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险用发动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211917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5-12 17: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抢险用发动机,属于应急抢险技术领域,包括飞轮壳、散热装置、机油冷却器和增压器,所述机油冷却器包括机油冷却器壳体,所述增压器包括压气机叶轮,所述飞轮壳上还设有第二起动马达;所述散热装置包括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上设有冷却液入口、冷却液出口、第一冷却水入口和第一冷却水出口;所述机油冷却器壳体上设有机油入口、机油出口、第二冷却水入口和第二冷却水出口;所述压气机叶轮包括轮盘和若干个第一叶片,每个所述第一叶片均包括导风部和压气部,所述压气部沿所述轮盘的径向平直延伸。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抢险用发动机结构紧凑,性能可靠,适用于应急水泵机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应急抢险
,尤其涉及一种抢险用发动机
技术介绍
目前,在一些场所,例如对防火要求较高的场所,需要配备应急水栗机组,应急水栗机组中需配备抢险用发动机。虽然现有车用发动机可靠性较高,但是无法将其直接应用于应急水栗机组中。主要有如下原因:—、现有车用发动机的起动马达只有一个,一旦在使用时发生故障,发动机无法起动,抢险不及时,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二、现有车用发动机在使用时是随车移动的,其散热器的冷却依靠风冷,而在应急抢险时,发动机固定在某一位置,不会移动,导致其散热性能差,严重影响发动机的可靠性;三、现有车用发动机在使用时是随车移动的,其机油冷却器可以采用风冷式,而在应急抢险时,发动机固定在某一位置,不会移动,导致机油冷却器性能降低,不能及时对润滑机油进行散热,导致机油过热;四、现有的车用发动机增压器配置需兼顾高低速运转,一般匹配在大扭矩点附近。在应急水栗机组中发动机为固定转速运转,增压器需匹配为额定点,以使发动机在额定点运转的油耗、功率、排放等达到最佳状况,因此传统的车用增压器已不能满足应急水栗机组中发动机的匹配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抢险用发动机,以解决现有车用发动机无法直接应用于应急水栗机组的技术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抢险用发动机,包括飞轮壳、散热装置、机油冷却器和增压器,所述飞轮壳上设有第一起动马达,所述机油冷却器包括机油冷却器壳体,所述增压器包括涡轮、压气机和中间体,所述压气机包括压气机叶轮、叶片扩压器和压气机壳,所述飞轮壳上还设有第二起动马达;所述散热装置包括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上设有冷却液入口和冷却液出口,所述冷却液入口连接所述发动机的节温器,所述冷却液出口连接所述发动机的水栗,所述热交换器上还设有第一冷却水入口和第一冷却水出口 ;所述机油冷却器壳体内设有若干个芯片,相邻所述芯片之间密封导通,所述机油冷却器壳体上设有机油入口和机油出口,所述机油入口和所述机油出口分别连通一所述芯片;所述机油冷却器壳体上还设有第二冷却水入口和第二冷却水出口;所述压气机叶轮包括轮盘,所述轮盘上均布有若干个第一叶片,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叶片之间形成第一径向流道,每个所述第一叶片均包括导风部和压气部,所述导风部沿所述轮盘的旋转方向弯曲,所述压气部沿所述轮盘的径向平直延伸。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第二起动马达位于所述第一起动马达的上方设置。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第一起动马达为电马达。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二起动马达为弹簧马达。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第一冷却水入口和第一冷却水出口分别位于所述热交换器的两侧。作为一种改进,所述芯片为四片。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二冷却水入口和第二冷却水出口分别位于所述机油冷却器壳体的两侧。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二冷却水入口的直径为16_。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叶片扩压器包括环形板,所述环形板的一侧面上均布有若干个第二叶片,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叶片之间形成第二径向流道。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环形板和第二叶片一体设置。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抢险用发动机的飞轮壳上还设有第二起动马达,因而在现有的车用发动机上增加了一个备用起动马达,一旦其中一个起动马达发生故障,通过另一个起动马达可以使发动机起动,确保在应急抢险时,发动机的正常起动,有效避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由于散热装置设计了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上设有冷却液入口和冷却液出口,所述热交换器上还设有第一冷却水入口和第一冷却水出口,因而采用热交换器替代了散热器和风扇,通过冷却水对冷却液进行冷却,有效保证了发动机的散热,并且也减少了发动机的零部件,使得发动机的结构更加紧凑;由于机油冷却器包括机油冷却器壳体,所述机油冷却器壳体内设有若干个芯片,所述机油冷却器壳体上设有机油入口和机油出口 ;所述机油冷却器壳体上还设有第二冷却水入口和第二冷却水出口,因而在使用时,机油从机油入口进入芯片中,然后从机油出口流出,冷却水从第二冷却水入口进入机油冷却器壳体内,从第二冷却水出口流出,在此过程中,机油和冷却水进行热量交换。利用冷却水的温度来控制机油的温度,当机油温度过高时,靠冷却水降温,发动机启动时,则从冷却水吸收热量使机油迅速提高温度;由于增压器的压气机叶轮包括轮盘,所述轮盘上均布有若干个第一叶片,每个所述第一叶片均包括导风部和压气部,所述导风部沿所述轮盘的旋转方向弯曲,所述压气部沿所述轮盘的径向平直延伸,因而提高了第一叶片的强度和刚度,使得增压器可以与应急水栗机组中的发动机相匹配,从而保证发动机在额定点运转的油耗、功率、排放等达到最佳状况;同时该抢险用发动机增压器去掉了车用发动机的放气阀,也使得结构简单,故障率低。本技术提供的抢险用发动机结构紧凑,性能可靠,适用于应急水栗机组。由于所述叶片扩压器的环形板的一侧面上均布有若干个第二叶片,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叶片之间形成第二径向流道,因而可以提高效率。由于所述环形板和第二叶片一体设置,方便了制造和安装。【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不意图;图2是本技术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机油冷却器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增压器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压气机叶轮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叶片扩压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飞轮壳,11、第一起动马达,12、第二起动马达,2、散热装置,21、热交换器,22、冷却液入口,23、冷却液出口,24、第一冷却水入口,25、第一冷却水出口,3、机油冷却器,31、机油冷却器壳体,32、芯片,33、机油入口,34、机油出口,35、第二冷却水入口,36、第二冷却水出口,4、增压器,41、涡轮,42、压气机,421、压气机叶轮,4211、轮盘,4212、第一叶片,4213、第一径向流道,4214、导风部,4215、压气部,422、叶片扩压器,4221、环形板,4222、第二叶片,4223、第二径向流道,423、压气机壳,43、中间体;图2中实心箭头代表冷却液的流向,空心箭头代表冷却水的流向;图3中实心箭头代表机油的流向,空心箭头代表冷却水的流向。【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至图6共同所示,一种抢险用发动机,包括飞轮壳1、散热装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抢险用发动机,包括飞轮壳、散热装置、机油冷却器和增压器,所述飞轮壳上设有第一起动马达,所述机油冷却器包括机油冷却器壳体,所述增压器包括涡轮、压气机和中间体,所述压气机包括压气机叶轮、叶片扩压器和压气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飞轮壳上还设有第二起动马达;所述散热装置包括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上设有冷却液入口和冷却液出口,所述冷却液入口连接所述发动机的节温器,所述冷却液出口连接所述发动机的水泵,所述热交换器上还设有第一冷却水入口和第一冷却水出口;所述机油冷却器壳体内设有若干个芯片,相邻所述芯片之间密封导通,所述机油冷却器壳体上设有机油入口和机油出口,所述机油入口和所述机油出口分别连通一所述芯片;所述机油冷却器壳体上还设有第二冷却水入口和第二冷却水出口;所述压气机叶轮包括轮盘,所述轮盘上均布有若干个第一叶片,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叶片之间形成第一径向流道,每个所述第一叶片均包括导风部和压气部,所述导风部沿所述轮盘的旋转方向弯曲,所述压气部沿所述轮盘的径向平直延伸。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来滨庞振军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奥铃动力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