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晶状体前后囊抛光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221053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5-13 01: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晶状体前后囊抛光器,其特征在于:由头部、颈部及手柄依次连接组成,所述头部的正面为凹面,所述头部的反面为凸面,所述凹面与凸面两端连接处形成侧锋。所述凸面为磨砂弧面。所述头部的截面为月牙状。所述头部末端与所述颈部连接,前端为钝化结构。使用时,首先表面麻醉并消毒术眼;放置开睑器;15度穿刺刀沿角膜缘做穿刺水平切口入前房;然后将抛光器的前端置于前囊袋后或后囊前抛光去除晶体皮质残余物;最后完全清理后撤出前房,切口自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装置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前后囊抛光均可使用,以侧锋抛光前囊准确性更佳,以磨砂弧面抛光后囊加以钝化前端更加安全,同时大大提高了使用的效率。

Lens anterior and posterior capsule polishing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lens capsule polishing device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the head and neck and a handle which are connected in turn, the front head is concave, opposite the head for the convex, concave and convex at two ends to form the front side. The convex surface is frosted surface. The cross section of the head is crescent shaped. The front end of the head is connected with the neck. When in use, first surface anesthesia and postoperative disinfection; placed blepharostat; 15 degrees along the limbus puncture in a horizontal incision into the anterior chamber; and then placed in front of the bag after polishing before or after removal of the anterior capsule polished lens cortex residue; finally completely clean up after withdrawal of the anterior chamber, self closing incision. The device provided by the utility model overcomes the defects of the existing technology, before and after the capsule polishing can be used in the front side of anterior capsule polishing accuracy better, matte surface polishing after passivation to more secure front capsule and greatly improve, use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晶状体前后囊抛光器,用于白内障摘除术中抛光晶状体前后囊,属于医疗器械

技术介绍
凡是各种原因如老化,遗传、局部营养障碍、免疫与代谢异常,外伤、中毒、辐射等,都能引起晶状体代谢紊乱,导致晶状体蛋白质变性而发生混浊,称为白内障。白内障手术中,需要通过抛光器抛光晶状体前后囊。现有的囊膜抛光器仅为一环形磨砂面结构,或以船桨样结构抛光前囊,抛光时难以控制着力点,效率较低,并有可能造成囊袋破损。随着科技的进步,白内障手术日趋微创化,同时也对手术的安全性和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便于前后囊抛光,尤其对于抛光位置定位准确、效率更高、更安全的晶状体前后囊抛光器。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晶状体前后囊抛光器,其特征在于:由头部、颈部及手柄依次连接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的正面为凹面,所述头部的反面为凸面,所述凹面与凸面两端连接处形成侧锋。优选地,所述凸面为磨砂弧面。优选地,所述头部的截面为月牙状。优选地,所述头部末端与所述颈部连接,所述头部前端为钝化结构。优选地,所述颈部为折弯结构。优选地,所述折弯角为钝角。本技术提供的晶状体前后囊抛光器使用时,首先表面麻醉并消毒术眼;放置开睑器;15度穿刺刀沿角膜缘做穿刺水平切口入前房;然后将抛光器的前端置于前囊袋后或后囊前抛光去除晶体皮质残余物;最后完全清理后撤出前房,切口自闭。本技术提供的装置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前后囊抛光均可使用,以侧锋抛光前囊准确性更佳,以磨砂弧面抛光后囊加以钝化前端更加安全,同时大大提高了使用的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晶状体前后囊抛光器整体示意图;图2为抛光器头部正面示意图;图3为抛光器头部反正面示意图;图4为抛光器头部横截面示意图;图5为抛光器囊袋内工作状态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技术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技术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晶状体前后囊抛光器晶状体前后囊抛光器示意图,所述的晶状体前后囊抛光器包括依次连接的头部1、颈部2及手柄3组成,头部I为主要工作部件,手柄2为操作时的手持部位,颈部2用于连接头部I和手柄3。结合图2?图4,头部I的截面为月牙状,头部I的正面1-1为凹面,反面1-2为凸面。凹面1-1与凸面1-2两端连接处形成侧锋1-3,凸面1-2为磨砂弧面。头部I末端与颈部2连接,头部I前端进行钝化处理。这样前后囊抛光均可使用,以侧锋抛光前囊准确性更佳,以磨砂弧面抛光后囊加以钝化前端更加安全。颈部2为折弯结构,折弯角为钝角。本实施例中,晶状体前后囊抛光器总长度L为120mm,颈部2折弯处至颈部2与手柄3连接处在水平面的投影长度为10mm,颈部2折弯处至头部I最前端在水平面的投影长度为1mm0本实施例提供的晶状体前后囊抛光器使用时,步骤如下:步骤1:表面麻醉并消毒术眼;放置开睑器;15度穿刺刀沿角膜缘做穿刺水平切口入前房;步骤2:将晶状体前后囊抛光器的前端置于前囊袋后或后囊前抛光去除晶体皮质残余物,如图5所示。步骤3:完全清理后撤出前房,切口自闭。【主权项】1.一种晶状体前后囊抛光器,由头部(I)、颈部(2)及手柄(3)依次连接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I)的正面(1-1)为凹面,所述头部(I)的反面(1-2)为凸面,所述凹面(1-1)与凸面(1-2)两端连接处形成侧锋(1-3)。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晶状体前后囊抛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面(1-2)为磨砂弧面。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晶状体前后囊抛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I)的截面为月牙状。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晶状体前后囊抛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I)末端与所述颈部(2)连接,所述头部(I)前端为钝化结构。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晶状体前后囊抛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颈部(2)为折弯结构。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晶状体前后囊抛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角为钝角。【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晶状体前后囊抛光器,其特征在于:由头部、颈部及手柄依次连接组成,所述头部的正面为凹面,所述头部的反面为凸面,所述凹面与凸面两端连接处形成侧锋。所述凸面为磨砂弧面。所述头部的截面为月牙状。所述头部末端与所述颈部连接,前端为钝化结构。使用时,首先表面麻醉并消毒术眼;放置开睑器;15度穿刺刀沿角膜缘做穿刺水平切口入前房;然后将抛光器的前端置于前囊袋后或后囊前抛光去除晶体皮质残余物;最后完全清理后撤出前房,切口自闭。本技术提供的装置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前后囊抛光均可使用,以侧锋抛光前囊准确性更佳,以磨砂弧面抛光后囊加以钝化前端更加安全,同时大大提高了使用的效率。【IPC分类】A61F9/007【公开号】CN205215505【申请号】CN201520907007【专利技术人】袁非, 牛蔚然, 王历阳 【申请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公开日】2016年5月11日【申请日】2015年11月13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晶状体前后囊抛光器,由头部(1)、颈部(2)及手柄(3)依次连接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1)的正面(1‑1)为凹面,所述头部(1)的反面(1‑2)为凸面,所述凹面(1‑1)与凸面(1‑2)两端连接处形成侧锋(1‑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非牛蔚然王历阳
申请(专利权)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