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分配阀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20467 阅读:1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用于分配设备的双重阀组件(26),其包括泵(18)和多个液体容器(12、14)。阀组件(26)包括容纳弹性调整元件(36)的壳体,其中调整元件(36)包括隔膜部分(56),以便控制通过壳体流动的液体。还设有出入口阀结构,其开启或关闭向容器(12、14)供给空气的通道(100、102)。隔膜部分(56)包括开口(68),在驱动泵(18)工作期间,隔膜部分(56)移动,接触支座(62),或离开支座(62),以便控制液体从容器中通过开口流出。所述支座(62)设置在壳体上。此外,出入口阀结构包括一对入口薄膜(108、110),其响应由泵(18)施加的负压,使入口支座开口(100、102)向容器开启。(*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通常涉及液体分配器领域,特别是涉及用于按控制方式分配两种液体的液体分配器的阀组件。现有技术采用双重分配容器喷出两种液体的混合物是已公知的。这种容器是专门用于分配两种具有活性组分而且不相容的液体,但是,在分配操作期间,当这两种液体混合时,其可以获得满意的效果。例如,已经发现双重分配容器可同时用于两种清洁液体,一旦使它们溶解混合,其清洁效果将降低。此外,应当得知,使用者希望控制从双重分配容器分配的液体,以便在两个容器中的液体基本上同时用尽。为了获得这种效果,必须仔细考虑与供给液体到喷嘴相联系的各个影响因素,其包括供给合适的容器中液体的排出量,进入容器的空气量,以及在分配液体期间,具有相等的压力。可以看到,在现有的容器中的排出装置中,存在着特殊问题,其中,排出液体,需要空气自由流动进入容器,同时还需要设置阀门机构,以便防止液体从出入口泄漏。此外,为了避免两种液体不均衡分配,阀门机构必须能够在分配初期立即开启。对于阀门机构进一步控制液体分配的要求是,在分配操作结束时,为了防止液体混合,要防止液体回流进入容器。因此,还必需设置防止液体回流的阀门,在分配操作期间,基本上同样或不限制液体从容器中流出。专利技术概述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双重分配阀组件,以便控制从两个容器中,从唯一的一个喷嘴中排出液体。此阀组件通常包括具有弹性调整元件的壳体,其中,调整元件包括隔膜部分,其用于控制通过壳体流动的液体,出入口阀结构用于开启或封闭空气通道,以便向液体容器中供给空气。特别是,壳体包括基座部分和盖部分,它们相互配合,并且包围调整元件。在基座部分设有多个液体供给入口,以便从液体容器向壳体供给液体。在盖部分设有出口,以便从壳体中输送液体。隔膜包括一上表面和一下表面,在上表面和下表面之间穿过隔膜延伸着一个小孔,并且该孔与出口可以液体连通。在调整元件与基座部分之间形成许多液体通道,其位于供给入口和小孔之间以便向小孔供给液体。在基座部分上形成一隔膜支座用于与隔膜接合,在供给入口与小孔之间形成液体密封以控制液体从小孔流向出口。出入口阀结构包括一对与调整元件成整体的薄膜,该薄膜位于基座部分上形成的出入口上方。在由泵通过出口施加负压力的情况下,隔膜与隔膜支座脱离接合,而出入口薄膜同时打开出入口。出入口薄膜可以积极地打开出入口,同时为防止液体从容器泄漏提供了积极的手段。因此,出入口阀结构可以平衡地对许多液体容器进行排放,其中出入口阀结构在液体排放操作启动时打开。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阀组件,从而对多种液体进行可控制的混合。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这样一种阀组件,其包括一种排放结构,在排放液体时动作。本专利技术还有一目的是提供这样一种阀组件,其中排放结构在排放操作启动时被积极地驱动以保证液体排放的进行。结合附图及所附权利要求,及以下描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和其它优点将更加明显。对附图的简要描述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分配组件的分解的透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双重分配阀组件的分解的透视图;图3是双重分配阀组件的正剖视图4是沿着垂直于图3所示剖视图观察的双重分配阀组件侧剖视图;图5是双重分配阀组件的基座部分的俯视图;图6是双重分配阀组件的盖部分的仰视图;图7是用于双重分配阀组件的调整元件的仰视图;图8是沿着图7中剖面线8-8所示的剖视图;图9是沿着图7中剖面线9-9所示的剖视图。对优选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参照图1,其中所示的液体分配组件10包括两个液体容器12、14,其中一个位于另一个容器的侧面并排设置,其还包括液体传送系统16和泵18。泵18安装在罩盖20上,罩盖20适于固定到容器12、14上,由此封闭液体输送系统16,并且保持液体输送系统与泵18相配合。泵18属于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已知类型的装置,其包括扳机22和喷嘴24,其中扳动扳机22,引导液体从喷嘴24中喷出,释放扳机22,使液体从容器12、14中向上吸入泵18内。如下清楚所述,液体传送系统16动作,控制容器12、14中的液体流动,由此使基本上等量的液体相混合,再将它们送入泵18,同时,随着液体从容器中抽出,还使液体从容器12、14中排出。液体传送系统16包括双重液体分配阀组件26和吸管28、30,所示吸管28、30延伸进入容器12、14。周组件26控制液体通过吸管28、30流出容器12、14,同时还防止液体从泵18回流进入容器12、14,以及还防止液体从一个容器转移或交叉进入另一个容器。此外,可以看到,最好吸管28、30相互成比例配合,以致它们有相同的内径,在吸管28、30直径之间的任何微小变化将大大影响通过吸管28、30流出的液体平衡状态。参照图2,阀组件26包括基座部分32,位于基座部分32上方的盖部分34,所示盖部分固定在基座部分32上,在基座部分32和盖部分34之间设有弹性调整元件36。最好,基座部分32和盖部分34由弹性材料例如聚丙烯构成。调整元件36是扁平的相当薄的元件,最好其由弹性材料例如硅树脂构成,在优选实施例中采用硬度为30的硅树脂制成。基座部分32包括凹陷区域38,其形状与调整元件36的外周边相一致,以便使调整元件36接收和定位在基座部分32上。此外,基座部分32包括一对定位销40,以便与设置在盖部分34的孔42相配合,从而便于在安装过程中使盖部分34对准基座部分32。如图4所示,在定位销40的端部41进行热铆接,从而使分配阀组件26保持在此装配状态。另外,盖部分34和基座部分32可以通过超声波焊接或咬合配合或其他类似手段固定在一起。参照图3~5,在双重阀组件的剖视图中,基座部分32和盖部分34连接在一起,形成封闭调整元件36的空间。在基座部分32中设有液体入口结构,其包括吸管接收部分44和46,以便各自接收吸管28、30。接收部分44、46接通液体入口48、50,入口48、50开口进入液体通道50、54。液体通道52、54位于调整元件36的隔膜部分56和基座部分32的上表面之间。液体通道52、54由凹陷的通道58、60部分构成,凹陷通道58、60设置在基座部分32上,并且从各开口48、50朝着隔膜支座62延伸,隔膜支座62位于基座部分32的中央。如图3和7~9所示,隔膜部分56包括薄的矩形薄膜部分64,其包围较厚的中央片状部分66。较厚的中央片状部分66与隔膜支座62相接触,由此在调整元件36和基座部分32之间形成环形液体密封。此外,较厚的隔膜部分56的片状部分66包括在隔膜部分56上下表面之间延伸的小孔68,由此液体可以从隔膜部分56的下侧通过,向上到达出口70,出口70设置在盖部分34上的管71中。管71适合于同泵18的管相配合(未图示),以便向泵18供给液体。因此,当输送液体通过液体入口结构进入壳体中时,液体通过通道52、54到达小孔68,然后离开所述壳体,进入出口70。液体通过小孔68产生压力差,由此使隔膜部分56上升,与隔膜支座62脱离接触。如图8和9所示,薄膜部分64是相当薄的元件,其厚度比调整元件36薄得多,因此,薄膜部分64具有相当高的柔性,以便使隔膜部分56离开隔膜支座62。可以看到,在隔膜部分56和基座部分32之间,隔膜56的薄的薄膜部分64形成腔室,其进一步形成从开口48、50向小孔68输送液体的通道。此外,密封件72设置在调整元件36的下表面,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从多个液体供给源控制液体流动的阀组件,所述阀组件包括;包括基座部分和盖部分的壳体;设置在所述盖部分的出口,以便从所述壳体输送液体;设置在所述基座部分中的多个液体供给入口,以便将液体供给到所述壳体;由弹性材料制成的调整 元件,将其设置在基座部分和盖部分之间;在所述调整元件上设有隔膜,所述隔膜设有上表面和下表面;设有穿过隔膜的小孔,其在隔膜的上下表面之间延伸,并且使液体连通出口;在所述调整元件和基座部分之间设有液体通道,其位于液体的供给入口和隔膜 的小孔之间;在所述基座部分设有隔膜支座,以便使其与隔膜接触配合,由此在液体供给入口和小孔之间形成液体密封;其中所述隔膜通常与所述隔膜支座接触配合,响应施加到所述隔膜上表面的负压,所述隔膜移动,与隔膜支座脱离接触,由此进入供给入口的液 体将流动通过所述小孔,并且通过出口从壳体排出。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丹尼斯A贝姆詹姆斯C贝利戈登E阿特金森詹姆斯R库瑟
申请(专利权)人:韦尔奈实验室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US[美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