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单片机控制的频率调制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221494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5-13 02: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介绍了一种基于单片机控制的频率调制器,包括型号为CD4046的芯片IC,所述芯片IC的第一引脚和芯片IC的第二引脚之间连接有电容C4,芯片IC的第三引脚与电容C5相连后再分别连接二极管D1的负极、电阻R4的一端和放大器A的输出端;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三极管Q1的发射极,电阻R4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三极管Q1的集电极、放大器A的正向输入端和电阻R3的一端,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电源输入端VCC。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较好的保真度,工作稳定性较好,抗干扰能力较好,对噪音的过滤较好。

A frequency modulator based on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frequency modulator based on single-chip microcomputer control, including a IC chip CD4046, a capacitor C4 is connected between the first chip IC pin and second pin IC chip, the output end of the negative resistance, R4 chip IC and third pin capacitor C5 is connected respectively after connecting diode D1 the amplifier and the A; the anode of the diode D1 is connected with the emitting electrode of the triode Q1, another end resistor R4 ar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to the collector of the triode Q1 amplifier, A positive input and resistance R3, the other e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electric source of the VCC input resistance R3.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good fidelity, good working stability, good anti-interference ability and better filtering for noi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调频电路,尤其是一种基于单片机控制的频率调制器,属于电子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FM即调频,习惯上用FM来指一般的调频广播,事实上FM也是一种调制方式,即使在短波范围内的27-30MHZ之间,做为业余电台、太空、人造卫星通讯应用的波段,也有采用调频方式的。频率调制器在通信系统中的使用非常广泛,它广泛应用于高保真音乐广播、电视伴音信号的传输、卫星通信和蜂窝电话系统等。现有的频率调制器通常结构相对比较简单,这样就使得在调制信号时的失真度较大,而且常常会将一些杂音也伴随着音频信号一起输出,这样就使得接收到的信号很不清晰,对声音的还原度较差,特别是在恶劣天气环境下,失真度很大,这样对于使用者而言会造成较大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现目前的频率调制器失真度较大、稳定性较差的问题,而提供一种具有较好的保真度,工作稳定可靠的基于单片机控制的频率调制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基于单片机控制的频率调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型号为⑶4046的芯片1C,所述芯片IC的第一引脚和芯片IC的第二引脚之间连接有电容C4,芯片IC的第三引脚与电容C5相连后再分别连接二极管Dl的负极、电阻R4的一端和放大器A的输出端;所述二极管Dl的正极连接三极管Ql的发射极,电阻R4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三极管Ql的集电极、放大器A的正向输入端和电阻R3的一端,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电源输入端VCC;所述三极管Ql的基极分别连接电容C2的一端和电容C3的一端,电容C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l的一端、电容C3的另一端、二极管D2的正极和电感L的一端,所述电阻Rl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2的一端、电容Cl的一端和放大器A的反向输入端,电阻R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l的另一端、电阻R5的一端、滑动变阻器RP的一端、芯片IC的第五引脚、芯片IC的第六引脚并接地;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滑动变阻器RP的另一端,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芯片IC的第四引脚;所述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芯片IC的第八引脚,电感L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6的一端、电容C7的一端和直流电源DC,所述电容C6的另一端和电容C7的另一端均接地;所述芯片IC的第七引脚与电阻R6相连后再连接到电源输出端VDD。优化地,所述三极管Ql的型号为2N1893,三极管Q2的型号为2N2857。优化地,所述二极管Dl的型号为1N5401,二极管D2的型号为1N4007。优化地,所述放大器A的型号为LF353。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具有较好的保真度:本技术的频率调制器采用单片机作为控制核心,不仅可以对输入电压进行整流和过滤处理,对于输出信号的控制精度也更高,对于声音的保真度大幅度提高。2、工作稳定性较好:由于整体的功耗降低,信号输出更加平稳,因此整体工作稳定性更好,故障率也降低。3、抗干扰能力较好:能够在不同环境下可靠工作,对噪音的过滤较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基于单片机控制的频率调制器的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基于单片机控制的频率调制器,包括型号为⑶4046的芯片1C,所述芯片IC的第一引脚和芯片IC的第二引脚之间连接有电容C4,芯片IC的第三引脚与电容C5相连后再分别连接二极管Dl的负极、电阻R4的一端和放大器A的输出端;所述二极管Dl的正极连接三极管QI的发射极,电阻R4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三极管QI的集电极、放大器A的正向输入端和电阻R3的一端,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电源输入端VCC;所述三极管Ql的基极分别连接电容C2的一端和电容C3的一端,电容C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l的一端、电容C3的另一端、二极管D2的正极和电感L的一端,所述电阻Rl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2的一端、电容Cl的一端和放大器A的反向输入端,电阻R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l的另一端、电阻R5的一端、滑动变阻器RP的一端、芯片IC的第五引脚、芯片IC的第六引脚并接地;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滑动变阻器RP的另一端,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芯片IC的第四引脚;所述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芯片IC的第八引脚,电感L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6的一端、电容C7的一端和直流电源DC,所述电容C6的另一端和电容C7的另一端均接地;所述芯片IC的第七引脚与电阻R6相连后再连接到电源输出端VDD。本技术中,所述三极管Ql的型号为2N1893,三极管Q2的型号为2N2857。所述二极管Dl的型号为1N5401,二极管D2的型号为1N4007。所述放大器A的型号为LF353。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技术方案,尽管申请人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作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那些对本技术技术方案进行的修改或者等同替换,不能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技术权利要求范围当中。【主权项】1.一种基于单片机控制的频率调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型号为⑶4046的芯片1C,所述芯片IC的第一引脚和芯片IC的第二引脚之间连接有电容C4,芯片IC的第三引脚与电容C5相连后再分别连接二极管Dl的负极、电阻R4的一端和放大器A的输出端;所述二极管Dl的正极连接三极管QI的发射极,电阻R4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三极管QI的集电极、放大器A的正向输入端和电阻R3的一端,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电源输入端VCC;所述三极管Ql的基极分别连接电容C2的一端和电容C3的一端,电容C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l的一端、电容C3的另一端、二极管D2的正极和电感L的一端,所述电阻Rl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2的一端、电容Cl的一端和放大器A的反向输入端,电阻R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l的另一端、电阻R5的一端、滑动变阻器RP的一端、芯片IC的第五引脚、芯片IC的第六引脚并接地;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滑动变阻器RP的另一端,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芯片IC的第四引脚;所述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芯片IC的第八引脚,电感L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6的一端、电容C7的一端和直流电源DC,所述电容C6的另一端和电容C7的另一端均接地;所述芯片IC的第七引脚与电阻R6相连后再连接到电源输出端VDD。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单片机控制的频率调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三极管Ql的型号为2N1893,三极管Q2的型号为2N2857。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单片机控制的频率调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极管Dl的型号为1N5401,二极管D2的型号为1N4007。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单片机控制的频率调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放大器A的型号为LF353。【专利摘要】本技术介绍了一种基于单片机控制的频率调制器,包括型号为CD4046的芯片IC,所述芯片IC的第一引脚和芯片IC的第二引脚之间连接有电容C4,芯片IC的第三引脚与电容C5相连后再分别连接二极管D1的负极、电阻R4的一端和放大器A的输出端;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单片机控制的频率调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型号为CD4046的芯片IC,所述芯片IC的第一引脚和芯片IC的第二引脚之间连接有电容C4,芯片IC的第三引脚与电容C5相连后再分别连接二极管D1的负极、电阻R4的一端和放大器A的输出端;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三极管Q1的发射极,电阻R4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三极管Q1的集电极、放大器A的正向输入端和电阻R3的一端,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电源输入端VCC;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分别连接电容C2的一端和电容C3的一端,电容C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1的一端、电容C3的另一端、二极管D2的正极和电感L的一端,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2的一端、电容C1的一端和放大器A的反向输入端,电阻R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1的另一端、电阻R5的一端、滑动变阻器RP的一端、芯片IC的第五引脚、芯片IC的第六引脚并接地;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滑动变阻器RP的另一端,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芯片IC的第四引脚;所述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芯片IC的第八引脚,电感L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6的一端、电容C7的一端和直流电源DC,所述电容C6的另一端和电容C7的另一端均接地;所述芯片IC的第七引脚与电阻R6相连后再连接到电源输出端VDD。...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金权李忠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8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