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冷源制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214672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5-12 19: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冷源制冷装置,其包括:双冷源单元,所述双冷源单元包括通过第一管路依次相连的氟利昂冷源、压缩机、蒸发器及膨胀阀,氟利昂自所述氟利昂冷源进入所述第一管路中流通,所述双冷源单元还包括连接第二管路的乙二醇冷源,乙二醇载冷剂自所述乙二醇冷源进入所述第二管路中流通。本案公开的双冷源制冷装置结构简单、装接方便,可通过各部件拼接形成一体结构;没有外机,降低使用过程中外界环境对设备的破坏性;当室外温度低于-6℃时,采用乙二醇作为载冷剂对室内空气进行制冷,切换简单,减少压缩机工作强度,有利于提高装置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制冷装置。更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双冷源制冷装置
技术介绍
当今社会,能源短缺形势严峻已受全社会普遍关注,节能减排措施的出台迫不及待。近年来,通信产业发展迅速,已变成了能耗大户,几大通信运营商每年的总耗电量达到200亿度以上。其中,通信交换设备以及机房专用空调的耗电量约占90%。随着通信产业的发展,移动通信基站的数量还在增加,基站机房总耗电量越来越大,降低机房空调电能消耗、减少电费支出,已成为移动通信运营商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基站机房一般面积较小,且空间相对密闭,而机房内通信交换设备发热量较大,基站机房内显热比很高,一般需要全年制冷。我国乃至世界大部分地区在冬季和过渡季甚至夏季的早晚时段,室外温度低于基站机房内要求的温度,适当引入新风对室内空气冷却就可以代替常规的压缩式机械制冷,从而大大节约机房空调电能消耗。对于计算机房及数据中心这类全年需要制冷的特殊场所,如何使冷水机组保证全年运行并且更加节能尚待研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本技术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双冷源制冷装置,其利用氟利昂及乙二醇作为双冷源,当室外温度较高时,启用氟利昂制冷;当室外温度低于_6°C时,采用乙二醇作为载冷剂对室内空气进行制冷。为了实现根据本技术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双冷源制冷装置,其包括:双冷源单元,所述双冷源单元包括通过第一管路依次相连的氟利昂冷源、压缩机、蒸发器及膨胀阀,氟利昂自所述氟利昂冷源进入所述第一管路中流通,所述双冷源单元还包括连接第二管路的乙二醇冷源,乙二醇载冷剂自所述乙二醇冷源进入所述第二管路中流通。优选的是,所述的双冷源制冷装置,其中,所述双冷源单元的上部匹配设有冷凝单元,所述冷凝单元起制冷作用。优选的是,所述的双冷源制冷装置,其中,所述冷凝单元为两个换热板搭接成的V形结构。优选的是,所述的双冷源制冷装置,其中,所述冷凝单元包括与所述第一管路相连的第一换热盘管及与所述第二管路相连的第二换热盘管,所述第一换热盘管与所述第二换热盘管均内设于构成V形结构的板体内。优选的是,所述的双冷源制冷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管路与所述第一换热盘管连接处为第一连接处,所述第二管路与所述第二换热盘管连接处为第二连接处,所述第一连接处及所述第二连接处分别位于所述冷凝单元的两侧V字形端口处。优选的是,所述的双冷源制冷装置,其中,所述冷凝单元上方还匹配设有风机单元,所述风机单元起吸风送风作用。优选的是,所述的双冷源制冷装置,其中,所述双冷源单元、所述冷凝单元及所述风机单元分别与控制系统电连接。优选的是,所述的双冷源制冷装置,其中,所述双冷源单元、所述冷凝单元及所述风机单元经拼装形成一体式结构。优选的是,所述的双冷源制冷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管路包括两条分别自两个压缩机引出并连通至所述蒸发器的管。本技术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结构简单、装接方便,可通过各部件拼接形成一体结构;没有外机,降低使用过程中外界环境对设备的破坏性;当室外温度低于_6°C时,采用乙二醇作为载冷剂对室内空气进行制冷,切换简单,减少压缩机工作强度,有利于提高装置使用寿命。本技术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不意图;第一管路-105;第二管路-106;冷凝单元-200;风机-301。【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配出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双冷源制冷装置,其包括:双冷源单元,其包括通过第一管路105依次相连的氟利昂冷源、压缩机、蒸发器及膨胀阀,氟利昂自所述氟利昂冷源进入所述第一管路105中流通,所述双冷源单元还包括连接第二管路106的乙二醇冷源,乙二醇载冷剂自所述乙二醇冷源进入所述第二管路106中流通;冷凝单元,其起制冷作用,所述冷凝单位为V形结构,所述冷凝单元设于所述双冷源单元的上部,所述冷凝单元包括与所述第一管路105相连的第一换热盘管及与所述第二管路106相连的第二换热盘管,所述第一换热盘管与所述第二换热盘管均内设于构成V形结构的板体内;以及,风机单元,其起吸风送风作用,所述风机单元设于所述冷凝单元的上部;其中,所述双冷源单元、所述冷凝单元及所述风机单元分别与控制系统电连接。所述第一管路105包括两条分别自两个压缩机引出并连通至所述蒸发器的管。所述冷凝单元为两个换热板搭接成的V形结构。所述第一管路105与所述第一换热盘管连接处为第一连接处,所述第二管路106与所述第二换热盘管连接处为第二连接处,所述第一连接处及所述第二连接处分别位于所述冷凝单元的两侧V字形端口处。一侧的所述V字形端口处横向架设有一根水管,所述水管中央处开设有喷水口。架设有水管的所述V字形端口侧的换热板边缘贴设有海绵。所述冷凝单元与所述双冷源单元之间设有积水盘。所述风机单元包括具有容纳空间的壳体及置放于壳体内的风机,所述壳体为抽拉式结构。所述双冷源单元、所述冷凝单元及所述风机单元经拼装形成一体式结构。尽管本技术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技术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技术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主权项】1.一种双冷源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双冷源单元,所述双冷源单元包括通过第一管路依次相连的氟利昂冷源、压缩机、蒸发器及膨胀阀,氟利昂自所述氟利昂冷源进入所述第一管路中流通,所述双冷源单元还包括连接第二管路的乙二醇冷源,乙二醇载冷剂自所述乙二醇冷源进入所述第二管路中流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冷源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冷源单元的上部匹配设有冷凝单元,所述冷凝单元起制冷作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冷源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单元为两个换热板搭接成的V形结构。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冷源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单元包括与所述第一管路相连的第一换热盘管及与所述第二管路相连的第二换热盘管,所述第一换热盘管与所述第二换热盘管均内设于构成V形结构的板体内。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冷源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路与所述第一换热盘管连接处为第一连接处,所述第二管路与所述第二换热盘管连接处为第二连接处,所述第一连接处及所述第二连接处分别位于所述冷凝单元的两侧V字形端口处。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冷源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单元上方还匹配设有风机单元,所述风机单元起吸风送风作用。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冷源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冷源单元、所述冷凝单元及所述风机单元分别与控制系统电连接。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冷源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冷源单元、所述冷凝单元及所述风机单元经拼装形成一体式结构。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冷源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路包括两条分别自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冷源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双冷源单元,所述双冷源单元包括通过第一管路依次相连的氟利昂冷源、压缩机、蒸发器及膨胀阀,氟利昂自所述氟利昂冷源进入所述第一管路中流通,所述双冷源单元还包括连接第二管路的乙二醇冷源,乙二醇载冷剂自所述乙二醇冷源进入所述第二管路中流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鞠俊李鹤明钟小林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市朗吉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