜和低三棱镜,所述相邻两个高三棱镜之间有三个低三棱镜;本技术中设置基础聚光条和棱镜条,能够成倍增加聚光效果,且基础聚光条的横截面为半圆形能够进一步提升聚光效果,基础聚光条和棱镜条不同的横截面形状结合还可以分别对垂直和水平方向的光线进行调整,从而调整垂直和水平方向的可视角度以满足不同的显示要求。【IPC分类】G02B5/02【公开号】CN205229496【申请号】CN201521100699【专利技术人】向一民 【申请人】江苏怡丽科姆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公开日】2016年5月11日【申请日】2015年12月28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复合增光膜,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光学面、第二光学面以及设在第一光学面和第二光学面之间的增光膜层,所述增光膜层包括上增光膜和下增光膜,所述上增光膜的下表面和下增光膜的上表面有若干聚光单元,所述聚光单元包括基础聚光条和层叠在基础聚光条上的棱镜条,所述基础聚光条的截面为半圆形;所述第一光学面上设有若干高三棱镜和低三棱镜,所述相邻两个高三棱镜之间有三个低三棱镜;所述第一光学面和上增光膜之间有雾化层,雾化层和上增光膜之间有上扩散层,所述下增光膜和第二光学面之间有下扩散层。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向一民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怡丽科姆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